处蒙昧之境而不知学,与傻子白痴更亲近,居而可为邻,彼此不相猜,互不相笑也;省而愤发,其智自开,新景自来。
手捧《论语》,展卷有益;每日啃一点儿,总比不学强。
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道,所追求的目标(中庸之道)。据,遵守。依,依靠。仁,广泛的爱。游,进行。艺,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项教育内容。志于道,(做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目标。
②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自行,随身携带。束修,修,干肉。十条干肉为束修<泛指学生给私塾老师所敬奉的份子之礼>。未尝,从来没有。诲,教导。
本句原意是:<即使>随身携带十条干肉<来行拜师礼>,我从来没有不教导的!
③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求知欲望。启,述说。悱,疑问。发,破疑、解答。隅,房屋的角落(喻事物)。复,反复。
子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当学生>无求知欲望时,<暂时>不要讲述;<当学生>还提不出问题时,<先>不要开导;<当学生对某一问题>还没有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时,不要反复讲解。[这个很重要,对教学来说。]
④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加,多出。过,过失,错误。
⑤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雅言,周代官话;公元前77o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即将该地方言定为标准话。执礼,主持庆典、祭祀活动。
⑥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知,通哓。敏,勤奋。
⑦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四教,四项教学内容。行,实践。信,品德情操。
⑧,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合之。
善,完毕。必,一定要。反,反复,重复。和,与众人一起同唱。
9,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仁,指崇高的仁德修养。抑,然而。云尔已矣,说到底仅此罢了。不能学,学不到的。
10,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能,才能。寡,缺乏。犯,不敬。校jia0,计较。尝,一贯。实若虚,内心充实却十分谦虚。
1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兴,学识、智慧。立:创业,立世。礼,礼乐文化,泛指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成,即成人,完美无缺的人。乐,具有音乐与快乐的双重含意。
本句大意译为:以诗歌启迪智慧,才会使人学识渊博;以礼乐规范行为,才能使之创业立业;以音乐陶冶情操,才可使人完美无缺<成为德才兼备的正人君子>。
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至于,追求。谷,即谷物,借指俸禄、薪水、工资、酬金、佣款、犒劳物品等。得,找到。
此句的语境是:<在吾的学生中>,学了三年,满业,<而>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很难找到<或,就没有找不到好工作和获不到高薪的人>。[很有点当前办学单位所作的招生广告语,美丽动听,字里行间溢出颂赞自夸之意,吹得很大,天花乱坠,鼓动性极强,胡悠意味较猛,富含蛊惑力。]
1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不及,跟不上。犹恐,生怕,担心。失,淘汰。
此句语境:<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在学习上,总有一种追赶不上、生怕淘汰<的感觉>。[压力变动力,前进的脚步方不会停止。]
14,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D,一个叫达巷的地方。成名,具有一定成就的专长。执,掌握。御,驾驭车马。无所成名,<可惜>没有什么专长。吾何执,我<应该>掌握什么<专长>呢?
15,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春秋时诸侯国所设的官职,如总管之类。能,技能。固,本来。天纵,上天所派遣。将圣,伟大的圣人。贱,穷苦。鄙事,小手艺。君子,指既有财富又有仁德修养的高层知识分子。
圣者与?是圣人么?何其多能也?<他>为什么有那么多技能呢?固天纵之将圣,他<本来>就是上天派遣<下来>的大圣人。又多能也,<自然>具有这么多技能。太宰知我乎!<他>太宰了解我么!君子多乎哉?一个真正的君子(他)能会这么多<的小手艺>吗?不多也,不会有这么多。
[…多乎哉?不多也。此句式…耳熟能详。是迅哥《孔乙己》中孔乙己先生到咸亨酒店吃茴香豆时与一群顽童<小孩子>逗乐时常说的口语。是不是特别耐人寻味另有生趣?原来,其渊源竟出于此也!]
博览群书,求知若渴,学而不厌,虚怀若谷,习古通今,易获益启智啊!
2月24午后阴于苏州玉出昆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