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访者:S老师
工作单位:上海某公立重点初中
S老师毕业于对外汉语系,教英文,说话速度快,节奏强。
我和她约在她学校对面的咖啡馆见面,点了杯咖啡,她就开始讲起了学校的事。在她大量的情报中,我想先讲述两个关于学生的故事,以方便我们了解她所在的是怎样一所学校,以及她的学生、她的工作环境。
故事一:学校当家长
S所在的公立重点初中既接收外区考分高的学生,也接收学区内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所谓的“插班生”、“关系户”,大致上,学生不是按照学籍和成绩划分的,而是按照家庭条件和关系划分的。开学前会填一张家校联系册,上面主要项目是填写父母亲的职业。而这就是日后划分班级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家庭条件好(父母是社会精英)的学生被分在AB两班,其余学生被分在普通班。AB两班在楼上,普通班在楼下。还有一个C班,是那些插班生,关系户,以及教师子女班,也在楼上。
因为是市重点,所以差生是很少的,除非真的是学区内的学生,即使插班生也不会收太差的学生。
S说,AB两班是最好教的,学生素质高,聪明,有思想,理解力强,学习积极性高。普通班也挺好的,学生乖,听话,成绩也还不错,个别不太好的学生,到了毕业前,会有一批“动员大会”,也就是由班主任说服他们去别的学校参加中考。这些学校就是和S所在学校对口的“垃圾学校”,其实就是普通中学,为什么要去别的学校考试呢?就是为了保证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和成绩。当然,这种动员未必都能成功。要是不能劝走学生,班主任是要挨骂的。
S说,C班才是最难教的。因为C班的学生往往不是考进来的,而是通了关系或是教师子女,这些学生要么不爱学习,要么不肯听话,特别麻烦。
这里要说的故事发生在普通班里。哦,再补充一句,普通班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期末考试或者摸底考试晋升到AB两班,因为在这所中学里还是讲究“公平竞争”的。只不过后来发现,那些升入AB班的学生,和其他学生有些格格不入。比如暑假回来,别人都在聊去了哪里玩,有的是去澳洲,有的去美国,可是普通班学生根本没有出去旅游,这种话题他们是没法加入的。又或者大家在聊买了什么耳机,买了哪款新的球鞋,普通班的高材生往往只关注学习,对班上的同学就渐渐敬而远之了。总之,“阶级”已经形成,在学校里,AB两班的学生和楼下的普通班学生几乎是没有交集的。哪怕同一张卷子,楼下上午考,楼上下午考,也不用担心题目会泄露。因为两个“阶级”之间根本没有交流。
终于轮到主人公出场了,就叫她小丁吧。小丁是普通班的学生,她的家境不是很好,母亲在她四年级时自杀了(原因不明),她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做点小生意。她在上海唯一的亲戚就是一个远房阿姨,平时也不怎么走动。小丁非常懂事,成绩很好,性格开朗,是老师很喜欢的学生。
有一天早上小丁醒来,发现父亲就在房间里上吊自杀了。后来才知道她父亲是欠了许多赌债,无法清还,所以抛下了她自杀的。但是不知道这个父亲为什么要在女儿面前自杀,还用上吊这种恐怖的手段。当时小丁发现父亲上吊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她没有人可以求助,只能找到学校,学校联系了她的远房阿姨,对方表示不管这事。考虑到小丁才15岁,又是外地生,也找不到她其他的亲属,于是学校为她父亲出钱办了丧事。此后,小丁在出租屋也住不下去了,就由学校安排了一间宿舍(学校体育生是有宿舍的),并且买了一辆自行车,让她上下学骑车,省下公交车费。学校食堂对她免费,此外,还要每个月给她补贴500元生活费。
小丁依然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学生,外人完全看不出她经历过什么。只是逢年过节,小丁无处可去。学校安排老师轮流带她出去玩,私下约定不能带她回家,怕她看到别人家里和乐融融的氛围而勾起了伤心。
小丁初三毕业前,学校又设法和教育局交涉,让外地籍的小丁能在上海参加中考。填志愿时,班主任对她说:虽然你成绩很好,但是那些没有住宿的高中你都别考虑了,你填建平吧,建平有宿舍,我们可以帮你安排住宿免费。
总之,小丁就由学校接力“抚养”下去了。这可能是我听过最悲惨也是最欣慰的故事了。
故事二:初中学生当爹
题目有点耸动,实际上却是一个”立志“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A班,班上有一个男孩子,姑且称之为东东吧。东东的父亲拥有一家上市公司,母亲是全职主妇,几年前,东东妈生了一个女孩,也就是东东的妹妹。东东对于这个妹妹有一个想法,他找到妈妈,对她说:我希望长大以后爸爸的公司能完全归我,我可以放弃其他的财产。
东东妈妈看着刚会走路的女儿,再看看才小学毕业不久的东东,说:这事儿我可不能做主,要看你爸爸怎么说,还要问你妹妹的意见。
东东问:如果妹妹和爸爸都同意了,是不是就可以答应我的要求?
