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保持写作激情
9.利用假期写作
我们乐于认为,只要熬完这学期,就会有充足的写作休息时间,做完很多其他事情。然而,许多学者过完假期后,都会为一事无成感到气馁,不管是短假期,是暑假,还是七年一次的学术假期。我们对它们抱有那么大的期望,最终却只留下悔恨、未完成的项目和目标。原因何在?
假期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写作和放松有很多规划,虽然模糊,倒也真诚。我们想要无忧无虑地休息,但也想要切实地实现事业或私人的种种目标。我们想要在假期里写完手稿,处理杂事,整理书架,留下放松而快乐的回忆。我们还想要体验把时钟丢掉的感觉,哪怕只有几天。这些目标都值得追求,但却是互相抵触的。而且,它们也不会随随便便就实现。
“安息日”——“学术休假”中“休假”(sabbatical)的词源——能帮我们看清自己到底面对着什么。在真正的安息日里,人们会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这一天是献给生命的,而不是做工的;要在歇息中感激万物的存在,而不是用工作去创造、改变、改善周围的一切。在犹太教传统中,所有积极的活动(包括写作)都被视为工作。安息日里要祈祷和沉思,享受与朋友家人相聚的时光。
安息日从星期五日落开始,教徒会点起蜡烛,吃一顿专门的餐饭;至星期六日落结束,要举行一场仪式来纪念从休息回归日常生活。通过学会将工作和学习分开,将恢复精神的工作与令我畏惧的工作分开,我的生活改变了。我成长的环境中没有这种传统,我认为自己需要每周七天一直“保持干劲”——我怎么可能拿出一天时间来休息呢?我后来选择遵守安息日,这改变了我对短假期、暑假、学术休假如何有利于学术研究的认识。
当然了,每周六不批卷子,也不做其他琐事,这并不难,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休息。犹太教传统要我放下原本就不想做的“必须要做”的工作,这是多好的事啊。但是,“需要去做”的工作也越来越多,比如发邮件和备课。那又怎么办呢?我发现自己每个周六还是会惦记着这些事。我本来周末都是用来补工作日里没来得及完成的任务的。写作任务的截止日期逼近时,我又怎么能真的拿出一天“什么都不做”呢?
在我给自己划定的“休息日”里,我依然会想着邮件、课程和研究;还要洗衣服,收拾屋子;陪伴家人朋友和兼顾兴趣爱好。这些都需要我去关注。一想到整整一天不工作,我就感觉很难过,于是一直“磨洋工”——算不上正经活,但也不是真正的休息。到了星期六的日落,我总是会为自己又耽误了一整天的放松机会而悔恨。我迫切地需要从“做工”中解脱出来,让我记得如何去“纯粹地生活”。在我的小世界里,安息日里的纠结恰好反映了我长短假期中所面临的挑战。
据我观察,学院里面的假期有三种过法。一是开足马力:给自己制订严格的写作计划,一周七天,一天好几个小时,以便赶上原本不现实的截止日期。二是扫清琐事:一把忙碌学期里遗留的任务做完,就投入写作。三是放下一切:我们迫切地想要从一切学院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我们也知道,这是自己应得的;我们相信,只要让自己有机会去充分地休息,写作成果便会水到渠成。
不幸的是,开足马力很痛苦,会激起逆反心理,拒绝继续写作。我们知道,休息是必需的,也是正当的,而且我们痛恨被(自己的计划)驱使着做苦工。扫清琐事只是空想——琐事永远扫不清的。我们忙着做各种事,只要一笔没动,就会留下越来越强的焦虑。放下一切也不灵,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会闯入脑海,让一切欢乐掩上阴云。我们想要放下娱乐,投入工作;又想放下工作,投入娱乐;可惜两者都不能完全做到。
那么,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我们不需要把宝贵的休假用来强迫自己写作,或者一边盯着时间溜走,一边告诉自己很快就有时间动笔了,抑或想着好好享受生活,其实还是干了不少工作。在长短假期中,我们可以同时规划、投入这三个目标,这也是应该做的。我们既可以高效地写作,也可以给生活一个新面貌,更可以过一点不那么紧绷的生活。这些目标不是互斥的。我们可以学会安排假期,把三者都涵盖进去。
令人惊讶的是,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过程。它有赖于我们能否把写作当成自己选定的事业,一种可以快乐地、经常地、没有敌对心理或外力强迫去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开辟出完全休息的时间,并确保遵守该时间。我们可以安排娱乐活动,也可以把学术写作包含在内。这种安排适用于短假期、暑假和学术休假,甚至也可以用到学期内。
