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跑外卖的哲学家

一个跑外卖的哲学家

作者: 天下融学 | 来源:发表于2021-11-30 21:55 被阅读0次

    01

    我是一名骑手,只是骑的不是白马,而是电驴。

    我每天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围绕着城市东奔西跑,上窜下跳,把各种美食和物件送到客户家门口,然后敲两声门,喊一句:你好,外卖!

    成为外卖骑手,这本来是我职业规划中的一条退路。一个85后,在职场里会被人当作大叔,跑外卖则可能被人称作小哥。所以我想过,如果在职场混不下去了,就可以去跑外卖,吃青春饭。

    然而没想到,我的这碗青春饭,熟得这么快。

    这两年,我对自由职业很向往,并试图通过创业来实现职业自由,结果此路不通。

    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审视:一个热爱骑行,喜欢跑步的人。为什么不将爱好与赚钱相结合呢?

    于是,我重整旗鼓,成为了一名外卖骑手。

    跑外卖的特点,是可以掌控一些工作时间,在app上点击上岗,就能开工,点击离岗,就可休息。

    这样相对自由的赚钱模式,让我除了快马加鞭的跑单,有时也会信马由缰地写诗。尤其,是在遇到好人的时候。

    有一次,在中粮鸿云小区,有一位客户送了我一罐饮料,我称道:

    烈日炎炎熨金秋,热浪层层笼潭州。

    犒劳骑手有良士,一罐冰饮解千忧。

    另有一次,在太平老街躲雨时,有一位店员送我一把雨伞,我感叹:

    任他风吹任雨淋,十里急送身未停。

    缘君相赠一把伞,顿觉人间处处晴。

    还有一次,在湖南师大的腾龙楼,有一位学生送我一个橘子,我吟咏:

    驭风逐尘楚天下,赶星追月湘水滨。

    繁华市井烟火气,不及橘露抚我心。

    因为到处送货,我走街串巷,视野开阔,也会留意到一些街头艺术。

    有一天,我在五一路与下河街交汇的地段,看到一幅涂鸦,主题是《平衡》。

    我站在这幅画前,思绪万千:其实,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02

    十年前,也就是2011年前后,社会上还没有996的传说,长沙也不是网红城市,那时的手机功能比较简单,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让人上瘾。

    我一个人住在岳麓山下的一个小单间里,拥有充足的业余时间,也思考了一些烧脑的问题。

    有一次,我在谭石路上一家小饭馆吃晚饭,看到电视里播放着一则新闻:世界范围内地震频发,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有吃瓜群众说,这可能是一种征兆,因为玛雅人预言了“2012世界末日”。

    我觉得这个瓜有点大,就查询了一些资料,并注意到古人的一种说法:地震是阴阳失衡所致。

    阴阳失衡是怎么回事?这个课题有人研究吗?

    虽然我不是研究生,不过有一天,我记得我只是多看了一眼岳麓山,似乎也若有所悟。

    长沙是吃货的天堂,也是啃书的宝地,很多学府聚集在岳麓山下。像岳麓书院,在近代还兴起经世之学,让湖南人突然开挂,牛气冲天。

    我由桃李天下的岳麓山,想到了五岳独秀的衡山,因为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尾峰。

    衡山有个“衡”字,会不会藏着什么平衡之道呢?

    于是,我读起了衡山的人文典故。

    衡山,曾经是火神祝融的核心地盘,所以衡山的主峰称为祝融峰。

    祝融,是楚人公认的祖先。湖南又称湘楚,也就是说,祝融,是我们湘人神秘而古老的先祖。

    祝融为什么是火神?关于他的传说,版本有很多,我是这么理解的:

    祝融是一位平凡人,因为他发明了击石取火,功绩很大,所以被敬为神明。这就好比发明杂交水稻的袁老,被人们尊为神农或米菩萨。

    祝融从小喜欢玩火,只是没想到,把火玩好了,也是一门正经的事业。

    在远古时代,人们懂得了钻木取火,但那种方法费时又费劲,常常火还没点着,人已着急上火。

    有没有办法,让火Duang的一下就点燃了呢?

