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看书有一种自我救赎和消遣的功效。自我救赎就是想通过看书完善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精神层面提升自己,不至于使自己愚昧无知,孤陋寡闻。因为自我感觉自己的生命状态远远落后于现实生活一大截。我想通过多看书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追上现实生活的步伐。让自己成为一个精神健康的正常人。(其实我不疯不傻的,就是一个正常人,只不过心里过度自卑,就像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一般。)我犹如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看到繁荣富强发达的大国,想发愤图强,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而不被别人小觑而已。
我的看书是断断续续的,假期里可能有时间,就相对集中时间看书,多多少少滋润和丰富平时由于工作忙碌而荒废的精神之田。平时看书,我觉得就是一种消遣,都是随机看的,想到什么书就随手翻开看一会儿,就像阳光偶尔照进窗户似的,起不到多大作用。主要是看书没有计划和持续性,没有坚持有连贯的看完一本书的习惯。都是这几天看这一本书,还没看三分之一,过几天又开始看另外一本。还没看几页,又因为工作忙等什么因素,又弃之一边不看了。有时候又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情不自禁被书中故事情节牵引着,看得昏头涨脑的,停下来好像大脑里塞得满满的,又理不出头绪像满脑子浆糊似的。每当此刻,我的心情又烦躁又懊恼。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看书。
说心里话,我很反感自己这种看书的方式,其实就是精神的极度无聊,把看书当成一种打发时间的消遣。无法真正从看书中获取一些有益的东西。打发时间的看书,对我来说不是“开卷有益”,而是“开卷有害”,因为我这样精神无聊只关注故事情节的看书方式,不但不能摄取我需要的知识,还把自己搞得精神疲惫不堪。我一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直到看到头昏脑涨才意识到自己看很长时间了,首先抗议的是我的眼睛,眼睛很不舒服,用眼过度。只关注故事情节了。其他什么也没有注意到。什么语言、句子都没印象。有时候不禁自问,我这样看书图什么?还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眼睛干涩不舒服。真是消遣的读书方式害人不浅。今后必须摒弃它。
前两天,同办公室的同事借我一本钱钟书的《围城》。我以前听说过这本书写得很好,就是无缘看到。很难得,同事这么友好,我借过来后,就觉得人家能借6书给我看,我一定得珍惜,抓紧时间看,尽快看完还给人家。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一有空我就打开看几页,现在一星期了,竟然连续看一半了。要知道,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事情,我一般都是在假期里不上班,心里没有压力,能连续坚持看完一本书。平时心里总觉得没空看,总觉得工作忙,工作上的琐事还忙不完,哪有时间看书。因此,平时几乎不怎么能做到坚持连续看完整本书。总觉得没心情看,压力大,没时间,整天疲惫不堪,也没精力看。现在看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一切皆有可能呢!
我总觉得自己做事情好像没有坚持性,心里总是被预想的压力、困难和问题吓得打退堂鼓。没有毅力,没有坚定的信念。一遇到困难和挫败就放弃。也不知道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也不知道坚持不下去时,停下来反思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思路,调整方式方法,继续努力坚持下去。这就是我的缺点和不足。今后要克服。就从读书这件事开始,每天坚持读几页书,及时记录自己的思想感悟。尽量做到日有所学,及时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读书与我来说,就是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之源,精神成长之水、之阳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5907311/37aaf9812252390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