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篇文章讲到,睾丸激素的不同,影响着男孩和女孩的不同。下面的表述是大概率情况,不代表绝对。
女孩喜欢安静地玩着洋娃娃;学校里学习好的多是女孩;爱干净、讲卫生的多是女孩;作业写得好的多是女孩;听话、懂事的多是女孩;值日搞得好的多是女孩;遵守纪律的多是女孩;小学的班长、学委、课代表等多是女孩。
而男孩喜欢会发光有声音的飞机、坦克;衣帽穿戴不整齐的多是男孩;作业没完成的多是男孩;被老师罚站的多是男孩;上课说话、捣乱的多是男孩;不服从管教的多是男孩。
在《养育男孩》中,史蒂夫·比尔达夫分别为爸爸妈妈提出怎么做的建议。
作为爸爸,你就是家里的大树,要重视家庭,不管你在单位职位高低,工作忙碌与否,回到家里,你就要调整心情,不把疲惫化成坏情绪,不把坏情绪带到家里;你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个柱子倒了,家也就倒掉了,一定要把工作中的角色和家庭里爸爸的角色平衡好,做好取舍,把更多的爱和精力放在家庭。
上一篇提到,爸爸回家可以和孩子玩打架,打架、打仗和摔跤的游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还有,爸爸要尊重妈妈,当着孩子的面,不要和妈妈吵架。可以有意见分歧,但你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和妈妈有分歧,我们俩可以谈谈。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喊大叫。
尤其是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爸爸(妈妈)的思维方式去成长。有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事务都被爸爸(妈妈)安排,一直到孩子参加工作,谈恋爱、找对象,都没有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只是喜欢说:“都行,随便,怎么样都OK。”他所有的事都被别人强迫着。
强势的爸爸是愚蠢的,很多爸爸威胁孩子,说:“你如果不听我的话,我就和你断绝关系。”“你如果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送到国外去”等等,这都是特别可怕的愚蠢做法。
我们要相信,孩子一直在不断进化,我们的想象空间没有孩子大。虽然差了几十年,但孩子真的比我们聪明很多,而且他所接触的世界根本就不是我们所认识的那个世界。如果我们按照我们所认识的那个世界来要求孩子,如果孩子不听,我们还威胁孩子,多么愚蠢的做法。
你注意过我们身边的家长吗?有的不允许孩子高考填报志愿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不允许孩子工作跳槽,让孩子必须当公务员,让孩子必须做什么样的工作。这都是把孩子往平庸的道路上逼啊,而且未必安全。
史蒂夫·比尔达夫最后建议,当爸爸妈妈的婚姻出现了状况,选择了离婚,不能在一起生活了,爸爸(妈妈)一定不要离开孩子的生活圈。
有的爸爸认为,我如果不出现的话,或许能够让孩子快一点恢复正常,让他快速恢复平静。其实当爸爸(妈妈)突然消失了以后,给孩子造成的伤害,那种恐惧感和不安感才是最大的伤害。
爸爸妈妈如果离婚,一定告诉孩子:爸爸和妈妈虽然分开了,但是我们和你永远不会分开,我们永远都是你的爸爸妈妈,我们的爱从来没有减少过。
那妈妈应该怎么办呢?
在养育男孩的时候,妈妈往往表现得比爸爸无助,妈妈知道一个女孩子是怎么成长的,对于养育女孩有心得。让女儿穿什么衣服,怎么打扮她,怎么跟她说话,她都清楚。妈妈自己就是这样长大的,她见识过一个女孩的成长。
但她没有见过一个男孩的成长,所以妈妈可能会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该怎么跟儿子说话。
史蒂夫·比尔达夫说,妈妈扮演的角色跟爸爸不一样,她不需要给孩子示范怎样成为一个男人。
在男孩小时候,妈妈只需要对孩子关爱,给孩子洗澡,跟孩子聊天,抚摸孩子,这是妈妈和孩子的亲密关系。男孩在小时候跟妈妈的关系普遍会比较亲密,等男孩逐渐长到青春期后,他开始逐渐地回归父亲的阵营。
妈妈可以根据每个阶段男孩不同的认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随时调整教育方法,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尊重。
妈妈情绪平和,不吼不叫,避免与孩子发生冲突,鼓励他们、建立亲情,这样,男孩的青春期后才不至于过于叛逆。
当男孩随着他的身份认同是一个男人,他跟妈妈会有疏远。但妈妈不用刻意疏远他,也不用说,你多跟你爸接触,你多去跟你爸玩。妈妈也可以照样参与到这里面来,但妈妈能够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