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依然随谈几点

依然随谈几点

作者: 周大渔可持续发展 | 来源:发表于2016-11-28 22:37 被阅读11次
    图片来自网络

    文 | 阿凡

    工作了,住的地方离公司挺远的,大概要1小时50分钟的车程。不过我并不排斥,反而有点喜欢。之前在叮咚工作,也有1小时30分钟的车程,没觉得什么,反而有诸多好处,最显然的一个便是:早起。你必须要早起,不然就迟到。

    早起神清气爽,早起去坐公交,公交不挤也不堵,早起去坐地铁,不挤还有座,想坐哪儿坐哪儿。这待遇,就是给早起的鸟儿的。

    住处与工作地离的远了,写作这种需要大块安静时间去创作的事情,就会显得有点艰难。但写文字不能停下,这是我一直要坚持做下去的。所以就要了这种想到什么写什么的文章,它成了纯粹对脑中所想的一种记录,是对是错,不知道。但于我自己来说,写下了的自认为都是有道理的。

    1、爱劳动的人总是不差的。

    俞敏洪在他演讲中曾多次提到自己引以为傲的一件大学小事,便是给宿舍舍友打了四年的水。他是一位爱劳动的人。后来俞敏洪的大学同学王强和徐小平能加入新东方,不能说不跟这件小事儿有点关系。人都是有感性的,这样一个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做了4年的品质让他们印象深刻,相信跟着俞敏洪一起创办新东方,他有饭吃,不会给他们粥喝。

    爱劳动的人,至少是勤快不懒惰的,也多是淳朴的,都说劳动人民最光荣。劳动倒不一定非得是体力的,也可以是脑力的。总之爱劳动的人其背后求生存的逻辑是:没想着求捷径,想的是踏踏实实,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我身边爱劳动的人,不论是农村家庭,还是身边的朋友,日子总是有的过的。

    2、物要有所归。

    我前面写过一篇《物尽其用》的文章,里面有提到我父母对家务的做法,就一个字:乱。家里用品用具从来都是随拿随用,随用随放,下次找不到了再买。这其实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随随便便、放任自流的生活态度。在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下,你还能指望日子有什么样的积极改变呢,日子怎么会越来越好呢,当然只能越来越糟。

    我这里姑且大胆的下一个断定:判断一个家庭的景气如何,甚至未来走势向好还是向坏,只需看其家里物品的摆放便可知晓。家里整洁而有条理的,即使当下生活拮据不如意,未来日子也必定会越来越好,只是时间问题;乱糟糟杂乱无章的,即使当下富足小资,未来日子也必定会由盛转衰,只是时间问题。我所见过的家庭没有一个例外。之所以这样判定,不是没有根据,其实家庭物品摆放所显示出来的样子多是这家主人的内心写照,家乱则心乱,心乱则外事必好不到哪里去。反过来亦然。

    物有所归,分门别类规整好,用完了立即归还原处,下次再用就既方便又省时。一件很小的事,能长期甚至一直保持下去,磨练的就是耐心和不随意的生活态度。

    3、事要有所记。

    人的记性是不靠谱的,永远没有烂笔头子来的靠谱。做过的事,即将做的事和未来要做的事,都可以拿本纸质本子顺手记下来。这样做有两个显然的好处,一是做过的事情由文字落实成了经验,对的当保持,错的便改正;二是做起事情来有条理,不忘不漏。

    我一直觉得要做成一件事情,则在这件事情上是要有可积累性的。就像要盖一栋大楼一样,前期打下去的混凝土是地基,前期的功夫不是白做的,要能成为后面不断向前的基石。如果做一件事情,不具有可积累性,难免总是在原地打转,打了长时间转发现还在原地,没有进步多少。记录就是一个很好的让之前所做事情都变成经验,成为可积累材料的方式。

    上周六日翻看了一下我这快一年时间记下的文字,没有细细统计过,但是粗略估计一下,我想应该不下于30万字,因为光是整理出文章的就有15万字,还有笔记本上的,便签条上的,印象笔记上的,等等。这种“事有所记”的习惯,确实让我收获不少。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说自己学习有方法,到底有什么学习方法,什么是学习方法?现在摸索着一些做事情的方式,才略微知道:原来一种好的习惯就是一种方法,长久做下去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依然随谈几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zo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