换言之,我们需要认识到,学术假期不只是“没有事做的日子”,而是与安息日一样,是“换一种事情做的日子”。没错,我们不用处理教学院务了,但还需要陪伴家人和朋友,做家务和兼顾自己的爱好、梦想与追求。我们一方面需要休整,另一方面也想要有成果。但是,在假期里,我们也失去了借口:教学院务太忙了,所以没法“正经动笔”。
所以,在假期里,不要为了赶上不可能实现的截止日期而安排长时间的写作,也不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妄想给生活来个大变样,这只会让学期内的压力卷土重来。你会在忙碌中失去休息的机会。放下远大的梦想吧,不要觉得自己一定应该做到怎样。相反,你要留出时间、空间和精力,去做你能够实际完成的事情:写作、放松、休整。
短假期、暑假和学术休假会让遵循工匠精神、运用驯服技巧、认清自身神话、与恶魔做朋友、有效寻求支持,比平常更困难,而不是更容易。原因在于,既然好像拦路虎都消失了,那我们便觉得用不着什么专门的技巧了。但这本身就是一个拦路虎,一个神话。真实情况是,为了实现各个合理(但互相矛盾)的目标,我们需要时间、空间和精力,而在假期里,这些目标并不会神奇般地自行出现。
安息日的存在使我明白,自己太容易也太频繁地给脑袋塞满工作上的事了,真正的休息实在很难觅得。在宝贵的周六,我还是在准备讲座,处理院务,撰写大纲,思考该拿问题学生怎么办;有的时候还会做家务、收拾屋子、付清账单,或者去处理待办事项,并总说“下不为例”。我一次又一次地把注意力移回了到假期。我仍然在学习如何利用这每周一天的机会,把酝酿计划也好,家务也好,待办事项也罢,全都放下。我觉得,我们都需要学习去停下“工作模式”,进入“安息日模式”。这样,收获会很大的。
休假期间,可能会有人叫你做一点工作上的小活。你用“下不为例”的话应承下来,这对放松和休整是有害的。所以,干脆地拒绝吧。如果你想要充分利用“安息日模式”或者“暑假模式”,院里开会、委员会工作、手稿审阅、学生指导,还有其他与学期内相关的任务,你都可以抛开,也都应该抛开。这些教学院务上的事看起来小(正是因为你觉得不会占用多少自由时间,所以才会去做),但会变成分心、痛苦的根源。作为教职员工,你完全有权在学期内,在暑假和学术休假中免于此类工作。这些事情晚些做也不迟。
我的建议是,不管是什么假期,刚开始和要结束的时候都安排一次彻底的休息,标志状态的转换。与安息日一样,“换一种事情做”也需要仪式。开派对、独处、每天看电影、陪家人出去旅游,只要能营造出仪式感的都可以。
春季、秋季、冬季的短假期开始时,至少要拿出一整天来彻底放松;暑假开始和结束时用各一周的时间过渡到休息时间;学术休假开始和结束时各拿出几周的时间来完成转换。彻底放松就是完全放空,除了休息娱乐,没有任何事要做。不要定规矩,不要定计划。就像传统的安息日一样,什么类型的工作都不要做。全身心去体验,去感激存在的万物。
这些仪式能让进入(以及之后的退出)放松状态容易得多。我本来暑假可以去教书挣外快,但还是专门留时间去写作。过去五六月份,我都忙得团团转,既想要得到休息调整,又想要把学校以外的事情做完,总觉得暑假“已经过完了”。从六月中旬一直到七月底,我因为家庭活动、外出旅行挤占了写作时间而焦虑不安。在七月快结束的时候,我或许能拿出几周时间来静下心,放轻松地去写作。但是八月初,我又要为开学的事忙活开来了,感觉整个暑假都浪费掉了。我既没放松好,也没休整好,写作也没达标。
纯粹的休息与回复性工作有什么区别呢?我是通过观察安息日习得的。我们经常把两者混为一谈,但我认为它们可以区分开,也应当区分开。纯粹的休息是随心所欲,没有任务;可以睡大觉、做白日梦、冥想、看闲书、听音乐、闲逛,葛优躺都没问题。没有目标,没有意义,没有方向,只有休息本身。一段平安喜乐、享受当下的时光。你可以一个人,也可以跟别人。只是不要想自己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不管是学院内的,还是学院外的。在现代生活里,这样的时光越来越稀缺了。我觉得,在做假期计划的时候,我们想要的正是这样的日子。但是,如此享受的时光,只能如此短暂。
回复性工作是自己选择的,有一定的目的,要完成有意义的任务。它满足了我们清理、改善、整理生活的愿望。这是一种让人感到活力的工作。许多精神传统都教导我们,做这种工作应当怀着喜悦,而不是阴郁的决绝。许多学者会用学术休假来收拾家、搞装修,或者练网球,这背后正是回复性工作的召唤。这是一种通过制作、建造、改进、清理事物来让世界更美好的努力。它是整理自我、生命、灵魂的后花园。现代生活中少有时间来做这样