    在原始社会,人们追击猎物时,常常会投掷飞石,有些石头(如鹅卵石)砸到山岩上,溅出了零星的火花。

    祝融看到这个现象后,觉得可以从石头中取火。

    他悄悄地努力,通过不断地试验,敲打了各种各样的石头,最终筛选出燧石,发明了分分钟就能生火的击石取火,惊艳了部落里的所有人。

    祝融成功后,还到黄帝那里做推广,获得了官方的流量扶植,让更多民众放下木头,换成石头,掌握了这项居家必备的生火新发明。

    03

    《史记》中描述祝融时,有这么一句话:甚有功,能光融天下。

    意思是很有功劳,能为天下人带来光明。

    那么,祝融的光融天下,指的就是教民用火吗?

    在衡山供奉火神的南岳大庙中,有一个罕见的现象,让我有了更多的解读。

    这个世界上的道场,佛寺就是佛寺,道观就是道观,教堂就是教堂……各自都是独立的存在,不会考虑合伙制。

    但南岳大庙却不一样,自古以来,它里面既有佛寺,又有道观,还有儒教建筑。僧人、道士、儒生可以和睦相处,轮流值守。

    这是一种文明的融合。

    人类通过用火,点亮了文明之光。但是,文明与文明不一定兼容,在不同的文明之间,还容易摩擦出烽火、炮火和战火。

    南岳大庙的香火,则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融天下的新火种,它可以融合文明之光。

    十年前,我领略到这一点的时候,内心是激动的,我觉得这里面藏着好大的学问。

    我还在当时流行的qq空间里,正儿八经地发布了一篇文章,来分享我的心得。

    文章较长,就不搬出来了。大概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我受祝融的启发,准备构建“融学”,大家可以点赞了。

    04

    然而,融学,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像雾像雨又像风,久久飘忽不定。

    十年前,我发布了关于构建融学的文章后,我的好友杨臣尉,在留言中写了一段话:“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这是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

    日课是什么?就是天天要做的功课。

    我们天天要吃饭,这算不算一门日课?

    不算,因为饿了就会想吃饭,这是自然现象。

    如果你要求自己,每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那么,这可以算是一门日课,因为你在精进。

    如果你的日课,能够附加一点点创造力,那么你就可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举个例子。

    我的家乡牛人多。距我老家20公里外,就出了一位很牛的艺术家。

    他出身贫寒,没有上过一天学,主要靠自学。他在农村里当木匠,40岁之前没出过湖南省。但有一天,他靠画画翻身了。他拿一张白纸,随手画几只虾子,就可以兑换一车青岛大虾。

    这个人,就是齐白石。

    齐白石的日课,就是作画,他每天要求自己作一幅画,有一年,他在生日那天玩嗨了,忘了完成作业。第二天,他就多画一幅,补了回来。

    齐白石有句话,叫做“不教一日闲过”,就是他坚持日课的一种精神写照。

    如果说,齐白石开展一条日课,是一种自律,那么曾国藩开展十二条日课,就像是自虐了。

    每天五点前起床、每天读史书十页、每天练字一小时、每天注意不乱说话、每天反省自己……

    这么多的日课,我们看着都眼花头晕,曾老师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他天生优秀?

