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日,天气晴,来到杭州的第二天。我住在一个叫X金座的loft公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住的那个房间很久没有住人了,所以住进去的这两天呼吸一直觉得不太好。
百无聊赖的晚上,原本打算上床躺着看书,或者看一部电影,但想着明天乌镇的行程,不免有些期待,所以换了衣服穿上外套,心想其一个晚上都宅在家里不如去跑个步吧。
记得小时候是一个完全不喜欢跑步的人,每次学校的考试,不是倒数第一名就是倒数第二名。那时候觉得跑步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讨厌的事情,想到离开学校后,可以不用再跑步,简直不知道多开心,大学毕业以后,可以不用被强制跑步,倒是在跑步机上莫名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再后来有一年搬出来住。每周都会抽出三四天固定的跑步时间,在跑步的时候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用想,跑步变成了消解压力的最好方式。难怪村上春树也会成为马拉松的超级粉丝。
从房间里换好衣服,往下直奔,虽然都是不认识的道路,但是越跑却越觉得有力量,最近常常听到一个词叫做频率,这个词越听越让人舒服,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频率,这个世界同样也是,我们要在多少岁买房子?要在多少岁结婚?要在多少岁生小孩?这是社会给予我们的频率,却不是我们自己的频率。每一个人的频率应当是由自己的心去决定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自己的心,只是一直在遵从着,社会的习俗,在遵从着好多好多的规定。久而久之,看到别人结婚,我们却还单身,心就乱了,看到别人买房,我们却还没买,心就散了,看到别人升职加薪,自己却一成不变,心就慌了。人失去了自己的频率,就会变得焦虑。就像一个跑步的人在大街上,原本自己跑的好好的,可是看到呼啸而过的汽车,看到甩自己越来越远的自行车,看到总有比自己走得更快的行人,就想去追去赶,可是步子不对,频率也跟不上。也就急了。人一着急,就会忘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容易忘记自己的初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9781/ca097bad851b01c5.jpg)
一个人的时候,我常常会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又是什么?后来我想我还是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选择要去探寻,要去找到那个答案,万一会用一辈子去寻找那个答案呢,万一这个时间太长了,我也不知道,只是心里有一个念头,觉得,我可以,也许可以做到更多,也许会成为一个更有力量的人,我不知道未来来的是什么,但我知道一定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你现在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你想去做的,你现在生活的每种方式都是你想要去体验的。唯独内心真实地去感受,去体验,去证实那样的存在感,你的所学所知所厌所爱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9781/48e976b6688aaa81.jpg)
跑步的时候,我总是会看着来来往往人群,看着卖水果的小贩,看着年轻的男孩坐在摩托车上,脸上露出不经意的随意,看着骑单车的少女飞舞的雪纺衬衫在空中如同一张渔网,迎风扑去。看着,外卖人员顶着松弛的肚子,挺身踩油门准备下一个战区。看着那些途径我生命中这样一个小小瞬间的人们,竟会觉得莫名神奇。说到底,人间,我们都是过客。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9781/673567290a7ecc4f.jpg)
想明白了这一切,内心突然格外平静。我想起许知远在《十三邀》中与俞飞鸿的一个对话,有一年,俞飞鸿突然决定去美国丰富经历,一个人独居了三年后,有一天她在路上过马路时,遇到一个闯红灯的司机,因为对方毫无歉意,她劈头盖脸第一次用所有知道的骂人的单词把对方骂了一通,那次之后,她觉得想通了什么,就这样离开了美国,回到了国内。因为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让她变成一个很没法去拒绝别人的人,更别提跟人吵架,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颠覆自己,也因为这个颠覆,她一下就觉得自己醒悟了。我觉得人生命中应该有这样的时候,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理解自己,突然懂了,即便是同样的生活,意义也会完全不一样的。
我还在找自己,发掘自己,看见自己,这可能是艰难的,可能是容易的,可能两者皆有,但没有关系,所有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谢谢,谢谢一切,相信生活的美好,愿一起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