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诡兵攻心—“宸濠之乱”

诡兵攻心—“宸濠之乱”

作者: 映月池上 | 来源:发表于2022-08-22 22:50 被阅读0次

    文中主要人物简介:

    朱宸濠(1479年—1520年),明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朱觐钧庶子,祖籍安徽凤阳,出生于南昌。“宸濠之乱(也称宁王之乱)”的发起者。(朱宸濠生性轻佻无威仪,却善于以文行自饰;他在南昌巧取豪夺,贪婪地聚敛钱财,又有政治野心。)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8年11月2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世人称之为儒家四圣之一,创有“心学”,于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日本。

    前言:

    明朝正德14年,朱宸濠听信术士胡言,说他有天子之气,便图谋不轨欲夺帝王之位。娄妃知情后,曾写下诗规劝其夫,诗曰:“妇语夫兮夫转听,采樵须知担头轻。昨霄雨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可是,朱宸濠不听劝阻,依旧举兵谋反,及至事败被擒,于槛车中泣对人语:“昔纣用妇人言而亡天下,我以不用妇人言而亡其国,今悔恨何及!”娄妃亦跳进赣江自殉。娄妃投江后,尸首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倒流至南昌,市民见状甚奇,认为娄妃生不从夫谋反,死亦不肯随波逐流。王阳明也念其义烈德贤,而命人在德胜门外赣江边对娄妃礼葬。

    宁王叛乱虽然仅一个多月就宣告失败,然而,朱宸濠在江西的聚敛刻薄及其叛乱的直接破坏,使江西人民深受其害,正如王守仁在杭州向提督军务太监张永所陈述的江西兵乱后的困敝:“江西之民,久遭濠毒,今经大乱,继以旱灾,又供京边军饷,困苦既极,必逃聚山谷为乱。”

    古往今来,普通之人大都凭感性行事,聪明之人大都凭理性显示,圣明之人大都凭灵性形式,天才之人则完全凭良知心事。

    孙子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阳明先生用兵打仗最擅长的就是攻心之术。而他用于攻心的最锐利的武器,就是“良知”,就是人对良知的那种天生的敬畏之心!

    在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十一年后的1519年,己卯岁,正德十四年六月九日,48岁的阳明先生率军从赣州出发前往福建解决福州“三卫”叛乱问题。十五日,抵达丰城县的黄土脑,接到丰城知县顾佖以及沿途地方总甲的报告,宁王已于六月十三日,以自己过生日为幌子,将江西省、府、县各级主要官员几乎全部“邀请”到府中贺寿,或杀,或拘,或逼迫变节,公开举起了反叛大旗。十八日,阳明先生从丰城返回吉安,并采纳吉安知府伍文定的建议,以吉安为根据地,高高的举起“反叛”大旗。

    据王阳明弟子钱德洪所者的《征宸濠反间遗事》记载。1519年六月十五日,阳明先生在江西丰城听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时,身边只有雷济和萧禹等几人。这几个人如何能够阻止和延缓宁王突袭南京继而进犯北京之举呢?静气默想之下,阳明先生制造和发出了十路疑兵,终于动摇了朱宸濠的心,使之犹豫不决,从而既解决了让朝廷知道朱宸濠叛乱的消息,有所准备;又为自己在江西筹措兵马、高举义旗赢得了时间。

    这十路疑兵是:

    第一路,连夜派人仿造了两广都御史火牌,声称朝廷早已觉察了朱宸濠的叛乱阴谋,已秘调官兵四十八万向江西进发;并让雷济派人暗中将火牌传到南昌,让朱宸濠看到。

    第二路,六月十八日回到吉安后,又让人伪造了南雄、南安、赣州等府的报帖,同样想办法送进了南昌,一方面动摇朱宸濠的心,一方面动摇省城的人心。

    第三路,让雷济等人仿造了一批“迎接京军”的文书,声称朝廷已派遣五路大军,共计二十三万,从凤阳、徐州、淮安等处,水陆并进,五路夹击南昌。

    第四路,阳明先生亲自草拟了一个手本,翔实地列举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声称只要宁王率军离开南昌,自己便要乘机夹攻。朱宸濠看到这个手本后更加疑惧!