答:是的。
于是东东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从现在开始,由我来负责妹妹的一切生活学习。
针对这个议题,东东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父母两人认为儿子的提议是合理的。所以从初一开始,东东就代替了父母,成为妹妹的监护人。他给妹妹买衣服,决定她的发型,陪她玩,给她讲睡前故事。妹妹上幼儿园之后,东东负责接送妹妹,并代替父母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联谊。
后来东东初中毕业去国外读高中,他还打飞的回来参加妹妹的幼儿园毕业典礼,平时也会每天和妹妹视频,帮她辅导功课。
S说,东东确实尽到了哥哥或者说父亲的责任,对妹妹悉心照顾,妹妹对他也非常依赖,他的计划应该可以实现。
听完这两个完全不同质感的故事,我问S,你更喜欢AB班,还是普通班的学生?
她说:怎么回答呢,不一样。AB班的学生比较成熟,可以和老师交流思想,普通班的学生却更像孩子,更单纯可爱;说实在的,他们之间无法比较,但我都喜欢。
我又问,你如何评价这份工作呢?
S说:稳定、自由,收入不多,福利很多,幸福指数还是挺高的。
稳定我可以理解,自由怎么说?还有福利。
S说,稳定是因为公立学校基本上不会开除教师,就算你做得很差,也还是会让你干下去,除非你自己真的作大死。
自由是由于公立学校性质所决定的。这里不会像私立学校那样死抓成绩,还是以素质教育为主。校长是很开明的,反对补课,加重学生负担,一到四点半,老师就放人。那些喜欢留学生补课的老师不但不能得到校长的认可,还会让其他老师反感。而且,补课并不一定能提高成绩。当然,学生本来底子就不差,还加上有往外送考生的传统在,升学率是可以保证的。
校长鼓励教师开设兴趣课,自己研发教材。在英语课之外,S老师还向学校申请开设了青少年经济学、理财课等,这些课大受欢迎,S老师也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当一天的职员,或是组织义卖、募捐等活动。校长是很支持这类活动的。
S说,有一次她把学生在课堂上设计的项目计划书拿给一个在做投资的朋友看,对方十分惊讶初中学生设计的项目计划十分完整、详细,具有可操作性,比他们实际中收到的某些项目计划写得更好。S说,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意义,让学生能学到实际可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句口号。
接着来说说福利。
S口中的福利并不是来自学校的各种补贴和奖金,而是来自家长的各种方便和资源。之前提到,家校联系册上会填父母的工作。这份联系册就是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本“号码百事通”,有了这本手册,老师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基本都可以有绿色通道。这一点都不夸张,比如有一个家长是瑞金医院某科主任,于是整个教研组体检都不用排队,看病都可以直接找医生;再比如有一个家长是建设银行信贷部经理,轻轻松松解决了某老师住房贷款的问题;至于平时哪个老师的孩子找工作、哪个老师过年要买火车票,都是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态度都非常好,开家长会时简直就像一个自我推销会,家长们纷纷提出要求为学校贡献一份绵薄之力,生怕落人之后。S说,最夸张的是一个开律师事务所的家长,让自己手下的两个员工每周来给学校开辩论选修课,整整开了一学期,最后还进行了辩论比赛。开课倒也罢了,关键那个家长的儿子并没有选修这门课。这纯粹是公益行为。
对老师来说,最有利用价值的是有权的家长(比如医院,政府部门领导,银行经理等等),他们被划分为A组;其次是有钱的,开公司的,在B组;相比之下,那些虽然听上去名头很大,却没有实际权力的家长,会被列在C组,比如某学生的祖父是部队高官,在老师们看来,他的价值远远不如AB两组。
最后来说说幸福感。
S说,她很清楚这份工作是不可能大富大贵的,而且她也很清楚自己和AB两个班的学生不是一个阶级的,但这并不妨碍她对工作投入热情。她之所以喜欢这份工作是因为它稳定、可利用资源丰富、有自由发挥的空间。S既能够和普通班的学生打成一片,也能和AB班的学生平等相待,她的工作成就感来自于学生的肯定、家长的信任,也来自于自己开发课程的成功,总的来说,这份工作带给她的幸福感是挺高的。
如果你也是老师,欢迎留言告诉我你的故事和你的感受。
教师节之际,谨祝教过我的老师们,以及读此文的老师们节日快乐,幸福感U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