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思考未来该走怎样的路,是规规矩矩读完大学,实习面试找工作,还是追求另一种自我存在感。我设想过无数种可能,未来也藏着无数种可能。这种迷茫感,让我想起了我的朋友——成,一个活得让我羡慕的人。
成在北京上的大学,由于家庭原因,他委曲求全报考了法律专业,而他对考古研究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很多人一样,对不感兴趣的专业,他并没有妥协。
大学里成最喜欢进行户外活动以及打魔兽。所以几乎每周,他都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浪荡”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历史遗迹中,寻找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乐趣,有时候为遗迹的沧桑与繁华对比而感慨,有时候为它的孤僻与完存而欣喜。
我曾认真地问成:“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转专业?”
“其实学法律也能培养我的逻辑缜密性。”成抿了抿嘴说,
“况且,我从没想过靠专业吃饭。”
我愕然地望着他,接不下话。
大概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是为了就业选择专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想靠专业吃饭吧。
大学毕业后,成做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的决定——去西藏,这一去就是六年。
在西藏,成成为了一个虔诚的藏传佛教的信仰者,一个支教老师,一个藏文化研究者,一个藏区遗迹修复者,一个最真实的自己。
“你是怎样定义自己的?”我曾在微信上问过他。
“成,老师,最本真的自己。”(成是他藏名中的一个字)
“那你觉得自己这些年的生活过得怎样?”
“很乱”
成的回答里把信仰排在第一位,把藏区学生放在第二位,把自己放在最后。对于自己近十年的精彩的生活总结为“很乱”。很多时候,我没办法像成那样把自己的丰富经历淡化成两个字,甚至没办法把自己活成别人眼里不着实际的叛逆者。
太在乎别人的眼光,渐渐丢失了自我的追求,我向往的浪荡生活,顾及了太多人的感受。
成在藏区的六年里,精通了藏族文字和藏语,感受到了藏区文化的魅力,喜爱上了藏区独特的人文风情。我看过他书的扉页上洒脱的藏名,犹如他的生活一般精妙绝伦。
“我也想去西藏了。”
“去吧,在那儿会有感触,回来之后还是会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
成笑笑说,“我近两年不会去了,家里不让去,怕我去做和尚。”
“哈哈,估计真的会!”我放声笑道。
在年轻时候,选择一种适合的生活方式,追求一个小小的理想,大概是最幸福的吧!像成,走了六年,回到家乡的第一感觉居然是“大概过了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蹦出一个想法:想回去了”。
成长的故乡感激它的养育之恩,却没办法把信仰和追求也扎根故土。该走的时候,不回头地迈开步子,哪怕迎接的是“很乱”的生活,也心甘情愿。
你所谓的颠沛流离,却是我追求的生活。哪怕最后头破血流,也不后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