    第五路,阳明先生和龙兴计划,有意给朱宸濠的首席谋士李士实、刘养正写了两封“回信”,表示热烈欢迎二人弃暗投明,同时要求他们注意保密,一旦时机成熟,便里应外合剿灭宁王。同时,在这两封信中,还故意把宁王的大将凌十一、闵廿四等牵扯进来,从而使得宁王那边上下人心,互生疑惧。

    第六路,派人私下给宁王的身边工作人员陈贤、刘吉、喻木等人写信,继续实施反间计。

    第七路,派人大量抄写招降告示,采用多种形式,散发到宁王的兵寨营垒。

    第八路,派人大量制作招降的木牌,插到南昌周边各个交通要道旁,进一步加剧威慑气氛。

    第九路,派遣雷济、龙光等人将住在吉安城里的刘养正德家属,厚加看养,并让其家人秘密地向刘养正处传递消息。当然,这些消息都让宁王知道了。

    第十路,在丰城大张旗鼓地布设疑兵,装作要攻打南昌的样子。

    就这样,宁王朱宸濠那一颗培育了十几年、无比狂傲的“造反”之心,硬是被阳明先生捏造的子虚乌有的十路大军迷惑了、动摇了;他那号称十八万的精兵强将硬是被拖住了,以至于丧失了最佳时机。针对宁王可能采取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出其不备直取北京,如此便一战定江山;

    中策,攻下南京占领南方,对决北京;

    下策,死守老家南昌城。)

    使其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阳明先生为其设计的下策。有些官员对这些造假的计谋不以为然,他们问王阳明,这有用吗?王阳明笑到:“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宁王疑不疑,他一疑,事就成了。”

    对于这种第一时间站出来和宁王划清界限,并把宁王贴上造反标签的举动,王阳明的一位弟子认为大可不必,正如那些官员,应该给自己留个缓冲的余地。依这位弟子的想法,王阳明不必慷慨激昂地声讨宁王,万一宁王真的革命成功,王阳明的这种努力非被宁王诛了九族不可。王阳明批评这位底子说,就是因为很多人抱有这种心态,所以我辈才要反其道而行之,凭良心做事。

    当时听到消息的正德皇帝已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准备御驾亲征,过一把打仗的瘾。这种情况下,阳明先生完全可以选择当一个旁观者和避让者,坐等皇帝的到来。但是在良知的主导下,他想到,一旦宁王的叛乱目的得逞,国家必将陷入分裂,整个社会至少南中国将处于一种大动乱之中,届时,最苦的还是老百姓。基于此,阳明先生毅然地抗起了平叛的大任,率领二万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马向宁王的十万叛军发起了攻击。

    宁王在1519年6月末才得知自己被耍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中央军来,王阳明的不队才几千人,可现在宁王的士气大不如前,很多士兵都以为政府军打过来了。几天后,宁王带着他的18万精锐部队开始进攻南京,但去南京必通过安庆,宁王本可以绕过安庆去打南京,他的军师也劝他说“咱们现在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进攻南京。”

    此时宁王一窝火,非得攻下安庆不可,军师被憋了一口血,说到:“南京是帝国的第二心脏,攻下南京,南方就是我们的了。”

    宁王不听,继续下令猛攻安庆,但安庆的防御可是固若金汤易守难攻的,毕竟这座城之前可是用来防御蒙古兵团的……

    宁王久攻不下,在经过多轮的较量后,这个高傲的男人也失去了信心,说一个安庆都不能攻陷,还谈什么南京城啊。军师又适时地发话,他始终认为应该放弃安庆直奔南京。宁王一生中从未遇到过如此挫折,故又发誓要拿下安庆,否则他死不瞑目。

