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这么一类父母,在他们眼里大儿子永远该让着小儿子,小时候如此,长大了也是一样,小儿子永远是长不大的,需要帮助的,老大的坚强、努力、懂事、不服输都是理所应当的,老大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多为老小考虑,小儿子过得不好、没出息在他们看来就会觉得很丢人,怕别人说三道四。
他们总会想着趁自己还能挣点钱,为小儿子以后的成家、养家攒点积蓄,怕自己小儿子在外面受苦,却永远不会考虑自己挣的这点钱其实是助长了小儿子的不务正业、依赖、不思进取、怕吃苦、幻想一步登天的歪风邪气,他们觉得大儿子可能比较有本事不需要他们的帮助,虽然嘴上会说各种亏欠、各种无奈,但仍能以各种食古不化的传统旧观念让你失去跟他们说道的耐心。
这类父母也会经常诉说自己年轻时候上一辈人对他们的不公平,但到了他们这辈面对众多子女的时候却意识不到自己正在重复着和上辈人并无多大差异的行为。
人的性格和特征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从小养成的,为什么说农民的孩子早当家,那是因为贫穷让一个人从小就学会了自食其力、通过双手去创造生活的能力,而长子更是在各种人文教条、传统信条的熏陶下,更早的养成了做家务、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吃苦耐劳、凡事向前的性格,步入社会后不管是对于体力劳动的比拼还是脑力劳动的竞对都会以更成熟稳重的性格特性快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他们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做、怎么才能得到。
经历过真正生活历练的苦孩子,不会相信成功会有捷径,即使有,那也是曾经千百次的努力换取的一丝机遇。
这类长子们往往也特别的倔强,他们不会像弟弟那样扮可怜、装悲惨去博得父母的同情,更多时候他们觉得如果自己混不好才是一件更丢人的事情,他们总是想法用看起来光鲜的表面来抚慰父母不要挂念,刚步入社会就用虚造的高收入来告诉二老自己混得很好,打肿了脸把少的可怜的收入攒几个月很大方的交到他们面前,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成年,越早摆脱对父母的经济依赖,自己越有成就感!
而小儿子恰恰相反,从小过惯了在哥哥姐姐的羽翼护卫下、爸爸妈妈的宠溺下的生活,他们对于未来的思考、生活的艰苦没有那么强烈的认知,他们习惯了有人帮、习惯了放弃、习惯了浅尝辄止、习惯了用可怜来博同情、习惯了用各种理由来为自己的一事无成做挡箭牌,他们总想着可以一步登天、一夜暴富,在他们心理一直有一条虚构的捷径可以更快的通向成功,为了找到这种虚构的捷径,要么坐吃山空,要么步入歧途。
其实作为一起长大的兄长很多时候更希望能和父母一起帮助弟弟走出歧途、走上正轨,但往往在父母的无奈、泪水、刀子嘴豆腐心的“迂腐观念”下一次次铩羽而归,他们总是偷偷的给予小儿子金钱上的帮助,每次小儿子的苦苦哀求都会让他们心软,一次次最后的帮助成功培养了小儿子编造要钱谎言的能力。
小儿子总是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消失的无影无踪,下次出现的时候就是有新需求的时候。
大儿子的家庭事业越来越忙,这类父母依旧停留在对小儿子的前途担忧上,他们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忙,忙着打工忙着挣钱,嘴上说着是帮孩子减轻负担,实则更多还是想着万一以后小儿子吃不上饭了自己还能帮点,而对于孩子都没人照看的大儿子,他们除了嘴上的亏欠和“怎么办”之外,从不会像考虑小儿子的问题一样真正用心去考虑一下自己的大儿子。
或许换个处境,大儿子变得和小儿子一样“没出息”,他们可能也会一样“公平的”对待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老本”继续哺育着自己不成气候的儿子们,两个儿子像村里其他家庭一样为了一亩田、一分地、一点资产大打出手,指着年迈的父母打骂“你们这对老不死的……”
历史的发展都遵循“适者生存、强者为王”的规律,弱势群体从来都不会因为额外的眷顾或可怜而改变所处的地位,强者和弱者都很可怜,打江山的帝王和流落街头的乞丐所经历的痛苦很难说孰轻孰重,但成功者应该更被尊重更被支持,他们尝尽了弱者不敢去尝试的痛苦,忍受了弱者不愿忍受的煎熬,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难道这样的人不应该更多的得到支持和眷顾吗。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改变他们命运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他们涅槃重生,而不是小恩小惠、救急不救穷的金钱,而悲剧的继续变奏其实又何尝不是这类父母自己的导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