眸事获客
时值岁首,又到了年终总结暨展望未来的时刻。首先眸事与您回顾过去的一年教培行业发展概况。
2017年的教育行业可谓是热闹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政策上,“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落地了,教育行业的产业化和资本化由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资本市场精彩纷呈,A股上市公司继续加速并购整合,同时众多机构纷纷登陆港股(如中教控股)、美股(如瑞思英语、四季教育),还有大量创新型企业获得巨额融资(如VIPKID、英语流利说等)
想要教育行业目前发展到的阶段,呈现出的特点呢?眸事通过对目前整个全球教育的复杂性、不对称性、不确定性等发展趋势分析,可推导出教育行业的六大发展趋势特点包括:跨界、协同、整合、颠覆、升级、回归。
跨界——跨行业教育布局成为常态,跨界是目前教育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跨界首先是跨行业,跨行业的教育布局已经成为常态。很多原来非教育类的机构和企业不断进入教育领域。非常典型的是地产机构进入教育领域,不知道这是一股清流还是一股泥石流,但肯定是洪流!博实乐已经在美股上市了,成为美股的第三大教育机构。全国几十家中小学,几十家幼儿园,规模非常大。
进入教育领域的地产机构除博实乐外,还有很多大型的地产公司,比如,阳光城、雅居乐等,这些机构在学历教育领域里面扎根很深,涉及的中小学、幼儿园已经有上百家。
上市公司的跨界更常见,有些上市公司原本做LED屏,有些做玻璃,有些做陶瓷,现在也都开始转型做教育,原因是原有的主业呈现下滑的态势,现在通过教育资产证券化实现双主业的转型。
A股里有一些跨界相对比较成功的上市公司,比如,威创股份,通过前几年的收购、并购,转型成为幼教集团,现在教育领域的收入和利润已经超过原有的主业,这是相对来说比较成功的案例。最近还进行了9.18亿人民币规模的定增,这在教育领域里是定增规模最大的。因此,跨界上市公司的力量也确实是不容忽视的。
在这种跨界的情况下,整个教育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教育领域的竞争更多是教育从业者之间的竞争,但是现在竞争更多是来自于一些跨界者。可能在你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跨界者颠覆了!
跨国投资并购日益频繁,跨界中还有一个趋势是跨国界。现在教育机构已经把视野和触角越来越多地伸到海外,这在前两年比较少见,但是现在越来越频繁,比如,高瓴资本和某支基金准备收购新加坡当地的一家大型幼儿园。而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以前投资过腾讯、京东,现在也开始介入到教育领域,投资编程猫、涉足STEAM教育。
另外前段时间IDG、博实乐参与竞标,拟收购北美第二大幼教服务商LearningCaregroup,金额高达16亿美元,虽然最终结果现在还没有披露,但这说明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大的资本都在关注海外市场。海外教育资产相对国内的教育资产来说,泡沫没有那么大,另外,内容和产品质量有一定的优势。海外好的教育资产和国内巨大的市场,二者结合在一起,会形成巨大效应。未来在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之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本涉足海外市场。
跨学科教育成为主流,跨界还包括了跨学科。现在学科融合也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尤其是以STEAM教育为代表的学科融合,是这两年最热的教育细分领域之一,资本也对此特别关注。下图中的表格是该领域的一些投资案例,其中一些融资是千万级以上的。
STEAM教育理念强调打破常规的学科界限玩“跨界”。技术和工程结合、艺术和数学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建立跨学科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协同——单兵作战的形态已有所演变,协同作战或许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开支
首先是市场上上开始出现一些教育综合体,在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进入教育领域的同时,一些中小型机构需要抱团取暖,整合各自的优势,协同起来发展。现在有很多协同的商业模式,比如教育综合体,一些地产商把场地开放出来,很多中小型机构入驻之后,形成合力,通过不同品牌的整合汇聚线下流量,这是很常见的协同方式。
还有一种方式是共享教室。所有的教室装修实用、设备完善,采取标准化教育服务流程。共享企业通过APP、公众号等互联网手段提供课程选择、教学管理、结算系统等一系列标准的流程。一般按小时租用教室。运营者实施统一管理,共享企业负责场地的经营管理。共享企业充当起教育机构的“总务处”,剥离教育机构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由其运营。这其实是采用了空间共享,跟前面的区别是,在这种共享空间里有相对比较成熟的运营体系,运营提供商会运营信息的平台以及资金的平台,为这些机构提供统一的入口,然后这些机构去分时租赁这样的场地。这种模式在社区里面比较常见,社区教育会有比较多的应用。
整合——A股上市公司收购教育资产如火如荼。
第三个关键词是整合。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涉足教育,这些企业有资本的优势、产业的优势,通过并购基金或者自身定增的力量,整合行业的资源。从2015、2016年开始,整个行业存在大量的收购、并购的案例,这里眸事也为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典型案例。
另外,一些教育集团通过自身发展,进行独立IPO,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
现在,海外教育类上市公司也已成为重要版块,美股已经有十家上市公司,港股也已经有七八家。预测明年,美股还会有至少五六家机构登录资本市场,港股预计会新增接近十家,未来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颠覆——教育培训领域后起之秀突飞猛进。
后起之秀是有超越的机会,但是一定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朴新教育就是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创办人沙云龙原来是新东方的高管,在很短时间里,整合了30多家机构,现在市值已超过一百亿人民币,未来上市后市值可能会是三四百亿的规模,但是它也面临着投后管理的挑战,不过目前来看做得还是不错的。
