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岭一战,独立团政委陈亚林牺牲,赵云龙被撤职,临走的时候,赵云龙叮嘱副团长张百年,要带好部队,有事多问叶子明。
由于独立团被打残了,在长征前期,一路都没有担任什么战斗任务,陈总也就没有给他配齐干部。
张百年27年参加南昌起义,是个老红军了,三十多岁,长着一张国字脸,为人老实忠厚,任劳任怨,是一个忠实执行命令的模范干部。
叶子明小时候的私塾老师,是一个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老秀才,受他的影响,他从小就立志要为天下打抱不平,考上了云南讲武堂,加入了国民党中央军后,看到国民党越来越腐败,心里很迷茫。
被赵云龙俘虏后,看到苏区人民热情拥护红军,被深深感动,加上赵云龙赏识,毅然参加了红军。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型军人,平时行军打仗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他必定去找找当地的地方志、地图等资料,平日里他经常手不离书,刚开始时还跨一把盒子枪,后来干脆叫团里警卫员帮他拿,他有一把二胡,行军打仗倒是一直带着,高兴和不高兴时喜欢拉一曲,倒也高山流水,很是动听。
他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情结,崇拜胸藏百万雄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刘伯温,对红军为穷人打天下深感认同。
可能由于读古代宫廷斗争的书多了,对红军内部政治斗争有天然的反感和警惕。他三十多岁,在这群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中,显得成熟很多。
平时他不大与人交往。他的老师曾给他说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最危险的往往不在敌人,而在于自己人。
叶子明对赵云龙倒是佩服得很,他觉得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却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不愧为一个为民打抱不平的英雄,杀伐决断好象不加思索,却往往能够达成最好的结果,是个天生的战将。
身处在同一条船上,叶子明很注意为赵云龙拾遗补缺,这一段时间部队艰苦长征,幸亏有了他,独立团才顺利克服了层层困难。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卓绝的征战,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顺利会师了。战士们非常高兴,四方面军的同志准备了许多食物接待刚刚到达的中央红军,营地一片欢腾。
中央红军战士由于长时间的艰苦转战,身上的军服大多己经破烂不堪,许多人穿着沿途买来的百姓衣服,有汉族的,有藏族的,还有人披着兽皮。红四方面军的战士全都是整齐的红军制服,现场气氛显得有些怪异。
这一天,二支红军开会师庆祝大会,现场气氛热烈。叶子明看到现场挂出一条标语:热烈欢迎三十万中央红军!回到团部后就一直忧心仲仲,一言不发。
赵云龙走过去问:老叶,大家都这么高兴,你怎么好象不高兴?叶子明问:四方面军以为我们有三十万人?赵云龙说:噢,可能他们搞错了,也可能是为了宣传吧。事实上他们有八万多人,我们才一万多人,但我们是中央红军,我们是领导全国红军的,这不一样。
叶子明沉吟了许久,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上北面的一条山口说,我们两军互相太不了解,我担心以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我建议我们团还是先驻在这山囗,会主动些。赵云龙正高兴地一个人在喝酒,也就没理会这么多,他大咧咧地说:行,扎营的事你跟老张商量着办吧。
过了十多天,丁伟和孔捷骑马来看赵云龙,刚一见面,丁伟就说:老赵,你搞什么鬼?有村子不住,住到这么远的山脚下?怎么路两边还修上暗堡,你这是搞什么鬼,难不成怕我们进攻你吗?
赵云龙赶忙说,哪里,哪里,我们这是训练训练。孔捷说:你他娘的骗鬼吧,没有听说过挖地堡训练的,而且还挖了这么多战壕工事。
赵云龙这才说:实不相瞒,这事都是叶参谋他们搞的,你问他吧。
走在团部旁的大路上,叶子明说:丁团长,孔团长,二位是战略家。我想问二位团长一个问题:如果你大哥,以前有钱有势,你什么都得听他的,突然有一天象个乞丐一样逃难到你家了,你会怎么办?
丁伟说:那还用说,给钱给物救济呗。
叶子明说:如果他还要对你家里事指手划脚,你会怎么想?
丁伟沉默片刻说:叶参谋,我知道你说什么,但我们大家都是红军,不会搞不团结的。
叶子明施施然说:世事难料,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借天父下凡名义要求洪秀全封他为万岁,兄弟俩为争夺最高权力,最后手足相残,东王及手下二万多人一夜被杀,长江为之尸体塞江,前车之鉴不可不防。我们独立团先占领一条北进通道,万一有事,二位可保护中央首长从我们这边北上。
过了不到一个月,一天深夜,赵云龙突然接到紧急命令,全军马上开拨,保护中央纵队立即北上。在山口,丁伟目送中央纵队仓惶出逃,赶忙与赵云龙一起组织后卫,这时四方面军的部队己经追了上来,两人让部队迅速展开摆开架势堵截,四方面军的人一看,对方早有准备,打又不能打,没有办法,只能看着中央纵队迅速北去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
原来中央红军要北上,张国焘要南下,争执不休,张国焘密令要坚决开展党内斗争,企图武力胁迫中央南下,毛主席当机立断,命令红军连夜开拨脱离险境。
站在高高的山岗顶上,丁伟心有余悸,对赵云龙感叹道:叶子明这老小子,还真她娘的有先见之明,如果这个山口驻的是四方面军的部队,后果不堪设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