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在父亲书桌上翻书看,那些厚厚的《心理学》《四世同堂》《青春之歌》《鲁讯文集》等等,还有一些现在叫不出名字的书,都是我小时的最爱,书中的情节左右我的情绪,看到书中人物伤心处我跟着一块哭,看到高兴处我跟着笑。
那时候经常在琢磨书中人物的心情和思想感情,分析故事情节中的那个人此举何故,此言何意,冷吞地说可以归类于洞察秋毫。
父亲引以为荣,遇到他的同事和熟人总是拿我说事,我家闺女真是不错,小小年纪能够看懂这么多书。 现在看来,他错了,太过细致并非是好事,世间万物并非尽善尽美,难免失望,难免失落。
鲁讯的《祥林嫂》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小学五年级的我,识字不太全,狂热地近似于疯狂地喜欢上了鲁讯的这种带有愚意的讽刺意味的文字。
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一度地使我难过,特别是看到他儿子被狼叨走的那一节时,我哭了好几天,父亲安慰我,说那是鲁讯笔下的故事,是假的,才使我不再纠结,但是心里还是隐隐地难过。
祥林嫂身上有值得人欣赏和同情的地方,她为了儿子阿毛可以吃所有的苦,但是在阿毛被狼叨走后,她遇人便诉苦,诉说着她儿子怎么怎么被狼叨走了,她向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诉说着她的遭遇,到后来人们看到祥林嫂由开始的同情转向为躲,远远地躲开她,因为大家知道她又要向人诉说她儿子的遭遇,诉说她自己的心情,人们躲她的原因是己经听够了,听腻了,所以就远远地躲开了。
小时候看到祥林嫂 逢人便诉说的样子觉得她有些神经质,现在不是那么理解的,她太单纯敏感了,她单纯到把自己的内心强加给别人,但是她不知道,她的想法和别人并不一致,她的思想强加给别人后果只能是令人反感,造成了他人的心理负担。哎,可怜的祥林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有了祥林嫂的气息,不想抱怨,却在反复为生活辩解。
上个星期的一个小型同学聚会上,同学们见了我都嚷着你怎么这些年没什么变化呀,我笑笑,变化在脸上是看不到的,主要的是心里的变化最可怕,由开始没心没肺的笑转向为若有所思的笑,这中间的蜕变只有自己最清楚,必定是一个艰难且历经沧桑的过程。
闲暇之时,一杯绿茶,一首老歌,静坐,静静地看着时光在走,心不由恐惶起来,岁月捻指而过,我能留住什么?我左手里握住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里却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过程 过程 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