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ta每日一文#Day22
今天算是人生很值得记录的一天,因为看《十三邀》,把采访姚晨的那一期看了三遍,我突然明白了视频解构、缝合一种方式,并在这些访谈人物中最大程度的认识了自己。最近,不断的对活着的意义一些追问,都在许知远这个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找到了我无法用词语表达出来的偏见,也可以说是一种共鸣。
从小镇青年走到上海,几年前的那种兴奋刺激早已消失殆尽,转化而来的是要不要留在这,以及去往何处,当然,在没有发现更好的地方时,我还是决定在这生活着。
许知远在采访姚晨那一期时说了一段很有共鸣的话:“面对北京,我们都是外省青年,小镇青年,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面对世界的时候,北京又像某种更大的一个小镇和外省。所以,我们都是在寻求一种更深刻更广泛的经验”。面对周遭,这段话清晰的结构了我这颗放荡不羁的心,这颗心也有对正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的偏见。
看到坐在三里屯路边的许知远,戴着耳机,拿着书,抽着烟,和周围各种奢侈品云集的大厦格格不入。他也说,三里屯是他拒绝和不屑的世界。这个场景勾起我的回忆,让我想起第一次被朋友带到这里的画面。我被眼前华丽的场面吸引,立刻感觉自己站在了中国的前端。以后的日子,我经常打车来这里,总是选择从大牌云集人烟稀少的三里屯北区下车,再去负一楼的星巴克待一个下午,踏着末班地铁回到五道口。那个时候,我对三里屯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执念,总觉得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界”。现在回想,在三里屯的最高昂的消费是wagas的西餐,300元左右,而那些留恋的斑斓世界,我曾经试图去逛过,却没有任何下定决心置办的冲动。
后来,来到上海,突然踏入奢侈品云集的恒隆广场和嘉里中心,三里屯的余温还在,再次回到那种整日都想去这种高级商场走一走的欲望。有一次踏入恒隆广场,5分钟买了一双高跟细,4999元,那种快感只持续的一天。从此,去这些地方再也没有任何虚妄,一下子打消了我这么多年对物质世界的诸多欲望。前几天,再次踏入,一种想要从这种地方逃跑的感觉油然而生,想迅速逃到租的房子旁的公园里走一走,生出的这种拒绝把我自己吓了一跳。
是的,我们天生对物质有偏见,对比自己好的东西有偏见,嘴上说着不嫉妒一个人,也会偏见认为他们只是守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运气。如果说到成功,我们的偏见更是惊人的相似--赚到了很多钱,高高在上的地位,几千万粉丝的追捧。那没有偏见的成功到底是什么呢?我也答不上来。
这段时间,我爱上了坐地铁,在小镇青年的角色里快乐的蹦跶着。承认自己朴实,诚恳后,明显少了很多欲望和烦恼。
小镇青年无论如何佯装的好看高级,还是会被他人或自己识破,这种骨子里的质感不是几瓶粉底爽就能掩饰的。我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孜孜不倦的看世界,理解更多,表达更多,写的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