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两个关于亲情的感动瞬间。
1.前几天在跟老爸讨论在35岁的年纪离职这件事时,他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既不想女儿每天工作得那么不开心,又不想女儿面对自主创业的无限未知不确定性和艰难,既担心支持我离职会看到我有一天后悔,又害怕劝我留在原单位的这种思想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大流,很有可能是错的,总之所有的语言都显得有些“无处安放”。有一次,在一通电话的后半程,老爸看似是对我说的,更像是在电话的那头自己劝自己,“今年(2023)疫情好转了,国家大的政策方向上也是鼓励自主创业的,自己干点事儿倒也有机会……”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描写母亲的一个细节: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2.今晚,到了该洗刷的时间,四岁半的豆豆贪玩儿迟迟不刷牙,姥姥(我的妈妈)提醒了n多次,不听,于是姥姥便独自去刷牙,心思敏感的豆豆竟默默掉起眼泪,说道,“跟姥姥再也不是好朋友了”,说了好几遍,似乎不解气,最后上升到“姥姥,你也不是我的姥姥了,你什么人也不是我的了”……那么那么爱豆豆的姥姥哪能禁得住这一遍又一遍的“精神凌迟”啊,为了豆豆提前退休,把所有的时间精力所有的爱都给了豆豆,结果还换来了“不是好朋友,不是姥姥”,虽说是童言无忌,但让人听了总也心酸,姥姥竟然没绷住,也落泪了。我最不能看的就是老人流泪,看到妈妈难过了,我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想到妈妈为了照顾我的孩子,跟爸爸长期分居,每一天,妈妈忍受了对爸爸的担心——担心他一个人不好好做饭吃不好,担心他一个人在家总也少些照料,妈妈要照顾豆豆上学,放学,上舞蹈班,晚餐,学诗词,学汉字,舞蹈打卡,等等,还要挂念不省心的我,在35岁的年纪竟然想要抛弃过去七年的工作积累,去干一些在他们眼里完全“不靠谱”的事情……那一刻,我觉得妈妈的心实在太累了,她太辛苦了,我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感受,只凭自己的喜好去做选择,那样太自私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做子女的,给父母最好的爱就是体谅他们,去感受他们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