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少媒体爆料唯品会即将和京东走在一起,并且可能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阶段,从现在的发展格局来看,阿里、京东两家独占电商市场近80%的份额,而唯品会一直的定位就是只做特卖,所以才会与二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坐山观虎斗的同时,唯品会在夹缝中艰难的生存下来。那么,如果京东和唯品会走在了一起,阿里怎么办?
其实唯品会与京东一直是战略合作,走在了一同对抗阿里的道路上来,以阿里和京东为首分站两队,苏宁、唯品会也走在了对立面上。
市场虹吸,平台逼迫后来者站队
互联网平台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流量,阿里、京东把持着大量的流量,用户逐渐对于小而美电商缺乏兴趣,即便是时下很火爆的垂直行业如生鲜、鲜花等,都成了巨头的囊中之物。创业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十分艰难。对于唯品会来说,近年来股价持续下跌,平台价值下降,市场份额被挤压,都是其选择站队京东的直接原因。
再加上现在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越来越频繁,依附于大平台就可以得到平台的支持,有流浪、有政策,同时在竞争对手那里也能占据主动性优势。以前的聚美、蘑菇街现在呈现下滑趋势,只有唯品会还能坚挺,为何?
一个是商业模式避免了与阿里、京东的直接竞争,一个是用户定位于女性人群,有针对性,用户粘性维护得好。
在618大促中,京东、天猫逼迫商家作出二选一的选择,不少商家无奈发表退出某些平台的声明,而选择留下来的平台对于其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他们不能放弃平台的既得利益。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商家频繁站队背后,电商平台的信誉和声望受到影响,但谁叫人家是有主动权的呢?
京东联手唯品会就能抗衡阿里?
目前阿里针对京东的出发点就是京东在业内做大了,起初京东只是做数码3C产品,后来扩展到全品类。但是京东平台用户还是男性用户居多,数码3C类目依然是平台销量最好的类目,为了扩大平台品牌价值,增加交易额,京东选择和腾讯站在同一阵营,微信端的购物入口就是专门为京东开设的。
就如业界分析的,唯品会与京东在用户上实现了互补,但是互补的流量并非是京东擅长的男性用户,而是女性用户,这就是说京东也在寻找增长点,而新的增长点人群的定位是女性用户,那么在数码3C类目之后的家居、孕婴童以及美妆类是否是下一个重点?
淘宝和天猫虽然在战略定位上是不同的,产品类目和用户属性定位是基本一致的,在对比性上阿里系物流要显然弱于京东的自营物流,选择紧急用品或是用户希望尽快收货时都会优先选择京东自营物流商品。唯品会进入京东体系之后,就可以很好的将京东内部优质产品做特卖,再加上其物流加持,购物体验可以实现升级。
而阿里这一方一方面加紧进军海外市场,一方面在商家运营、系统规划上进行布局,苏宁是阿里入股的企业,二者已经是切不开的了,而京东就需要有自己的同一战壕的“同志”,拿下或者入股唯品会在此时都是不错的选择。
今年阿里、京东均实现股价大涨,只有唯品会因为没有较大的创新业务,不能保证持续的盈利能力,以致于投行降低其投资等级,在多年的盈利状态下反而股价下跌。京东可以在这个时候以较低的价格将唯品会收入手中,何乐而不为?
马云和阿里如何应对?
对于京东和唯品会的深度合作,阿里选择从商家入手,与商家签署平台运营合约,保证商家在阿里系平台的利益同时,强迫商家做出选择,阿里和京东平台只能存一。当然,京东也对于优质用户提出了二选一,其实这是行业企业瓜分商家产品的行为,也是平台之间竞争的手段,商家被迫选择并非是本意,毕竟能够使用的流量是越多越好,谁会嫌弃产品订单?
在对商家进行筛选之后,下一步就要通过商家管控达到隔离竞争对手的目的。对方没有了商家就如巧妇的无米之炊,光有流量是无法变现的。
1、加速推进无人超市,搭建线下销售场景
阿里推出的淘咖啡仅仅是为了试验,未来还会推出无人超市来将线上场景扩展到线下,这个时候就要精选商家产品入驻,这是一个模式。京东虽然联合了沃尔玛,但实质性进展值得商榷,二者的融合度也难以与阿里的自家平台系统相比。
2、以大数据推动精准的用户营销
阿里近两年引以为傲的除了电商业务,就是蚂蚁金服和阿里云、大数据业务了,在用户量足够大的同时,利用精准的产品营销方式,将最合适的商品推送给用户可以大大提高成交率。更何况阿里手里还握有不少媒体平台引流。对比来说,京东则是采取互相合作的方式,与腾讯、今日头条都是各取所需。
3、深耕市场,走出海外
京东是没有海外业务的,相比较之下,阿里近两年一直活跃在国际市场,马云常年奔走就是为了把阿里推向全球,这也是阿里的优势之一,同时也是针对了京东的弱点。
两强相争,在实力对比中,阿里、京东还未达到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的地步,一方看上去的优势就可能成为对方针对的点。京东与唯品会联合狙击阿里,则意味着阿里在行业的影响力和地位,不得不引发京东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重视。当然,即便是唯品会和京东深度融合,对于阿里的影响又能有多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