    期间,王阳明这边正准备集火南昌,针对南昌城七个城门,把攻击部队分为十三路,在发动攻击前,王阳明做了一件让指挥官们心惊胆战的事。王阳明命人把十几个穿着仕级军官制服的人,当着那群指挥官的面处决,场面一度鲜血淋漓,触目惊心。

    王阳明平静的对这些指挥官说:“这几个人在攻打南昌县城的战役中,不听命令,得此下场,罪有应得。你们明天作战,必须要严格按我的命令进行,如果我发现有士兵不听命令,就斩士兵的长官,你们的手下不听命令,就斩你们。”

    众人听得汗流浃背。

    令人大为惊奇得是,南昌城兵团的指挥官对即将到来的进攻毫不知情,知道七月二十日凌晨,王阳明的部队已经敲起战鼓时,才大梦初醒。

    这一战,王阳明这边没有多大伤亡就拿下了南昌城。一进城先生便安抚百姓,恢复城内秩序,整顿部队纪律。兵众因临时拼凑而成,其中不免有地痞流氓进城为祸百姓,王阳明便把几个“典型”的斩首示众。

    宁王得知老家没了,气的都眼泪流下来了。本来安庆城快要攻下来了,这回顾及于老家南昌,于是再次不顾军师的反对,回师试图夺回南昌。

    1519年七月二十二日,王阳明在南昌召集军队。他认为此战最佳的方式当为主动进攻。宁王自发兵半个月就回来,士气大挫,应该一鼓作气打败他的先锋,他的兵团必不战自溃,“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自便小心翼翼的布置战场,并制作了数万块免死木牌。

    阳明先生分析:宁王的叛军尽管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但在道义上却处于绝对劣势。毕竟是反叛朝廷,每个叛军都觉得理不直,气不壮,于良知上有亏欠。而这种亏欠之心,一旦被外物刺激,便会引发心理防线的崩溃。

    果然,在七月二十三日的黄家渡战斗中,当阳明先生先生命人将“免死”牌遍撒在江面上时,宁王的许多叛军在慌乱中捞起一块木牌后,便赶紧开溜了。不到两个时辰的光景,宁王便眼睁睁地损失了几万人马……

    七月二十四日,深夜。

    江西南昌城外黄家渡,宁王朱宸濠端坐在帅船上,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一想到安庆城久攻不下,一想到自己的老巢南昌城已经被阳明先生占领,一想到昨天一场水战让自己损失了一万多军队、几百艘战船,朱宸濠直气得咬牙切齿,不停地咒骂着王阳明。但气归气,急归急,骂归骂,仗还得打。

    怎样才能让将士替自己卖命呢?朱宸濠还是老思路、老办法,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搬了出来,将数十万白银一夜之间全部赏给了手下的将士,再一次激发了叛军的血性。

    同一个夜晚,南昌城里的巡抚衙门,阳明先生召集将领开会。面对次日之决战,面对仍然数倍于自己的叛军,伍文定,邢珣等将领都面露难色。见此情状,阳明先生作了精辟分析:“宁王的军队尽管还有好几万,但实际已是乌合之众,是一群没有丝毫斗志的躯壳罢了。你们想一想,宁王的将士大部分是南昌人,如今家都没了,内心能不慌乱吗?而一支已乱了心的军队,还能有多大战斗力呢?明日一战,你们只管勇猛向前,我还给预备了两万精兵作为后援。”

    各位统兵一听,不由得眼前一亮,精神立马振作了起来。

    七月二十五日凌晨,一心要扭转败局的朱王指挥几万叛军不顾一切地向阳明先生指挥的官军全面的展开了冲杀。章江之上,顿时炮声如雷,杀声震天。双方混战了一个多时辰,由于官军人数实在太少,武器装备又差,渐渐地落了下风,越来越难以支撑了。

    万分危机之时,阳明先生却与几个学生坐在帅船上,一边品茶,一边做学问,一边处置军情。只见一个参谋急如狡兔地跑到阳明先生跟前,大声地催促到:“先生都什么时候了,您还在这里悠闲?前方危急了,您预备的两万精兵呢?为什么还不派上?”

