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有十来天《朱晓平品格教育》直播,每天连麦两个现场家长或学生,线上直播引导家长观念及引导学生思想,我还是有收获的,让我能够不断静心与修心!
其中,有个案例,我印象特别深刻。父母连线,频幕里的她们,表情尽显无助与苦恼, 孩子有过激行为,需要有人守护在跟前。当时,我还心想,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么脆弱,抑郁的孩子怎么这么多,对于只有一次生命的机会,怎么那么不珍惜,怎么就能那么轻飘飘的放弃。
孩子的行为背后,折射的是家长,爸爸长期没有工作,温柔说话的背后是懦弱,妈妈一个人支撑这个家,相对比较强势,家庭氛围可想而知。孩子看的就是家长,找不准自己定位,在学校不能与同学,不能与舍友友好相处,被排斥,被欺负,逐渐厌学,心理都不再健康,逐步封闭了自己,关上了心门。
家长想老师求助他们该如何拯救孩子,其实最应该改变的是父母。爸爸应该去工作,爸爸应该走出去,去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给孩子表现出担当,勇于尝试及不断开拓的那股劲儿,让孩子内心强大,勇敢起来。而不是找借口,畏惧,退缩,家庭的和谐,父母角色到位,我想孩子应该不是这样子的。
父母分工不同,性格不同,配合好了对孩子就是正面引导。想想自己,曾经因为和老公的教育观念不一致,我俩当着孩子的面,也激烈争吵过,还好,及时意识到这样不好,下来我们做了沟通,双方都改变,逐步步调一致,孩子不会为到底听谁的而困惑,而是探讨,商量,民主,孩子会觉得轻松。
教育孩子,先修自己,修身,修心,拿行动去影响孩子,行动比语言更有力,更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