的事,但它也是必要的。学术假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将时间、空间和精力投入其中。
那么,学术写作怎么办呢?这本书的主旨是如何乐写,而不是惧写。我建议的策略、技巧都是为了让你去选择写什么、怎样写,而不是反过来被强迫着写作;是要你感觉到精力充沛,而不是精疲力竭。但是,这一切都不会自然发生,不管是在学期中,还是学期外的假期。
不管所处环境如何、你都需要为自己的项目确保时间、空间和精力。所以,你也要确定A类、B类、C类时间,与学期中一样。每天至少写15分钟,使用项目盒子和通风文档。哪怕你(觉得)不用上课了、时间比以前更多了,也要坚持保证每天都写一点,动笔和搁笔的时间都要明确。毕竟,大多数人不能在每天写好几个小时的情况下,还能写得好的。要记住,知道自己每次动笔的恰当位置和方式很重要,“有料地”结束每一次写作同样很重要。
暑假和学术休假是出远门旅游、踏踏实实休息、调整状态的宝贵机会。长假中间还要每天安排写作吗?这算不算“在安息日工作”?有的同事每天留一点时间干活,假期会过得更好;也有些同事,每日任务只会让他们没法充分享受假期。
我的建议是根据日程松紧,自主灵活安排。如果“完全不工作”会毁了你的旅行,那就每天规定一段写作时间,在其余时间里就放下包袱,尽情玩乐。但是,如果每天动笔让你进入不了“假期状态”,那就干脆封笔,要有意识地去这样做。在暑假和学术休假里,我一般会隔周安排,一周安排每天写作,一周专门家庭旅游或者拜访朋友。只要能赶上截止日期,这套安排对我就挺适用。我知道自己有哪几周不用写作,哪几周能确保写作,于是负罪感就被打消了。
在长假主题的工作坊里,我给出的最有用的技巧之一就是“计日月历”。我给每个人发一本日历,要他们定好用于完全放松、度假、旅游或其他事情的总天数。接着,选出哪些天里能安排两到三小时用于写作,把天数加总。“写作日”实际上有多少呢?真相总是令人震惊,因为天数实在捉襟见肘。大家马上就明白了,写作日一定要保证,一定要认真对待。
所以,制订一份精确到日,切实可行,在假期的三个目标之间达到平衡的时间表吧,然后去遵行它。要承认精力会自然涨落。最有创造力的几个小时或几周,也就是A类时间,用于写作。B类时间用于休整和娱乐。C类时间用于完全放松。你可以以日为单位,也可以以周为单位,把假期内的各周当成一周内的各天来过,分别用于工作、休整和完全放松。开始和结束都要做点特殊活动。如果你暂时不想写自己的项目,不妨遵守第四章6(“克服拖延”)里的建议,为日后回归做好准备。
把写作时间、休息时间、休整时间都记录下来,三者不能偏废。这就是“反向假期日程表”。目前为止,精确记录各项活动时间依然很难;暑假和学术休假尤甚,我很容易因为成果甚少而责备自己。通过详细记录每天的活动情况,我能够发现这三个目标的达成效果如何。
我强烈建议大家成立一个暑假(或学术长假)互助组,不仅是写作互助组,也是放松和休整互助组。学期结束前见一次面,然后一起寻找并制订这三方面的现实目标;要承诺在学习有效写作、放松、休整上互相帮助。
接下来,制订一份“打卡日历”,参见第五章2中简列的教师写作小组守则。让同事帮你发现不能完全实现这三个目标的原因。听一听他们的建议,不仅包括如何克服写作的障碍,也要涵盖纯粹的放松、真正的休整这两方面。你平常的借口(时间不够、事情太多)已经无效了,坦诚面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投入期盼已久的假期时,不要以为时间是无限的,这是一个幻觉。不要制订含混不清的目标,比如每天都要写很多东西,或是只要把琐事清理干净,或者从疲惫中恢复过来就投入写作。承认吧,你以为学术写作容易,它有时就偏偏会变得很难,因为我们不会努力将它与教学、院务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下面列出几条充分利用长短假期的建议:
1.回顾并坚持驯服技巧——每天坚持写一小会儿、项目盒子、通风文档。
2.针对写作、放松、休整三个分隔的区域,分别制订合理的目标。
3.拒绝会让你走不出“学校状态”的任务。
4.根据精力变动状况制订时间安排表,单位可为日、周或月;将A类时间用于写作,B类时间用于非学术性的回复性工作,C类时间用于休息。
5.假期开始和结束时都要明确安排“不工作”的时间。
6.制订一份计天日历,规定写作、放松、休整日并分别计算总天数。
7.每天记录三方面各自的进展(花费时间/完成数量)。
与互相支持的同事分享自己的目标、障碍和成就,请他们来帮你发现,哪些事情有利于你实现目标,哪些事情又会起反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