    阳明先生微微一笑,对身边的卫士说:“去把那两万精兵调出来吧。”

    士兵一听,立即爬上帅船的桅杆,解开绳子,将一块巨大的白布放了下来,只见上面写着几个黑子,“宁王已擒,各军不得纵杀”。由于字体巨大,老远就能看到。

    这下,轮到几个学生发呆,参谋和卫士发傻了。一个学生结结巴巴地问道:“先生,这就是你那两万精兵?”

    阳明先生笑着答道:“不是吗?你们想想看,宁王的将士今日之所以如此卖命,不就是冲着昨晚宁王给的买命钱吗?现在我们告诉他们,宁王已经被擒,他们还会有心卖命吗?”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于是遵照阳明先生的意思,扯开嗓子大喊起来:“宁王已擒,各军不得纵杀。”

    随着声浪一阵一阵的传播,宁王几万叛军的心顿时作鸟兽散。“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如今给钱财的人已经完蛋,自个儿还不赶紧跑呀!

    就这样,转眼之间,战场形势彻底翻转,叛军溃散如雪崩,宁王心败如死灰。他做了千万个梦也没想到,阳明先生会有如此绝招、奇招、甚是神招。

    七月二十六日,当阳明先生指挥的地方游击队生擒了宁王朱宸濠时,宁王笑着问道:“这是我朱家的事,王都堂为何如此费心呢?”

    阳明先生望着夕阳下炊烟袅袅升起的村落,淡淡地回答说:“谁当皇帝,确实是你们的家事。但如果任你胡来,恐怕千万人,亿万人都将陷入水生火热之中!作为朝廷命官,我的职业良知告诉我【天下之心皆吾之心也】,既然天下百姓都反对这场战争,都不愿意遭受战火离乱之苦,那我就必须操心这件事。”

    致良知者必有大爱,有大爱者必出大勇!

    后来有人问阳明先生:“用兵有秘诀吗?”

    阳明先生说:“用兵有什么秘诀呢,只要学问精纯笃实,养得此心不动,就是最大的秘诀!凡是人的智能,相差都不是太远,决定胜负的关键,不在临阵对敌的筹划,只在于为主将者内心动摇与不动摇。当年和宁王在湖上决战时,南风越刮越急,我当即命令某将官发射火器。这时,我方的军队正受到挫折,情况确实危急,这个将官吓得他两眼发直,尽管我在旁边一再呼喝,他还是像没有听到一样。这个将官在当时还算有名气的,他平日的智谋想必也差不到哪儿去,可一旦面临大变就慌得失了神,他的智谋又如何施展呢?”

    平定宁王之乱,不仅是阳明先生一生用兵打仗的得意之笔,也是被历代兵家推崇的战争史上的神来之笔。带着一班从未打过仗的地方文职官员,凭着临时拼凑起来的三万多乌合之众,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便将宁王近十万如虎狼一般的叛军打的七零八落。

    平定宁王之乱,阳明先生可谓是救了大明王朝一条命,立下了盖世奇功,但也正因为这一奇功,让他遭受了无数官员的嫉妒和红眼、各种流言,各种毁谤、各种非议、各种谩骂和责难,就像那漫天飞雪,冰冷冷、寒彻骨,打落到了他的心上。

    面对这种情况,阳明先生丝毫不为所动,只因先生已养成了一个古代“狂者”的胸襟。何为“狂者”,就是一心一意立志做圣人的人,就是屈原讲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

    先生一生立功无数,门下学生无数。于1528年,戊子年,嘉靖七年,在平定了思恩、田州之乱,平定了八寨、断滕峡的匪患后,因病情严重,踏上了回乡的归途。在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病逝于江西大余县青龙铺。临终前,学生周积伤心地问到:“老师,您可有遗言?”

    先生淡然答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先生的籍贯,是余姚永远的光荣。

    在王阳明的人生旅途上,曾有许多驿站,在那里,他一次次作过家乡回望。人,常常会作家长回望,那,不过是在寻找出发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诡兵攻心—“宸濠之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jw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