资本助力头部项目一路高歌猛进,创新工场投资的VIPKID,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除了创始团队的优势外,也不排除运气的可能性,企业的投资来自于非常大牌的投资机构。在企业还没有营利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大资金的推动是不可能快速发展的。如何借助资本,是在不对称环境下每个教育机构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升级——教育产业在不断地升级。
首先从技术来看升级。目前为止,中国教育产业经历了三个IT阶段的技术升级。
Ⅰ.信息化,关键词是计算。这伴随着中国电脑产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这阶段的升级更多是一些硬件方面的,比如学习卡、简单的网校等等,一些硬件服务进入公立学校体系。
Ⅱ.在线化,关健词是“连接”。在这个阶段发生了互联网革命,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教育结合之后产生了更多的商业模式,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
Ⅲ.现在教育产业在迈向第三个阶段的升级——智能化的升级,这与黑科技、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匹配的。现在还是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并没有特别成熟的产品,但是教育产业在这个阶段的升级正不断推进中。
除了技术的升级外,还有品质的升级、内容的升级,这是更为重要的行业升级。因为现在大的背景就是消费升级,家庭收入提升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提高了。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品质追求,所以很多细分品类都有面临升级。
比较典型的是托管行业,很多年前就存在小饭桌,保证学生们的餐食,让他们做作业,但是,现在必须加入教育内容和教育属性,现在托管行业已经从1.0时代的小饭桌进入3.0时代的托管教育,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托管机构特别受资本青睐。
另外,还有特色游学方面。以前的游学比较简单,北大、清华一日游可能就会有很多用户参与,但是现在游学行业需要深入挖掘。比如,海外游学,仅仅走马观花已经不够了,可能还要得去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与教授深度沟通。2017年,国际游学市场销售额约300—400亿,未来3—5年泛游学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千亿。
国际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赛道。这个赛道的市场非常好,2017年中国国际学校市场规模将达到383亿元,2016年底,中国国际学校在读学生达43万人,境内国际学校数量为700多所。国际学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具有集团化的倾向,最终可能形成“知名单体校+大型教育集团”的行业格局。这不是说一些国际学校真的做得非常优秀,只不过是因为市场存在大量的诉求,一方面,由于公立学校不能完全满足家庭的基本诉求,另一方面,家长对于国际教育的追求变越来越热。
重点来了,产业的升级势必也将对教育机构也提出诸多要求:
A. 需求多元化。
未来教育行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细分赛道,每一个赛道都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有家做英语演讲和英语竞赛的培训机构,这家机构每年有五六千万的收入。所以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只要扎得足够深,都能做出规模。
B. 内容个性化。
这个改变因为家庭在教育方面的需求升级,需要有更加个性化产品去满足这些家庭的教育诉求。现在线上一对一这么火热,就是这个原因。
C. 产品服务化。
因为教育本身就是做服务的,做好产品,把服务的细节做到位是未来机构发展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些机构之所以出问题就是因为服务不到位。
D.服务人格化。
现在一些大咖将知识变现,其实就是一种人格化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一提到罗辑思维,就会想到罗振宇。有了人格化服务,就可以把用户黏性做得更强。
E. 人格IP化。
人格最终上升到IP后,就形成了最强大的、最长期的壁垒,新东方很大程度上是俞敏洪人格IP化的延伸。
F.机构品牌化。
终极的壁垒还是品牌。从新东方和好未来,能够看到品牌的力量、现在两家估值超过百亿的机构,在这样的规模体量之下,每年依然保持着百分之三四十的增长,这就是因为品牌为机构带来的壁垒。另外,VIPKID一旦树立起品牌优势,流量的聚合效应会非常强大。
回归——教育行业最终还是要回归。
这个回归,一方面是指价值的回归,另一方面是指教育本质的回归。
从投资逻辑上来讲,教育机构现在越来越回归理性了,前两年的投资是有一些偏热的,很多并购是非理性的,出现了很多不太靠谱的案例,现在资本市场收购、并购会越来越趋于一些优质的教育机构。
一级市场融资数量依然可观,但投资人趋于理性,证明了资本的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教育终归还是要回归到教育本质上来,而内容则是教育的核心,没有好的内容再好的模式也是空谈。
最终回归到终极问题,未来的教培,我们怎么做?
面对以上的一系列趋势,未来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迎接未来的趋势,应对未来的挑战,眸事给大家3个建议:
第一,关注本质。持续关注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核心,教育无小事。与此相比,规模其实是次要的。如果忽略教育的内容和服务质量,黑天鹅事件很可能会对一些上市机构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第二,开放和连接。我们处在复杂、不对称的环境下,必须要开放,和更多的外部伙伴合作。比如,与资本合作,与同业者合作,甚至与跨业者进行合作。开放和连接是当今时代的关键词,单打独斗不再有效。
第三,为快不破。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预测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快速反应能力,所以企业要不断地进行迭代,这个迭代包括产品的迭代,模式的迭代,以及应用资本的迭代,这些迭代都需要快。只有跑得快,才能走到前面。
2017即将结束,2018教育产业将向着更加热闹但同时也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眸事网一站式精准营销获客平台,通过大数据+AI的方式,根据教育机构自身需求定制人群画像,提供精准的销售线索,为教育机构提升50%的销售转换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