    不,曾国藩就是一个平常人。他23岁结婚时,酒席都摆好了,但新娘子悔婚没过来,因为觉得他太平常,不够优秀。

    曾国藩的重要转变,是从三十岁开始的。他设定日课,并能坚持一辈子,是因为他掌握了一个重要的诀窍——写日课日记。

    他会在日记中梳理自己的日课,对于没有去做、或者没有做好的日课,还会进行自我批评。

    比如,有一次,曾国藩不仅深夜出门应酬,还与宴会上的美女聊得火热。他回来后,在日记中反思时,骂自己“真禽兽也”。

    曾国藩的日课日记,就像是一个定盘针。只要日记能坚持下来,其他的日课,就能随着这个定盘针一起运转,持续推进。

    05

    2015年前后,我那时在湖南今朝会上班,老板姓曾,喜欢在办公桌上,摆上厚厚的曾国藩全集。

    学曾国藩,似乎是那些年的一个热门,网上还有一些刷屏的文章金句。

    比如:立业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也可学。

    怎么个学法呢?有的文章会附上购买链接,为你推荐曾国藩的书,比如厚厚的曾国藩全集。

    抛开一些历史的争议,单从个人成长来说,曾国藩的确是可佩也可学。

    但是学习曾国藩,我觉得不在于读他的书,而在于化用他的一些笨办法,比如践行日课。

    我从2015年12月开始,也设定了几条日课,并做了一点简单的记录,主题是“时光录”。

    我那时候的日课,并不具体,更像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比如“运动”,就是看一天步数多不多。

    到了2018年4月20日,我将日课升级为日课日记,并建了一个融学群,每晚同步做分享。

    有了众人的监督,自然不能显得我太小儿科了。

    我的一些日课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具体。比如:每天摘录三句名言佳句、每天写一首小诗,每天跑3公里、每天打自评分等等。

    日课日记的主题,也从“时光录”调整成了“文笔修炼”,再过渡成了“人文修炼”。

    这种建群分享的方式,我一直坚持到了2021年6月30日。累计起来,竟然也有百万余字。

    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确定了。我的这种折腾,是一种自我教育。

    我觉得融学也应当是一种自我教育。于是注册了融学教育,筹备起创业的项目。

    然而,我那扑不灭的情怀,总是燃烧起了理想主义的火焰。

    当我好不容易整出了一个,面向上班族,主打职业进阶的融学训练营方案时。

    我还在想:这样的融学,与我曾经领会的“光融天下”,有半毛钱关系吗?

    06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所以失败是十拿九稳的。

    我的CEO头衔名片,尚未印出来,银行卡上的余额就显示不足。项目搁浅了。

    搞钱吧。这是正道的光。

    2021年7月1日,我在融学群停止了分享,投身快递行业,转辗成为了外卖骑手。

    有位学友,谬赞我是哲学家加诗人。我就为自己打了个不正经的标签:一个跑外卖的哲学家。

    哲学,有益于人的逻辑思维。诗歌,有益于人的跳跃思维。

    我的跳跃思维还不错,和别人聊天时,经常会把别人的话题带偏。不过,我的逻辑思维不太好,和别人吹牛时,容易露出逻辑的破绽。

    跑外卖虽然是体力活,但我慢慢发现,这也是对我的逻辑思维,在进行着强化的训练。

    我每天要不断地分析和推理,这个单值不值得抢,那个单是不是顺路,哪一个时间段,去哪里容易看到单,哪一个单,需要优先派送等等。

    加上我见到了一些异想天开的雕塑,看到了许多光怪陆离的商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去到各种风格的小区。在烈日下飞驰,在疾风里挺进,在骤雨中穿梭,在山野间独行……

    我的思维,经常像大爷抽过的陀螺一样飞速转动,在某些机缘巧合的时刻,我的逻辑思维与跳跃思维,或许是发生了电光石火般的同频,有些我一直没想明白的问题,忽然就茅塞顿开了。

    这种玄妙的状态,我称之为——骑行悟道。

    07

    我有一个结交多年的兄弟,叫彭涌,他曾建议我用思维导图,通过反推,一步步分析问题。

    关于融学具体是什么?

    我发现,也可以用反推思维,来推拿一番。

    前面讲过,南岳有座庙,庙里有三教,虽然道不同,彼此相观照。

    这是一种信仰的平衡。

    反过来想,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的文明人,不能在一起愉快玩耍,甚至还要互相打打杀杀呢?

