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华夏意匠》第一章·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况

《华夏意匠》第一章·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况

作者: 刘小博 | 来源:发表于2016-03-16 13:58 被阅读131次

    仅作笔记,无作他用


    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上,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并没有形成一门独立存在的学问,在实物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也不过是建于公元782年唐代的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在面对西方近代较为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技术的影响下,很多中国学者也不自觉的失去了自信。

    曾经有一个时期,基于民族情感,一再提倡对传统的形式继承的问题,但也仅仅限制在了形式风格模仿以及搜集古代装饰图案上,并没有着手深入对中国建筑设计原则技术方面的科学分析。

    对于所有的建筑工作者来说,传统的历史的建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建筑是构成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人类文化的高度集中。

    某个时代整个社会倾全力去建造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必然反映出当时最高的科学文化艺术水平。

    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的组成部分,与中国文化一起始终连续相继,完整和统一的发展。

    能够经历几千年而不衰亡,无论如何也说明了他是极其优越和经得起冲击和考验的,而且的发展过程总积累了无比丰富的经验,但同样的几千年来没有产生过根本性的突破,他的进步显然也受到了局限。

    直至今日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能够准确的复原历史中记载的重大建筑的形象

    我们见到的明清的建筑不足以表达整个中国建筑历史的面貌

    中国在文化艺术上留下的历史遗产十分丰富,可是却没有留下多少建筑历史发展的实物

    人们对房屋建筑的基本意念是大致相同的,虽然不同文化体系显现出不同的形式的风格,但他们的规律大致相同

    虽然建筑这门技艺在中国十分受到重视,但中国古代显然并没有把它当作一种艺术,艺术被认为是一种诗意的思想上的而不是物质上所能带来的东西。

    西方人把建筑看作一件永久性的纪念品,陵墓神庙教堂都是为一个永恒的世界服务,而中国人却着眼于当代的天地,这个问题在对材料的态度选择上就能充分的看出来。

    《园冶》中曾说,我们何苦希冀子孙后代在自己创立的环境下生活呢,何况他们还不一定满意我们的安排

    这是一种很现实的态度,城乡的建设是永远没有完成之日的,任何时候都是处在一个新陈代谢中。

    用相同的尺度来衡量中西方的建筑成就是没有结果的,他们来自两个不同的价值观

    过去的经验不在于给我们做形式上的模仿,更大的意义在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现代建筑似乎和中国古典建筑在原则上更为接近,如“框架结构”的运用

    在建筑上,中国很早就同时懂得是同砖石结构,而且在技术上有过重大成就,关于拱券的构造发明,中国是早于西方的,但中国在技术上突破了木结构不能构成重大建筑物的局限,在设计思想上确立了发展木结构体系

    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由此产生不同的建筑态度,不同的对技术方案选择的标准

    中国的历史和西方有一些个显著的区别就是中国任何时候都没有发生过神权凌驾于一切,西方建筑是其实就是神庙和教堂的建筑史,中国人坚持木结构的原则与此有很大原因。

    中国也有宗教石窟,佛像

    古代对于建筑的讨论,主要就是关于奢靡和节俭的矛盾,不同的经济政策产生不同的设计观念

    中国几千年来重大的工程建设基本都掌握在官家手里,建筑在种种限制之中发展

    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还有礼制和玄学,他们支配者建筑的计划内容形状图案

    中国很早就把建筑的内容和形式看作是王朝的一种基本制度

    礼对建筑思想产生了一种根本上的局限,从王城到宅院,无论内容布局外形,在构图和形式上都以能充分反映礼的精神为最高的追求目的。

    礼和五行结合后,用以表达其意义的象征主义就开始以各种方式在建筑中出现

    中国的建筑和风水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些高度的艺术和技术内容

    中国人和自然结合的象征主义和对宇宙图案的感觉就是“风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夏意匠》第一章·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bq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