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星期四,离新年还有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
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也断断续续的了解过,但是没有系统的读过。
这次买了新版的《断舍离》,还附加一小本实践手册。
这回我可要好好系统地学习一下《断舍离》立足当下自我,践行新陈代谢的美学思维。
为什么要断舍离呢?你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吗?我们的生活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东西充斥其中吗?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是的,具有生命体的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谓欲壑难填,当人被欲望控制而又不得满足时,就会产生痛苦,即便欲望被满足,在获得短暂的满足与快乐后,又陷入新一轮的欲望漩涡,周而复始,不得解脱。
So,断舍离非常有必要!
所谓断舍离,就是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
其实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
扔东西只是断舍离的敲门砖。
断舍离告诫我们: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份精气神,然后,翻开人生新篇章。
就像演员陈数所说,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
的确如此,我们生活的空间就那么大,但是,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给空间施压。
各种年节大促销,双11双12,似乎商家不掏空你的腰包,不肯罢休。
我们自己也乐此不疲,一次又一次把有用没用的东西带回家。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物质的丰富几乎到了泛滥的地步,如果不加节制地买买买,必将让自己的经济不堪重负,空间亦是如此,空间的繁乱不禁会对人产生视觉冲击,还会扰乱人的心智甚至摧毁人的精神世界。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试想,忙碌了一天的你,筋疲力尽地回到满是杂物、乱七八糟的房间,你是怎样的心情呢?
除了压抑、堵塞、抑郁、心烦气躁等负面情绪来袭,还会有什么呢?
环视四周,你有问过自己,你所拥有的都是你需要的吗?如果让你做出选择,只选择你最喜欢的十件物品,你会选择什么呢?
看着衣柜塞得满满几乎要溢出来的衣服,却为穿哪件而一筹莫展;
冰箱厨房里的食材、调料也不知放了多久,有没有过期浑然不知;
家里到处堆满了杂物,回家后又懒得收拾,如此恶性循环,生活的空间成了堆积物品的仓库。
是时候来一场断舍离的行动了!
很多人说生活没那么简单,但生活本身就是一餐一饭,专心做好一件事,缝缝补补,在四季的风物里缓缓而行~
是的,生活没那么简单。衣食住行,工作,生活,学习,医疗保健,养老保险…事事都牵扯着生活的脉络。
但是生活又是极其简单的,一日三餐,一餐一饭;全身心投入地专心地做好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情;
简简单单,心情愉悦,在四季里慢慢游走,过惬意的人生。
简单或不简单,看你怎样定义生活。就比如你生活的空间,你选择的物品,你家里的模样就是你的人生,就是你的生活状态。
以前我也是对物品很执着的。这个物品是什么时候买的,有什么纪念意义,即便不用也舍不得扔。
而2019年的2月2日搬进新居,让我对物品有了重新的定义。
搬进新居自然是心情舒畅。
因为什么都是新的,家具,橱柜,卫浴…这种全新的感觉真好。
但是以前用过的物品也不能全部扔掉吧。
所以就要有一个断舍离的过程。
这次搬家扔掉了很多东西:长期不穿的衣服,以前的课本,不看的书籍,甚至一些杂七杂八不喜欢的东西…
从搬进新居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下决心:今后进入这个房间的每样东西,都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必须是少而精的!!
其实,我们做的不仅是简单的家居整理,更是践行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一直隐藏在内心的对生活之美的认同。
对于喜欢的人和事,一是舍得花时间,二是舍得花钱。这是一切爱意的基本构成。
对我们身边的物品也同样如此。
想想周遭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用的开心,看着舒心。
其实断舍离就是要求我们过一种极简的生活。
极简生活并不是要过寒酸的、没有品质的生活,而是要过一种精致的有内涵的生活。
蔡康永说:对自己好一点,那是会跟你在一起最久的人。
是的,跟自己有联系的东西有很多。给自己买适合自己个性的有品质的衣服物品,给自己做营养丰富的饭菜,给自己读开发智力的书籍,但是更要给自己一个宽松舒适的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我们的家,这个家承载了我们太多的需求。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
减少对物质拥有的欲望,过最简单最纯粹的生活。让空间宽敞一些,让空气流动起来。
在宽敞舒适的空间里,人自然是精神愉悦,信心满满的。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有追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可见人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如东野圭吾所说: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
我们整理家居的时候,我们同时也整理了自己的心情,整理我们烦乱的世界。
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把不穿的衣服送到小区的捐赠箱里,不但腾出了家里的空间,也帮助了别人,一举两得。
当你一旦入了断舍离的道,你就会时常养成审视自己家居物品的习惯。
像今天我又扔了差不多十支笔。那些没有笔芯的,笔管样子不喜欢的,颜色不喜欢的,虽然还能用,但是因为不喜欢,通通扔掉。
而且在扔东西的时候还要有一种仪式感,感谢这些东西曾经为我所用,会在丢弃时对东西说:谢谢你,对不起~
白岩松说: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飞短流长的冷言,最终乱了心神,渐渐被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
是的,我们都是普通人类,我们有烦恼有痛苦,总想找人倾诉,但是真的有人听得懂我们内心的声音吗?
就像简在《空城》中说:人与人接壤,能述说的仅是片面辰光,一两桩人情世故而已。能说的,都不是最深的孤独。
So,不必将太多的人请进自己的生活。
我有个习惯,睡不着觉时就爱拿起手机删东西。
各类短消息,大大小小的群,各种公众号,朋友圈…
我会在某个失眠的夜清理朋友圈,清理了一些不必要的好友,现在我的朋友圈里只有131个人。
除了家人、朋友、同事,还有就是装修房子买家具时的各类售后人员。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谓的好友,有多少只是默默的躺在你的手机里,占据着一袭空间而已。
越长大越觉得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如果你的生活中还有一巴掌的、能够诉说心声的好朋友,那么恭喜你,因为你的人生是开挂的。
说了这么多,都是自己的一些对断舍离的心得与岁岁念,好像并没有真正get到断舍离的精髓。
作者通过4章214页的篇幅,给我们阐述了观念上的断舍离,杂物上的断舍离和收纳指南三大块主要内容。
观念上的断舍离包括:认识现状;停止自我否定;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杂物上的断舍离,包括拿出杂物,俯瞰;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收纳指南有:“三分法”;“7·5·1法”;“I out 1 in 法”;“one touch法”;“自立·自由·自在法”。
作者通过8年的摸索,总结出这一套针对断舍离科学有效的方法,而且至今还在不断的探索发现中…
每天一扔,扔掉杂物,腾出空间,让心灵轻松自在,欢喜愉悦。
我现在每天都会扔一些东西,似乎不扔东西这一天就没有完整的度过。
扔完东西的感觉很好,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想,我们选择的物品,或者是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都应该是我们喜欢的。
去除掉了生活中多余的物品和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少一样东西就少一样牵挂,少一样累赘;去除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就会多些清静,多些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受牵绊。
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轻松惬意,美好浪漫!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时间,把自己全身瘫在澡盆里,这种慢悠悠的时间里才会激发意想不到的各种灵感~
相信我,断舍离不仅会改善你的居住环境,更能改善你的身心状态,尤其是你执着的贪念。
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当你的家居改善了,你的人际关系,你的身体状况,你的事业前程,甚至你的整个世界都悄悄发生了改变!
相信我,没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