    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教化的失衡。

    也就是唯我独尊的思想重了点,谁也不服气谁。各自都觉得,我的族群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我的信仰是全宇宙最无敌的……

    其实说自己怎么优秀,并不是多大的问题。

    就像我对着镜子说,我是天下第一帅。你对着镜子说,你是天下第一帅。那是没有伤害的。

    但如果你要到处宣扬,说你是天下第一帅,我没有你帅,甚至指出我没有资格和你同台比帅。

    这当然就容易激发矛盾了。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

    如果教化失衡了,就喜欢分个高低优劣。所以,人类社会的种族歧视现象,从未消停过。

    怎么去缓解这个问题呢?

    我觉得,可以从教育入手。

    打个比方。张三种水稻,有张三的一套方法,李四种水稻,有李四的一套经验,王老五种水稻,有王老五的一套理念。

    如果你站出来说,大家统一一下种植水稻的流程,那么,有谁会听你的呢?

    但假如有人,从稻种的角度来思考,发明了一种高产的杂交水稻。然后站出来说,大家用这个种子,产量可以翻倍,就会有很多人听他的。

    种植水稻,是教化。改良稻种,是教育。

    从教育升级入手,就可能缓解教化失衡。

    08

    教育升级,往往会伴随有新课程。比如很多国家进入现代教育之后,才有了正式的音乐课。

    19世纪,科学类的课程横空出世;20世纪,计算机类的课程崭露头角;21世纪,什么样的课程,有可能被广泛地纳入基础教育?

    谁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有个参考答案:关于“终身成长”类的课程。

    现代社会的知识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学校里的教材更新,难免变得滞后。

    在校园里学的东西,不足以闯荡南北。

    上学,只是阶段成长,毕业,不是学业圆满。

    特别是人工智能咄咄逼人的年代,人们越发需要适应新的生存法则,快速进入终身成长的状态,而教育,可以帮人们提前过渡。

    可能有同学说,老师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不就是教我们终身成长吗?

    嗯,也没错。不过,成长不局限于学习,齐白石老人家,他每天涂涂画画,也是在终身成长。

    除了学习,诸如练习、构思、探索、创作、试错、反省、复盘、改进等等,都属于成长。

    我个人理解,终身成长,是一种可持续的自我教育。

    在学校里开设“终身成长”类的课程,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可持续的自我教育。

    这样,当学生毕业后,即使没有体育课了,他还是会坚持锻炼,即使没有文化课了,他还是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功底……

    那么,终身成长类的课程,该怎么开设呢?

    要搞懂这个问题,还需再拜读一下衡山。

    09

    远古时候,黄帝经过衡山,问了祝融一个问题:此山为什么叫衡山?

    祝融说:“此山横亘云梦与九嶷之间,像一杆秤一样,可称天地,衡量人心,所以名叫衡山。”

    如果说,衡山像杆秤,那秤砣在哪里呢?

    公元2000年,在衡山的驾鹤峰上,铸造安放了一个大鼎。

    此鼎高达9.9米,重56吨,是银河系第一大鼎。

    大鼎落成,仿佛是向世人宣告:衡山这杆大秤,已经配好秤砣了。

    大鼎的名称,叫做万寿鼎。因为衡山,对应天上主管人寿的轸星,所以衡山又称寿岳。

    李白说:“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南极老人星,指的就是寿星。

    寿星,是长寿的象征。而健康者,更能长寿。

    健康很重要,地球人都知道。但是,世卫组织有个报告:全球健康人仅占人群总数的5%,被确诊患有疾病的人群有20%,处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的亚健康人群占75%。

    健康人仅占5%,比例少得有点过分了。

    这个数据也说明,人类个体最大的失衡,不是二八定律的财富失衡,而是关系到寿命的健康失衡。

    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健康,身心平衡,才是健康的最佳状态。

    如果要在学校,开设终身成长类的课程。首要追求的,应该是这句话:让身心健康更平衡。

    10

    身体是否健康,大多看得见,摸得着。

    心理是否健康,就不容易判断了。

    我们知道,通过锻炼,可以让身体更健康。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心理更健康呢?

