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我们今年没有返校回北京。好不容易毕业了,却没能有机会回学校看一眼。答辩和离校手续统统都是在线上办理。
就连我放在宿舍的东西,都是班里面同学今天帮忙收拾的。
(在这里感谢我的同学,也是我大学四年来关系很好的朋友,下次回北京,我一定请你吃饭哈哈。)
说实在的,挺悲催的,这个大学生活过得。
18年的时候,父亲送我到北京上学。当时的我,看着北京那四通发达的地铁路线,感到有些陌生和恐惧。
因为我来自于南方的一个18线小城市,那里群山环绕,最普遍的交通就是公交。
而我连那个小小的城市都还没走遍,就来到这个陌生却十分发达的城市。
还记得刚到北京不久,爸爸就带着我去了一趟故宫,那个时候太阳贼大,我扎着马尾,眯着眼睛和爸爸紧挨着拍了一张照片。
岁月是把杀猪刀,那时候的我脸上还没有痘。
当时我还有个担心,就是自己在北京走丢咋办。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因为手机的功能很强大。
我会记得自己进学校报道不久,班主任就组织班干竞选。当时我凭借着一腔热血上台,想要竞选班级的团委书记。
当时我咋说的?我说:
“我没有干过班干,也没有什么当班干的经验,但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做好。”
(咳,其实我干过,不知道当时为啥没有提。)
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我这也太实诚了。所以,我华丽丽的落选了,也对,就我这样的,谁会选啊。
大学最吸引我的一个地方,就是社团。我想象中的社团,是可以让很多大学生挥洒青春并锻炼自己的地方,就是那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那种感觉。
于是我兴冲冲地报了很多社团比如体育社、演讲社、XX宣传部(关于ppt、ps的)、自强社等等。
后来担心自己协调不过来,就一个个地退出,后面甚至一个没参加。
现在想起来我还有点后悔,我之所以一个个退出,都是自己不想尝试,懒得参与。要是自己呆的时间久一点,说不定自己还能往简历里多放一点东西。
要说大学,哪个科目让我记忆最深刻,那一定是高等数学。当时刚上大一,高考的学习劲头还在,当时许多人都是疯了一样的去占座。我那个时候上课也老认真了,简直是高度集中,非常的活跃。后面大学的课程,无论是哪一个科目,都没有当时那么认真。
如果大一还知道好好学习的话,大二就废了。
上课时,老师讲老师的,我弄我自己的。有时候,我甚至干脆不去上课,而当老师用学习通签到的时候,也总会有同学提醒我。
而我不去上课的话,我在哪里呢?在图书馆。
有时候我会在图书馆看手机,有时候也会看书。像东野圭吾的书、《白鹿原》、《曾国藩传》、余华的《活着》和《兄弟》等,我都是在大学的时候看完的。
2019年底,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我们大学生只好在家刷网课,那个时候的网课,都是挂着刷完的,我就这样在家呆了半年。等到返校的时候,都大三开学了。
真的很恍惚,如今毕业了。
要说大学是否有后悔的事情?那可真是太多了。
我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多多去实习,我后悔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好好听课,我后悔自己没有多逛一逛北京,我后悔自己没有多多参与学校的各类竞赛......
如果可以给毕业生排出“十大后悔”的话,我大概率全占了。
不过。
我也感激那个时候的我。
我在大学的“逃课”,只是想呆在图书馆;我在大学的不上进,才会有今天的总是和很多优秀的人抱团取暖;我也在大学断断续续地进行写作,与写作早早结缘,才有今天的写作习惯......
积极的那一面是我,消极的那一面也是我。
如今,我毕业了。过去4年同窗(因为疫情,完整的只有两年)的同学们都会迎接崭新的生活。
我也会向更加优秀的自己迈步前行。
加油,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