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读书记不住,与其要数量,不如要质量,吸收知识才是重点

读书记不住,与其要数量,不如要质量,吸收知识才是重点

作者: 残阳物语 | 来源:发表于2019-12-27 21:31 被阅读0次
    读书记不住,与其要数量,不如要质量,吸收知识才是重点
    朱熹说: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读书,应该读透,不应该一知半解。

    不过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读书也要追求效率,特别是一本书,如果不能一气呵成,“半途而废”的几率就很大。

    如果利用碎片化时间读书,很多书的内容就会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时候只有重新再读一遍,才会串联起来,如果中间搁置,可能没几天,又全部都消失殆尽了。

    这样下去,可能就没有了耐心,甚至会放弃去读这本书了。

    这样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可能对这本书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

    如果说看过这本书,理解根本不透彻,说自己有感悟,又没有得到知识的提升,对看书就有一种抵触了,甚至是没有动力。

    久而久之,看书也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

    还有一些人很想读书,可是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更因为一些电子产品的充斥,即使读书的时候,心也惦记着一些信息,生怕错过一些大事,读书就变得更加困难。

    读书的时候,不能全神贯注,似乎也是很多人的通病,读了几页,就去干点其他事情,导致专心不够,一本书也特别容易放弃。

    读书记不住,与其要数量,不如要质量,吸收知识才是重点

    先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大部分人读书,都会对于自己喜欢的书感兴趣,但是你要是没有目的性的读书,不能系统性地读书,估计效果不明显。

    这就好比看小说,你看了无数的言情小说,可是对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如果只是看而已,打发时间,这个似乎无益。如果是为了研究小说整体框架,脉络、行文语言、甚至是打算自己累积经验,去写一部小说,那么读下去,你会收获很多。

    很多人说,这样读书太功利了,其实不功利的去读,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什么收获。

    如果你所看的书,围绕你现在的生活、工作、人生规划都是有益的,那么就是正确的读书方式。

    虽然每个阶段可能对书籍的选择不同,但是一直不偏离自己的轨道,那么就是最好的方式。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这难道不是一种功利性质的读书吗?所以读书这事儿,带着目的读,吸收效果会更好。

    读书记不住,与其要数量,不如要质量,吸收知识才是重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效率更高

    现在读书的方式很多,很多人因为时间紧张,可能会选择听音频的方式,音频和舒缓的音乐一起,给人一种意境,也是一种读书方式。

    还有喜欢电子书,因为手机屏幕限制,给人一种空间紧密感,所以一页一页翻过去,很有满足感,而且一旦换成纸质书,似乎就没兴趣阅读了。

    还有人就喜欢纸质书,可能会在书籍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做笔记,甚至延伸一点自己的感悟,可能会抄在笔记本上。

    这些方式都很好,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能读下去,就是最好的办法。

    每一种方式,都是为了读书,既能方便自己,又能够有所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喜欢,读书效果也会很好,一本书最大的价值,一定是叫读者从中学会什么,或者传递一些什么样的思考和观念,把自己总结的经验和经历都融进一本书里,给读者更多的信息增量,让人学有所悟。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读书,是一种高效读书的前提,所以这些差异化的读书方法,每一种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读书记不住,与其要数量,不如要质量,吸收知识才是重点

    读自己需要提高技能的书

    很多人在选择读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读什么书,很盲目,并且读了也不一定能对自己有所帮助。

    那么选择和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书籍很重要,如果接触一个陌生行业,读书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个行业的书籍,如果能读上十本二十本,也能够有个大概了解,如果读的更多,那么效果会更明显。

    这是有强烈目的读书方式,排除消遣,排除喜好,针对性非常强,而且也会对自己有很大提升。

    专业技能的书籍,比起自己喜欢读的书,要有吸收难度,必定从心理角度出发,纯粹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了。

    读书一定要对自己有用,因为时间有限,好书太多了,可是我们需要都读吗?如果读,那肯定是一辈子也读不完的。

    有用是建立在自己现阶段生活工作基础上的,能够对自己醍醐灌顶,甚至达到有个非常好的效果,这样的价值书籍就能供给,是投入最少回报最高的方式。

    读书记不住,与其要数量,不如要质量,吸收知识才是重点

    如何做到深度思考书籍内容?

    读了记不住,很多人觉得自己读完了,也就是读完了一本书,纯属是数量上的一个符号而已。

    至于书里的内容呢,根本没啥印象,甚至一本书读了好多遍,似乎还是没记住,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那么读进去了吗?肯定读进去了,可是经过深度思考了吗?你自己有整理这本书的内容框架吗?甚至说你读完了一本书,对你最有帮助的是哪些内容,有没有仔细想过。

    没必要整本书都要记住,甚至说起来头头是道,一本书里的内容,有20%的知识含量,是整本书的精华,你只要把这些都学会了,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剩下80%不一定要去耗费精力。

    甚至有些内容不用细读,大致略过,而有些需要一定重点记录,甚至多读几遍,特别是书籍上对自己有用的部分,一定要圈画,甚至延伸感悟。

    很多人不喜欢“暴力”折书,甚至是圈画内容,很爱惜,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一本书的价值,你只有学到了,用上了,这才叫价值,至于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就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掌握。

    读书记不住,与其要数量,不如要质量,吸收知识才是重点

    读书要记住的最好办法就是复盘

    读书记笔记,很多人都会落实到笔上,这个办法非常好,因为读写不分家,如果只读不写,那么效果可能不理想,有言为证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如果读了,而且写了,那么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做到可视化呈现,效果会更进一步。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个思维导图或者写书评,这两种方法都是复盘过程。

    思维导图这个方式,也是整理一本书的框架和内容,根据脉络的层层递进,或者是根据自己的梳理方式,当你呈现整本书的主旨时,那么也就重新温习了一遍。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温习”才能明新,甚至有更多收获。

    那么书评也是不错的方式,通过读书,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甚至能够理解到更高深的含义,不但给读者一些建议,还能又重新复盘一遍。

    很多人把书里内容摘抄下来,这只能说读书笔记 ,好的书评一定高于读书笔记,既能写出书的精彩,又能勾起想要看的欲望,甚至读完了就明白整本书的价值。

    读书记不住,与其要数量,不如要质量,吸收知识才是重点

    读书 ,我们要吸收的是知识,而不是读了多少本要个数量来充门面,很多人都会计划一年读多少本书,其实这个计划没必要,读快了,一个星期可能三本,慢的话也就一本,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就好,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

    另外,读书越多速度也会越快,这个很多人都有体会,而且记的也越多,吸收也越好,慢慢对一个知识含量相关的书,了解的越多,就越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

    如果归纳总结的越多,写作的时候越有感觉,速度也越快,更有源源不断的知识输出。

    输出的知识多了,也就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一本书,是一个作者用自己经验总结出来的,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读的人,更像是和作者灵魂深处链接和沟通,相同或者不同的观念碰撞,也是一个提炼自己思想的过程。

    因此,一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记不住,与其要数量,不如要质量,吸收知识才是重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hj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