    在文明从未断绝的中国文化中,有一篇古老的《十六字心传》,被誉为华夏文明的火种。

    其中有一句话,叫做“惟精惟一”。意思是用功精深,用心专一。

    我采用“惟一”二字,熬制了一句,具有清心功效的心灵清汤,这就是:做好惟一,胜过第一。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负面心理,是来自于和别人比。比成绩、比房子、比帅……

    实际上,比来比去,不如和自己比,要让昨天的自己,攀不起今天的自己,要让今天的自己,配不上明天的自己。

    做好惟一,就是要做更好的自己,发掘潜能、施展天赋。

    惟一,即是自我生命的胜者。第一,只是某个规则的赢家。

    做好惟一,可以获得心流的愉悦体验,源源不绝,妙不可言。

    争做第一,则容易陷入失落和郁闷,因为第一只有一个,人比人气人。

    做好惟一,是在一步步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

    争做第一,当然也没错,那是一种奋斗的状态。

    然而,人活着,更需要活出好的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力点,以长远的奋进,让人生更炫彩。

    11

    除了心灵清汤,还有哪些开课理念?

    为了更好的说明,我对终身成长课程的理解。假设有一天,某位有兴趣的校长,与我展开了以下的对话。

    校长:开设“终身成长”的课程,有什么要求?

    金朋:首先,这个课程,不适宜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至少要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才合适。

    校长:为什么?

    金朋:参与这个课程,需要写日记,小学生一般是中高年级,才会写日记。

    校长:这个课程有教材吗?

    金朋:不用教材,为学生定制日记本就可以了。

    校长:怎么定制?

    金朋:网上有很多生产个性日记本的厂家,学校可以统一定制。费用也不多,我相信家长们会支持。

    校长:日记本的设计有什么讲究?

    金朋:日记本的主题,要叫“人文修炼”。扉页中要印上《融学宣言》的一段话:

    我爱自己的祖国和文化,也愿意做好一个世界公民。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信仰地去尊重平凡的民众,包容多样的文化。

    校长:这个,与终身成长有关系吗……

    金朋: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融入。有两层意义。

    第一、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格局放大,更有益于成长,眼界放宽,更有益于创造。

    第二、人文精神有益于塑造健全的人格。人文修炼,首先是对健全人格的一种自我塑造,其次才是辅助个人终身成长。

    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信仰地去尊重平凡的民众,那么,他就更能够做到不分出身、不分地域、不分职业地去尊重身边的普通人。

    校长:明白了。继续。

    金朋:日记本所有内页的边缘,要印上一行小字——做好惟一,胜过第一。

    校长:这个我懂。还有注意事项吗?

    金朋:人文修炼日记,有三点注意事项。

    第一点,人文修炼日记要有篇数记录。

    普通日记一般只记录日期,人文修炼日记在记录日期的基础上,加上篇数记录,可以让学生随时看到自己坚持了多少天,有助于自我激励。

    第二点,人文修炼日记要有两条必修日课。

    第一条必修日课是:身体锻炼。

    1、锻炼的形式不限。可以是户外运动、也可以是室内健身。学生可以多尝试,多探索,找到自己乐于长久坚持的锻炼方式。

    2、每次锻炼的时间不限。可以是十分钟,可以是半小时,也可以是一小时,注意科学运动就好。

    第二条必修日课是:主动成长。

    主动成长,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由发展,以兴趣为老师,进行自主学习、练习和创作等。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可设置“每天摘抄一句话”的日课,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品读经典。

    在主动成长的探索中,学生会慢慢形成其他细分的日课。

    校长:身体锻炼和主动成长,这两条必修日课,是从平衡身心的角度来设计的。

    金朋:是的。最后第三点,人文修炼日记要设计自评板块。学生开展人文修炼,每天是否落实了日课,可以在自评板块中体现出来。

    举个例子,富兰克林有个“修行十三条”,他把十三条美德做成了“课程表”。当天没做到的,比如“节制”没做到,就画上一个黑点。通过自评,每天的动态可以一目了然,方便查漏补缺。

    校长:自评,就是一种自我监督。

    金朋:对。以上我讲的,是我认为要保留的一些基本设计。贵校的育人理念、校园文化,可以在日记本中灵活融入,不拘一格。

    校长:有个问题,本子弄好后,学生可以自己写人文修炼日记,我们还有必要在学校开设“终身成长”类的课程吗?

