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大的事情都需要我们做出选择,你也许会在午饭前,纠结要吃什么;毕业后,会纠结是选择考研,还是找工作;找工作时,纠结选择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回到家乡就业?
总之一点,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选择题。但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依据经验做出选择,深思熟虑后的清醒决策少之又少。
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呢?《决断力》这本书通过建立一个清晰具体的决策流程,帮助大家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之前,首先要扫清影响我们做出决策的障碍:
思维狭隘
说起思维狭隘,突然想起来以前做暑假工时,那是我是一名饭店的服务员。由于我性格比较内向,所以顾客来的时候,我都是把菜单拿给顾客看,让他们自己看点什么菜。
而我的另外一位同事,她小小年纪,却能说会道。客人来了之后,她总是会先介绍下饭店的招牌菜,看顾客是否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的话,想要看看菜单时,她再拿来菜单让顾客过目。
如果是外来游客的话,她总是会介绍一些当地的特色菜,还会给出自己的建议。比如夏天吃凉皮时,配上肉夹馍、冰峰,那感觉就更好了。在她绘声绘色的描述下,顾客不仅吃得开心,而且还很感谢她的推荐。
有人曾说过,这个世界,不是只有黑白,每件事都有对。没有完全的对与错,就像黑与白一样,没有完全的黑,也没有完全的白,在这中间还有很多灰色地带。
有时候我们总是把自己困在两道选择题当中,认为很多事情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拓展选择空间,比如抛弃目前所有的选项,从其他方面入手、或者两者兼顾、更甚者可以寻求帮助、发散思维等等。
证实倾向
“证实倾向”就是人们习惯寻找符合自己判断的信息,忽略与自己判断不同的信息。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小事,我们总以为自己某件事情做的特别好,殊不知在别人的眼里,有可能是做得很烂。
就比如说面试这件事情吧,你总以为自己表现得不错,和HR聊的也不错,可是事后,你却没有进入这家公司的机会。
比如你在电梯口碰到老板时,忘记打招呼,事后想起来,觉得老板会不会生你的气,进而故意针对你,便会觉得坐立不安。
要是老板让你到办公室去,你会想他是不是此刻就要开始教训你了,内心顿时波涛汹涌。
等到了办公室,你才发现,原来老板叫你,是为了询问工作的进展,是你答应这个日期给老板回话的。
有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找那些符合自己判断的信息,这样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全面和不完整。
怎样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呢,可以放到现实中检验,向其他人了解信息,也可以小范围的试错来检验你的决策。
短期情绪
人总是不容易控制自己的短期情绪,因为来的快,取得也快。
但是冲动型的人更容易在短期情绪内做决定,而在过激情绪的控制下,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为了避免在短期情绪做决策,我们应该拉开时间、空间距离,把时间拉长一点,认真考虑,一个月、一年后,做这件事会不会后悔;或者换位思考,如果是朋友遇到这种事,我会给他什么建议等。
过度自信
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过度自信,好高骛远。
其实我们普通大众都是脚踏实地的在奋斗,但是还是有不少人眼高手低,总认为自己天生是挣大钱的料,一般小钱看不上。
《我的前半生》中的白光是典型的好高骛远的人,他眼高手低,大钱看不上,小钱又挣不来,成天靠老婆来养活自己。
自己眼高手低也就算了,还爱惹是生非,成天让他老婆跟在他屁股后面收拾烂摊子。
这就是他盲目自信的结果,总以为自己是挣大钱的人才,却不知自己有几斤几两。
要应付这种情况,我们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如果你一不小心揽下了,那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如果你也想做出明智的决定,建议你先扫清这条路上的拦路虎:思维狭隘、证实倾向、短期情绪、过度自信。
总结
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的拦路虎:
思维狭隘
证实倾向
短期情绪
过度自信
解决的办法:
拓展选择空间
放到现实中检验
留出一段距离
做好各种准备
分享书籍:《决断力》[美]奇普·希思、丹·希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