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高晓松的北欧,能救李咏的癌症
这个标题蹭了李咏去世这一热点,但通过截然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剖析,结合高晓松最近写的文章《在北欧,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将两者近乎严丝合缝地拼接到一起。站在不同的角度,给读者提供了很好的猜想的机会:什么导致了李咏的癌症呢?李咏的癌症怎么治得了,想必是精神层面的药了?是北欧的什么可以防止人们患这种“癌”呢?在标题就已将观点提出,更便于在正文中进行进一步阐述。
标题二:中国式巨婴,到底有多可怕?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总结型的标题,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蹭的是重庆公交的热点,重庆公交闹事者与中国式巨婴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但这篇文章有恰好不写重庆公交,而是将其提炼出来,对这个话题展开论述,显得更有深意。
标题三:19岁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戏:你的无知,正在谋杀每一个想活下去的人
这应该算是公众号推文很常见的一种标题格式了吧,先简单陈述事情的关键点,而后冒号加上评论。这种方式应该能够比较直接地吸引在刷微信的人的眼球,更符合现在人们碎片化阅读需求的潮流,在快速浏览下,通过标题获知信息,从而决定是否深入阅读 。
标题四:北京没有月经
我觉得这是一个别出心裁的标题,并不避讳“月经”一词,一看标题,就使人联想到女权主义,男女平等这些方面。也是一个借喻手法,用“月经”来借喻女性,绝妙地引出了而后对于女性职场生活的思考。
标题五:“狗,请拴好你家网红”
与现实相反的表述,往往能够大大增强表达的情感。一看这个标题就知道这是一篇抨击时弊的文章,义愤填膺之调跃然纸上,使读者会好奇,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更好地引起共鸣。
标题六:那个背着爱马仕回家吃泡面的女孩
简单引入了一下为买爱马仕沦落到吃泡面的地步的事件,标题中心语是女孩,用在“女孩”前面不断加修饰语的方式来阐述事实,却不点出后文,设置了悬念,让读者有了探索这个女孩后来怎么样了的欲望。
标题七:“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撑不下去了”
找的是一个很切合时代的话题,首先选题就很贴近民生,独生子女这个话题一直为社会大众所关心,近乎这一代人家家户户都有关于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问题和感悟。“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撑不下去了”使得读者有了一种看看别人家的独生子女是怎么撑不下去了,参照自己家的,也想知道问题该怎么解决。
标题八:魏璎珞算什么,我们采访了1000个开了挂的女人
此处蹭热点蹭的是《延禧攻略》的热播,利用《延禧攻略》的收视率来勾起刷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的好奇心,然后又通过褒贬的手法,将本文要介绍的1000个开了挂的女人推向了读者的关注焦点,成功吸引眼球。
标题九:其实你们都误会了《我不是药神》
这显然是一片类似观后感的文章,但标题目的在于展现自己在阅读了对于《我不是药神》的一系列评价与感想之后,想要推翻一般的论调,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很新颖独特,值得一读的想法。
标题十:“我今年27,现在慌得一比”
这个标题比较搞笑诙谐,用上了网络用词,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利于读者接受。点出了一个年龄层,27,由于微信使用用户,刷文章的读者也多集中在这个年龄段左右,因而这篇文章写出来的意义就相对大一些,“慌得一比”,映衬了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一针见血,能够引发阅读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