    金朋:很有必要。打个比方吧。一颗人造卫星,通过火箭发射成功后,即使不给它加油,不给它充电,不给它任何能量,它也能每天自行运转。

    在学校开设课程,就像是用火箭发射人造卫星,通过学校教育,去引导学生掌握可持续的自我教育。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文修炼不是简单的写日记,如果让学生们独自去开展和坚持,就像是让卫星自己升空,步入正轨,难度会很大。

    校长:那要如何开课呢?课程的名字,叫“终身成长课”吗?

    金朋:课程的名字,我建议叫“融学课”。关于课程的安排,每周只需一节课,或者可以选一节自习课,改成融学课。

    校长:没有教材,如何上课呢?

    金朋:融学课,不是老师讲课,而是学生分享。老师只需引导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人文修炼。

    介绍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至少说两点:第一,我现在坚持的日课是什么;第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句话(可从每日摘超中挑选)。

    学生分享时,老师可以把控时间,记录学生的日课及状态,因材施教。

    融学课,不仅是让学生重视人文修炼,巩固人文修炼,也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公众分享的能力。

    让学生能说会写,是融学课对人文修炼的一种补充。

    校长:如何去评判融学课的教学效果?

    金朋:融学课没有考试,不过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评判。如果学生在坚持人文修炼,就是有效果,如果学生停止了人文修炼,就是没效果。

    校长:放假期间,也需要家长一起来督促。

    金朋:是的,直到学生获得内在驱动力,形成日常习惯。就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无须再由别人去提醒。

    我要讲的主要就是这些了。

    12

    从2011年到2021年,一晃十年,对于融学是什么,我算是甩干一头雾水,找到一个答案:

    融学,是一种融合人文精神的自我教育,其开展方式为“人文修炼”。

    融学适宜成为各国基础教育的一门课程(每周一节课),它不仅是为了辅助个人终身成长,也旨在让世界文明更融洽,让人类身心健康更平衡。

    这样的融学定位,与我十年前领会的“光融天下”,基本上搭调了,有内味了。

    这就是我的故事,也是一个序章。

    毕竟,一个沾满星光的理想,从想通,到走通,还有十万八千里路。

    感谢你的阅读。再分享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站在一所小学的正门口,看着学校里面的校训。一位小学生,在入校时,对着我喊了一声:老师好。

    我条件反射似的,回了一句:同学好。

    等小学生走远,我自言自语道:我像个老师吗?

    我没有教师资格证,不能去学校当老师。

    但我有没有可能,当个励志师,去到不同的学校里,做一些关于融学的公益演讲呢?

    这是有可能的,我的头衔,可以叫“成长励志师”,因为我倡导的,是终身成长。

    我会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来做励志演讲,如果是相对重视成绩的中学阶段,我可能会说: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同样学口才,你更能说会道,那么语言是你的一个长处;同样学写字,你写得更好看,那么书法是你的一个长处;同样学打球,你的球技突出,那么体育是你的一个长处。

    如果,同样学知识,你的成绩不好,那不能说明你就是不努力,不用功,很可能只是因为,考试,不是你的一个长处……

    我希望,通过我的演讲,通过古今中外自我教育的案例,终身成长的榜样,让成绩不好的同学,变得更有自信。让成绩好的同学,放下高分低能的担忧。让家长们,减少教育焦虑。让更多学校,试行融学课。

    当然,演讲是个技术活,我得在跑外卖之余,给自己整一条日课:每天练习演讲半小时。

    最后,分享诗人叶芝的一句话: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我想要点燃,关于教育的一个星星之火。你愿一起传递火种吗?谢谢你转发这篇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跑外卖的哲学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lj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