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简更1214‖梨花风起正清明

简更1214‖梨花风起正清明

作者: 爱于心敏于行 | 来源:发表于2022-04-05 17:14 被阅读0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张爱敏

午后,拿起手机,朋友圈的一条信息赫然入目:今天是2022年4月5日,清明节,98岁的老娘去世第十天。少小离家43年,今天的心情如新乡高铁站候车室,空空如也。

读着,我也眼眶湿润。拨通叔叔的手机,与叔叔视频,他已经上车,言辞话语中能明显触摸到叔叔的哀伤,还有镜头移过背后的泪水。我邀叔叔常回家看看,安慰他要想开点,然后挂断了电话。因为我也有点不能自已了。

又想起安葬奶奶那天,返回时我和叔叔走在最后面,叔叔和我聊起了奶奶的过去。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百姓生活更加艰难,战乱让土地无法耕种,颗粒全无,苦不堪言。外曾祖父早上出去捡马粪,一夜不归,第二天发现被日军杀害,惨死在道旁。那一年,奶奶12岁。

家里没了男人,就没了顶梁柱,生存更是艰难。为了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外曾祖母只能外出讨饭,奶奶就领着两个弟弟待在家里。等到外曾祖母外出讨饭回来,姐弟三人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一扫到母亲的身影,两个弟弟就狂扑过去,把面前的讨饭篮子翻了个底朝天。等轮到奶奶,篮子里已经寥寥无几。就这样,整日忍饥挨饿的奶奶长大了。

18岁那年,因媒妁之言,嫁给了爷爷。相比而言,爷爷的家境好一点,奶奶的生存状况有所好转。但表面平静的生活并非平静。也许是妯娌纠纷,或许是口舌之争,奶奶也曾遭遇过爷爷的家庭暴力,但她总是隐忍着,隐忍着。也许,这就是为母则刚吧。

1958年,为生活所迫,爷爷外出逃荒,修铁路,成了铁路工人,留在了云南。当时,可以带家属,但由于曾祖父的反对,未果。再后来,为了离家近一点,爷爷调离昆明,回到了太原,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

1979年,爷爷因病猝然长逝。那一年,他57岁。就这样,奶奶开始独自一人领着一大家子过生活,艰难可想而知。但无论家里发生什么纠纷,从没有看到奶奶发过脾气,跟谁红过脸。特别是遭遇大伯、三叔、二姑先后病逝,奶奶可以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她依然都能平静地接受一切。这,也是奶奶高寿的关键因素吧。

父亲兄弟姐妹一共6个,除了父亲外,其他几位都上了学,两位姑姑还上了高中。父亲只上了三年学,但打得一手好算盘,写得一手好字,还曾是对里宣传队的主力,一辈子劳作,如今70多岁的人了,还一直不停歇。假如不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也坚持上学,我想父亲肯定也能学有所成的。

爷爷离世后,按照国家政策,可以有一个孩子去接班。考虑再三,奶奶决定让叔叔去,那一年,叔叔上高二。当时,已经恢复高考制度,叔叔不愿意,想考大学,同意让二姑去。二姑问他考大学有多大把握,自己是女孩,接不接班无所谓。最后还是叔叔去了,17岁的叔叔凭着自己的努力,借着笔杆子,风雨兼程,从小职员做到了书记的位置。也正是从叔叔上了班,奶奶的日子才有了改观,后来,叔叔结婚生子,她也曾去太原带过孩子,但最终因为婆媳观念不同,当孩子上学后,她就回了老家。

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后来又在外求学、上班,与奶奶所有的印记都是他人讲述。我对叔叔说,盯着棺材一点点地下落,我泪流满面,眼前浮现的只有一个画面:那是28年前,女儿出生,过满月时正值麦收时节。母亲也随父亲去场里打麦子了。过了饭点,奶奶来了,得知我还没吃饭,就去厨房拿了六个鸡蛋,来了一大碗水烹鸡蛋,直到现在我都认为那是我今生吃到的最好的鸡蛋了。因为那时在婆婆家,我一顿两个煮鸡蛋都难以下咽。

近几年,奶奶身体每况愈下,有时糊涂有时清醒。她会认不清我们都是谁,但她却有时会很智慧地回答“这是我孙女啊”。还记得2019年,春节拜年时,姑父提议:磕头拜年。于是,我帮奶奶剪完指甲,换上喜庆的衣服,让她坐在正中央,我们一个个磕头拜年,仪式感满满。最后在我的提议下我们还照了合影。接连三年的疫情,春节再也聚不齐。特别是今年,年前一次不小心地跌倒,奶奶再也没有站起来,身上开始长褥疮,小妹和姑姑每天换洗,但褥疮时好时坏。但她却未曾因疼痛而发一声。每每问及疼不,她都摇摇头。过了年,奶奶吞咽开始出现障碍,我建议用打汁机把食物达成糊状,妹妹又买来小电锅。

过了年,发现奶奶酣睡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每次走娘家,她都安详地睡着,总是叫不醒。父亲有时只能等他醒来后再喂饭。叔叔回来后,奶奶只能靠针管进食了。

那次回娘家,家里安安静静的,推开奶奶卧室的门,奶奶睡着,叔叔就躺在脚头,顿感温馨。

而今,奶奶走了,安详地走了。每每聊起高寿的奶奶,我心中总是涌动着无言的情愫,敬奶奶,一生坚韧,一生隐忍,一生平和。

此时,再一次浏览叔叔的朋友圈,更加懂得叔叔的哀伤。是啊,娘在,家就在。娘没了,家就成了归途。我想对叔叔说,今日清明,让我们清生命之惑,明生活之理。奶奶走了,还有父亲,有姑姑,有侄子侄女,亲情如水,血脉相连,常回家看看。

相关文章

  • 简更1214‖梨花风起正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张爱敏 午后,拿起手机,叔叔朋友圈的一条信息赫然入目:今天是2022年4月5日,清明节,98岁...

  • 节气

    梨花风起正清明

  • 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

    太美了,特转来欣赏欣赏…… 假如,在古代搞一个网上调查,问:你最喜欢哪个节气?我猜想,清明的得票率会特别高。为什么...

  • 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晨一起来,仿佛回到了黑白默片时代,朋友圈里都是祭奠英雄与先烈的图片。各个时代里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牺牲的人,都值得我...

  •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不过自从水泥路修到山上去后我们就再也不用担着祭祀用的东西翻山越岭才能找到太公坟茔的山头,...

  • 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高太尉 今又清明,又想起了嫲嫲(读音:mama,第一个嫲读三声,第二个嫲读轻声。潍坊一带将奶奶称呼为嫲嫲。)。...

  • 梨花风起正清明

  • 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神勇无敌小超超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清明,太阳黄经15°,气候爽朗清寒,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生长。...

  • “梨花风起正清明”

    仲春暮春之交,清明节,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记忆里的清明是折了杨柳插在门口,因为假期大家又能聚在一块,玩...

  •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万山葱茏,又是一年清明。万物清洁而明净,透着些感伤,更呈现一种生命的教育。缅怀先人、祭祀先祖,故土生生不息,家因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更1214‖梨花风起正清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wc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