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先生今天替我去买菜,买了三大棵茼蒿(图1)。我一看原来是苦菊。他上次买菜把茴香当做茼蒿,这次轮到苦菊了,也许下次还会有新的茼蒿替身出现。不论对蔬菜还是对人,他都属于“脸盲”——识别采样点太少,误识别概率非常高。若哪天他认错了我,我也不用难过。毕竟相似面孔的人很多,且其中的差异可能低于苦菊和茼蒿的外观差异。有前车之鉴,以后发生类似事件就不是特别难理解了。
买苦菊肯定是冥冥之中上帝给他的启示——血脂高的我需要的正是柿子,黄瓜,芹菜,苦菊这类蔬菜。而我最不可能买的就是苦菊,除了蘸酱沙拉配菜,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把它吃掉。无意之中我买了煎饼——并不常买。苦菊配煎饼,也是冥冥之中上帝的安排吧?不得不相信,上帝的安排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总是最适合的。
苦菊的味道有点像蒲公英,是苦的,纤维也比较韧,不太能炒或者包馅,所以比茴香难办多了。在齐先生有限的买菜经历中买苦菊的频率很高,我现在才明白这意味着他潜意识里可能喜欢吃茼蒿。我没掌握这个关键信息,而他一直都不知道苦菊和茼蒿的真正定义——二者不仅外形差异挺大,味道,口感也是有本质差异的。哈哈,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我们之间世界观的差异或是其它认知差异还有待于慢慢去发现。
齐先生的男性朋友在我的朋友圈里力挺他:“这不就是茼蒿吗?”。齐先生很得意,他并不孤独——他并不是唯一的一个给茼蒿进行再定义的人。
女性朋友更贴心一些,给我技术支持:”姐姐,试试油醋汁拌苦菊、水萝卜、小西红柿和黄瓜,我觉得还挺好吃的,千岛有油醋汁卖,也许可以很快把这些苦菊打发掉。”。这主意不错,只是我得买油醋汁,水萝卜等,而且只有我一人吃。齐先生胃肠不好,需要避免任何生食。
对于这类事情,我的反应和应对思路跟对其它意外是一样的——出现问题,解决就好了。对于茼蒿的替身1——茴香,我在百忙之中把它做成包子馅。对于眼前的苦菊,我从当天中午就开始吃——包在煎饼里当做泰式春卷来享用。不幸的是只有我一个人在消耗它,预计本周内消耗完毕。
午饭时,我一边认真地用煎饼卷着苦菊,葱丝,胡萝卜条,一边对齐先生说:“茴香不能炒着吃,只能包馅。”齐先生反驳到:“怎么不能炒?在饭店里吃了那么多炒茴香!”。我疑惑地问他:“没有吃过炒茴香啊?你是说炒茼蒿吧?”。“……”,齐先生真的凌乱了!那些一叶一叶,带锯齿的绿叶子在他脑海里到底都是以什么样子存储的,我不清楚,估计他也不清楚。
夫妻并非天成,他的意外我得处理;我的糊涂,他得无视。这一切并非多难的事,但需要时间和耐心来促成,习惯就好了!
现在去探索世界不晚,但不去发现眼前人确实有点晚了,毕竟携手白头的意愿落在日常琐碎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