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盒子出去玩,无意间进了一家自助火锅店,在那里美美地吃了一顿之后,盒子先生一直对那家店里的烤串念念不忘。
用他的话来说,那烤串就是肥而不腻,外焦里嫩,嚼一口回味无穷。
于是,后来趁着盒子先生休假,我们又特意过去吃了一顿,但是这次并没有满足盒子先生的食欲,反而令他感到十分失望。
01.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盒子先生午觉一直睡到下午,中午并没有吃任何东西,所以开车赶到商城的时候,他已经饿得饥肠辘辘。
赶巧大家都放假,所以当天食客特别多,排在我们前面的大概有十几桌,因此我和盒子先生只能排了号坐在外面等待。
好不容易轮到我们就餐的时候,店里只空出一张放在角落里的桌子,里座要溜着墙边儿坐过去,总之是不太宽敞。
这也便罢了,更要命得是盒子先生转了好几圈,还是没瞧见那份心心念念的烤串。
大概是烤串既耗时间又耗费人力,因为那天人特别多,烤串又是大家非常喜欢吃的,消耗量较大,所以干脆暂时不供应。
最后,当师傅终于将烤串补上的时候,我们已经吃到七八分饱了。
更让盒子先生难过的是,补上来的烤串完全不像之前那样有口感,不管是选材还是火候,好像都少了那么点意思。
所以整个回家的路上,他都讪讪的没有说话,眼睛里满是失望,完全没有刚来时那股兴奋劲儿。
02.
其实如果你问我,那天的火锅吃的真不够带劲儿吗?我会说够带劲儿啊。
因为先前我并没有要出去吃的想法,且已经开始打算做什么样的晚饭了,而盒子先生的一个提议,直接省去了我做晚饭的麻烦,还在外面吃了一顿丰盛的火锅。
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是远远超出预期的。
而盒子先生对火锅店里的烤串垂涎已久,期待值也随着等待的时间不断递增,却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欲望不断被延迟,所以才会觉得实物与期望差距过大,致使失望的心绪不断蔓延。
这种情况我们都会经常遇到,比如在大学报到的时候,发现宿舍竟然是八人间,没有阳台也没有独卫;比如结婚以后一向温润儒雅的另一半,其实特别自我、容易较真儿……
我们对此通常会感到失望,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但仔细想想,使我们心绪趋于低落的因素,真得是这个人或者这件事情的本身吗?其实并不是。
就像那天的烤串,盒子先生认为并不好,但我和其他人却觉得没差;
那间大学宿舍八人间没有阳台独卫,也是从建成的时候就决定了的;
另一半以自我为中心并非突然转变的,只不过是你被他先前展现出来的,好的一面蒙蔽了双眼,因而选择性地忽视了那些不太好的方面。
我们见某个人或者做某件事之前,都会在脑海里构想一个情景,而这种构思通常是高于、甚至远远高于实际发生的,所以现实与期待发生剧烈撞击,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就会使我们感到失望。
03.
当然,我们如果想要尽可能地减少这种负倾向的情绪,并不是不可能的。
首先,学会降低期待值。
我们已经知道,之所以会感到非常失望,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结果公布之前,我们给它提前设置了过高的期待。
因此,学会降低期待值,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负倾向的情绪。
就比如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如果提前设想自己可以对答如流,受到老师高度表扬,以及预演同学们欣羡不已的场景,
那么一旦他回答失误,或者老师反应平平,底下的同学们也兴致索然,那么他真得很难不感到失望。
可如果这位学生去回答问题,只是抱着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目的,那么不仅这个目的很容易实现,而且一旦受到教师的赞许,那就是额外的收益。
其次,避免过度消耗期待。
之前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类视频:先让另一半误以为后备箱有惊喜,使其充满期待地打开,再让其发现里面其实空无一物。
通过另一半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的多次剧烈的情绪波动,借此获得热度,已发网友地点赞和评论。
我堂弟觉得挺有意思,所以照猫画虎学着跟风整了一出。
在跟晓雨恋爱三周年那天,堂弟早早地就把晓雨约了出去,说是要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但晓雨站马路牙上等了二十多分钟,才见我堂弟提溜个袋子走过来,看在堂弟准备了礼物的份上,晓雨没有生气,甚至觉得这人竟然开窍了。
可是打开礼盒才发现,里面只有一堆纸屑,正纳闷呢,竟听见堂弟在一旁忍不住哈哈直乐。
眼瞧着晓雨脸色铁青,堂弟赶紧一手撑着腰,一手指了指盒子说:“别生气别生气,东西在下面。”
晓雨耐着性子仔细检查了一遍,才发现盒子底下有层暗板,心情刚刚由阴转晴,却发现暗层里只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被骗了吧。
毫无疑问,最终结果就是晓雨当场暴走。
在这件事情上,堂弟就犯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过度消耗他人的期待。
晓雨其实也知道,我堂弟不是那么有仪式感的男生,所以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讲究过什么,所以即便堂弟从一开始就没有准备礼物,晓雨也很能接受,因为这符合她对堂弟的一贯认知。
或者堂弟在故意迟到又展现空盒之后,真的在暗层里放了礼物,那么晓雨也不会很生气,而堂弟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给了晓雨希望,然后亲手毁灭它。
所以,即使最后的最后堂弟是真的准备了礼物,但是晓雨已经连看的欲望都没有了。
再之,理性地选择期待。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期待还能选择不选择吗?这也不是我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
我们知道,道家有个非常著名的主张是“无为而治”,无所为以期有所为。
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这种思想,也并不完全是他想要选择,而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汉武帝初期四野寥落,社会人民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所以“无为”的思想是最合时宜的。
那么,我们在准备对某某产生期待的时候,也需要理智地分析达标的可能性。
就像晴子的邻居阿姨,她儿子一拍脑门决定报考中国人民大学,阿姨非常高兴,在小区里遇见人就讲自己儿子就要去北京上大学了。
但事实上阿姨儿子的成绩在班上处于下游,想要上一个本科都是难事。
结果去年夏天成绩出来,他儿子的成绩没有过本科线,就更不用提报考中国人民大学了,原本定好的升学宴也急忙改制了横幅。
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本不该产生失望的,但由于邻居阿姨对自家儿子过于自信,没有保持理性,没有认真分析孩子现有的学习水平,所以才会盲目期待,最后摔了个大跟头。
正如廖一梅所说:
“人对他的人需求越少,就会活得越自如安详。没有人,哪怕他愿意,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唯一的办法,就是令自己适可而止。”
期待越多,遗憾就越多,真正让人感到失望的,绝大多数都是这些事不从我心,天不遂人愿。
所以总要去习惯减少依赖,降低敏感,理性期待。用一颗随和的心去感受生活,可能更容易遇到意料之外的惊喜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