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职场上体现出的能力在其站的平台不同而不同,还和其认识的层次不同而不同。
首先,一个人在不是领导的时候,其面对的平台和视角是局限的。
他们面对的大多是具体的事,或者首先是具体的事,然后才是根据事对周围的影响而需要调节的关系。
他们工作的目的是完成每天的任务,体现的是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个人能力也是根据任务而发展和提高的。
然后,在不是领导的时候,面对的压力单一,往往只有任务完成与否的压力,即使在工作犯错也仅仅只是自己需要负责的那一部分,不会有其他牵连的地方。
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也仅仅是日常工作中,和同事、领导沟通以便于工作开展的压力。
最后,在不是领导的时候,对于统筹安排人做事方面涉及很少,就算是有也是靠私人关系临时安排一个两个人配合工作,比较随意。也就是说,有私人关系促使的合作关系可以让工作顺利、高效,没有则也能进行。
正因为如此,工作时压力和束缚少,就算需要和领导提意见,也不会产生太严重的后果,个人能力应对工作的挑战也很局限;再加上眼界没有那么宽,也不需要看那么远;工作和同事合作也是主动做出的,大家都明白合作才能提高效率,困难不大。
在做事时放得开,本身就很在行在具体事务上,给人以很行的感觉。
当上领导以后,无形中压力增加,要求增加,人际关系更加复杂。自身性格和能力方面无法适应,就会做事畏首畏尾。
人在做事能力很突出的时候,领导关注的就是个人能力方面,当这个人因为个人能力而被提拔以后,其个人能力已经不足以应付。
当上领导以后,需要的不再是实际操作能力了方面的提高,而是统筹规划能力的展现,而所谓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也现在这个社会的适应范围已经很小,甚至可以说是时间也很短。
如果一个领导在具体工作上下大力气亲自处理的话,势必在大的方面无法下功夫。短时间内可以和员工一起工作,可以让员工明白领导在工作流程和关键控制点上是很清楚的,在日常工作中,也可以传递一个信号,就是员工在具体工作方面的任何不明白或者是不合规的处理,领导都明白。大部分时间,领导的任务就在于安排工作,组织人力到需要着重关注的地方,业务关键的方面。
一旦当上领导,站的位置一定要比员工高,有的是全局视角。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眼光一定要有,业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怎么在本部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调整好人员工作休息的配比。既要让员工完成好任务,又要让员工休息好。观察整体流程,在需要修正的地方及时处理;在公司给与的所有技术支持、资源支持中正确选择帮助部门效率提高,如每年的采购计划,领导需要给出本部门的建议和意见,不能浪费钱,还要买最好的设备。这在一般员工的思想中是根本没有的。
领导还要肩负起上传下达的任务,本部门的问题什么能给再上一层的领导知道,什么不能;公司发布的指令怎么传达才能让员工领会,执行到位;如何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好关系,让自己的部门做起事情来阻碍最小;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本部门争取到最大利益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领导具备的本领,普通员工也是接触不到的。
还没有当上领导的时候,只考虑自己舒不舒服,顺不顺畅。当上领导以后,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还要考虑很多其他的人和事顺不顺畅。其压力和要求是大大加大的,甚至是和普通员工完全不同的。
普通人员讲话考虑的只是自己,就算有了全局意识,但因为关注和给与的可分析的资源有限,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在范围上也是有限的。但领导讲话和做的决定需要考虑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本部门,还关系到相关方,上层领导;需要讲完话后处理的人际关系更加是错综复杂。
在我所在的单位,一般都是有个过渡,先提拔到部门当副职,主要负责业务,逐渐适应以后,正职的职能在接触和沟通中也逐渐了解和掌握。经过三年多的锻炼,无法胜任的,要么还是副职,要么就降为普通员工。
综上,不当领导的时候能力要求和站位,需要承当的责任和压力是局限的,一个人能够适应并且能力很行,也仅证明他适合这份工作。当上领导以后,站位不同以后,仍然按原来的要求来的话,难免不适应,特别是管人方面,以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是你们都要听我的,压力大,抗压能力差的,协调能力不行的人就会表现出来很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