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下课,下午下课,晚自习结束,这是学生们一天当中最放松 ,也是最惬意的三个时刻。
前两个是要开饭了,最后一个是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学习,洗漱后,熄灯前,可以有一个多小时的自由活动。
资料表明,人在进食时可以增加幸福感。那么,开饭前的心情当然也不会太差。下课后,必须返回宿舍,取上各自的饭碗饭盒,带上饭票,这才能到食堂排队打饭。这已经成为大家每天的规律性日常。
一男一女两栋学生宿舍楼格局相同,遥相呼应。走进宿舍楼门,从狭窄而幽暗的的楼梯间拾级而上,为了呼唤声控灯复活,男生们总是扯着嗓子高唱几句最新的流行歌曲,一人接一句,很是默契,唱得好不好不重要,重在参与,重在自娱,重在灯亮。
此时此刻,对面的女生宿舍楼里同样也有动静。不过,不是歌声,而是一声声的尖叫。就如同女人忽然踩到蛇或者老鼠的那种叫声,又好像雨夜池塘里的蛙鸣在攀比,谁叫得更尖,谁的叫得更脆,谁叫得更具有穿透力,最好能直达男生的耳膜。只要有人带头,应者如云,此起彼伏。
我自幼心脏不太好。记得每年正月十五的社火表演时,每个村子的表演队伍入场都要放土炮。所谓的土炮,并不是燃放爆竹,而是用特制的放炮工具,类似于传统的鸟铳。常见的有两眼或者三眼的,多则至五眼。屁股下面插一段约一米多长的木棒,以便手持。放炮人先从背包里取出黑火药,灌装进每一个炮眼里,然后用铁棒杵实,再以铁锤击打铁棒。火药杵得越紧实,炮声就越响亮。
那时的我还小,常常是骑在大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如扭秧歌,踩高跷,狮子龙灯,以及精彩的威风锣鼓表演。但最害怕的,就是这进场的放土炮。
有经验的大人提醒,放土炮时捂紧耳朵,张大嘴巴,可以缓解炮声对身体的伤害。尽管如此,那“哐哐”的炮声对小心脏的冲击仍然震撼无比,我分明能感受到头发梢被气浪掀起,好像头皮都要脱离。
正月十五闹红火,热闹好看,唯独对这放土炮十分反感,希望他们赶紧的放完走开,别影响看热闹。
女生的尖叫声,虽不及当年的土炮威力大,但那高分贝同样让我的心脏很不舒服。很容易联想到驴叫,或者刮锅底的刺耳声。我不明所以,她们叫啥呢?很好听吗?
女生,为什么喜欢尖叫?我曾经问过一位女同学,她不置可否,报以神秘一笑。
若干年后,从一篇介绍女性青春期表现的文章中,我才得到答案。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声带变得窄而长,这是生理上的变化特征之一。从心理上,就是刷存在感,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
原来如此,心中释然,但不等于认同。有一副好嗓子,可以唱一首嘹亮的女高音歌曲啊!尖叫算什么?单音节,难听至极,算不得才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