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作家乙武洋匡在他的自传《五体不满足》中提到:
我一直是以一个“人”而非“残疾人”的身份活着。既然有残疾者做不到的事,应该也有只有残疾人才能做的事。一定有只有残疾者才拥有的东西。所以我才觉得,上天是为了叫我达成这个使命,才赐给我这样的身体。
常听到有人说“残障是一种个性”。我却认为这只是我身体的一种特征。因此,我认为没必要为身体的特征而苦恼。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96291/d3c286ef34ce4dc3.png)
乙武洋匡
自幼有先天性四肢切断的乙武洋匡,在家人与老师的帮助下(特别是母亲),不畏行动的不便,以5个院系全部合格的成绩考取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攻读正政经系。不仅如此,而且他的著作是二战后日本排名第二的畅销书,激励了许多日本民众,并且他也接受了日本TBS电台节目主持人的工作。
生活中的他还酷爱运动,喜欢跑步、爬山、游泳、打篮球,最喜欢的是打棒球。即便没有了双臂双腿,只有短小的四肢,也没能让他失去对自我的追求,对生活的热情。为何乙武洋匡能拥有如此积极乐观的心态,还能取得如此不一般的成就?
“我看了我出生时爸爸写的日记。那里写道,医院是在我出生一个月后才让母亲见到我的,他们怕我母亲受不了孩子有缺陷的打击。可是妈妈见到我的瞬间,抱着我高兴地说:‘这是我最可爱的小乖乖!’我看到那里时哭得一塌糊涂,我一定要活出一个样子来报答我的妈妈。”乙武洋匡在介绍自己的母亲时说道。
在乙武洋匡的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把他当成一个残疾孩子,也从来没有对幼儿园和学校老师提出过特殊照顾的要求。在妈妈的鼓励下,乙武洋匡决定要和正常人一样,读普通的小学,中学和高中。当然,老师也以一个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他。
乙武洋匡从生下来的那刻就已经告知世人,他并不是上帝的宠儿,他需要克服比常人还要多的困难。而不幸中的万幸,是他拥有一个内心强大的妈妈,这就像是上天给他关了一道门,却给他留了一扇窗。
他身体的缺陷并没有吓倒妈妈,反而妈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正视了这样的发生,使得他更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残缺,活得比许多的正常人还要精彩。可见,早期爱的基础真的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一个人克服人生道路上种种的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