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缺乏自控:道理明明都懂,为什么却难以做到?
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这个关键词,也许大家会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是缺乏自控。
上一回我们主要讲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亚里士多德比较喜欢的思考领域是那些彻底黑与彻底的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而要在灰色地带依旧保持一颗追求理想的心,其实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才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讨论那些柏拉图不会认真处理的话题,比如说今天我们所要说的缺乏自控。
1、处于灰色地带的人性弱点
缺乏自控,这个词是我本人对于希腊文原文Akrasia的一个翻译。也许别的老师会有别的翻译方案,但我觉得我的这个翻译方案大家更容易听得懂。
缺乏自控的案例在人生中可谓比比皆是。我们的理性告诉我们,快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老板所交代的这个工作,但有些朋友,还是克制不住玩电脑游戏的欲望,还是忍不住在淘宝上要买东西,不肯做工作,结果事情就没有做成。你明明知道应该停手了,干活了,但为什么就是不听使唤呢?
讲到这里,有人就问了,为什么说缺乏自控是灰色地带里面的问题呢?这是因为你说不清楚缺乏自控到底是大善还是大恶。
说缺乏自控是大善肯定是不对的。爱玩游戏,不好好做作业,不好好把工作及时完成,显然不是大善,否则所有的领导或者所有的老师,要去表彰那些不好好完成工作的人了,这样这个学校和公司还怎么管理?
你把它说成是大恶也是多少有点过分了。有很多事情可以说成是恶,比如在非常重要的国家级考试里面作弊,或者有些国家在全国性的选举里面作弊,把不存在的票说成是存在的,以便达到某些人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是非常严重的恶。
但是贪玩贪吃,有时候就管不了自己的嘴和自己的手,结果把肠胃吃坏了。或者老板交代的工作没有及时完成,当然这个工作也不是非常大的工作,不是关系到人命的工作。这些事情的性质可没有前面所说的那些选举作弊那么恶劣,至多只能算是我们人人都有的某种人性的弱点。所以如何界定这种弱点,便成为了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灰色地带观察者的重要课题。
2、一个讨论前提:你是真知道还是假知道?
不过亚里士多德对于这一类话题的关注,也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的整体特点,就是他比较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同情普通人的处境,而不是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动不动就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所以就其人生哲学的亲民程度而言,他的确是要胜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不过亚里士多德毕竟是柏拉图的徒子,并且是苏格拉底的徒孙,他还是从他的师父和师爷那里继承了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哲学要对生活中的经验现象进行本质性地概括,而不是跟着经验现象的屁股跑。因此他就必须回答这样一个哲学层面上的问题:怎么解释我们有时候会出现缺乏自控,并无法追求理性这一现象呢?
从表面上看来,要解释缺乏自控这一现象还真有点难,因为这个现象本身是有点怪的。你要知道,当我说缺乏自控的时候,我并没有说没有自控。举个例子来说,婴儿诞生后不久会不断地吸吮各种东西,这是近乎于某种本能的行为。但处在这样一个心理发展阶段的婴儿,其实也是缺乏理性的,所以婴儿做的这些事情就不能够说他是缺乏自控,而是他根本就没有自控。
我们说的缺乏自控一般来说不是指婴儿的这个阶段,主要是指人长大了以后已经有理性、有知识了,比如你明明知道多吃肉会胖,而且连吃二十块大排,肯定要拉肚子,但为何还是像小孩一样管不住自己呢?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非常有知识,非常有经验的人,都会有缺乏自控的问题。一统日本的德川家康,他是怎么死的?是因为有一次他在吃下属递交给他的barbecue的时候,这barbecue主要不是烤肉,是烤鱼。在吃烤鱼的时候他贪嘴,不停地吃,结果造成了急性蛋白质中毒。一代霸主,军事家、政治家德川家康竟然因为贪吃鱼缺乏自控,死了。
为什么连德川家康这么聪明的人都没办法控制住自己呢?这样的一个古怪的现象就引发了如下这样一个哲学困惑:那些贪吃的人真的是知道多吃肉对身体不好这一点吗?还是他们是假的知道这一点呢?假的知道就等于不知道。你是真知道这一点还是假知道这一点,这就导致了一个新的两难。
如果你真是知道这一点,你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真的知识。按照苏格拉底的讲法,美德就是知识,你也就具备了关于相关问题的相关美德,所以你就不应该多吃肉,你就应该省着点吃。但问题是的确有很多人管不住自己,吃了好多好多的肉。
或者反过来说,其实你并不真正知道多吃肉对身体不好,但问题是尽管很多人在实际上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的,但是在进行健康知识测验的时候,却能够在答题纸上写下这句话:多吃肉,对身体不好。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显然,要解决哲学困惑,无非就是在上面的这两个答案中选一个,然后找到更多的哲学方面的论辩,让你被选中的答案显得更有道理。亚里士多德的选择方案是什么呢?他与师爷苏格拉底一样,也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即一个人如果没有按照知识的指示做出恰当的行为的话,最重要的解释就在于他缺乏真正的知识,尽管他可能获得了某种非常肤浅的字面上的知识。
不过,虽然亚里士多德的这一个解答,是按照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大体理路来进行的,但他的分析可是要比他的师爷来得精细多了。亚里士多德他给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补充性追问,我觉得这是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没有怎么提到的,就是那些人至少是具有字面性知识的。
为什么这个追问很重要呢?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字面上的知识是足够引发合理的行动的,不一定是深刻的知识。
假设你是一个新工人,被招到了一个核电厂里面去工作,一个老师傅就对你说,小伙子或者小姑娘,别碰那个按钮,这个按钮乱碰了,会出大事的。你就问他会出什么事,他说弄不好就会引发另外一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级别的大事故。
好,你记住了老工人对你说的这句话,但这句话显然只是一条字面上的知识,你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并不是很清楚核电站的内部是怎么运作的,因为你是菜鸟。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菜鸟听到老鸟的这样一句警告,也就会给出合适的行为,合适的行为在这个语境里面就是指不乱说乱动,绝对不要去碰那些你看不懂的按钮。
关于核电站的运作,我相信大多数人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而对于多吃很多的脂肪或过多的蛋白质对于引发三高的这样的一个危害,已经在我国成为了健康常识。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会忍不住去暴饮暴食,但是却不太会有很多人进了核电站的操作机房去乱摁按钮呢?
很显然我们要说出一个别的道理来解释这个差别,我们能够想到的就是一些感性的心理因素的介入。说得更加的具体一点,对于某事物的正确认识是否会引发恰当的行动,其一当然是取决于这个认识本身是否正确,其二是取决于是否有一个相反的心理力量,与这种认识相互抗衡。
在核电站的例子里面,老师傅告诉你不要乱碰按钮。一般而言,我们听了他的话以后是很难产生强烈的情绪去对抗老师傅的,因为我们还额外知道一些别的知识。比如我们知道自己是菜鸟,师傅是老鸟,并且知道一般而言菜鸟应当听老鸟的。对于核电站机制原理的无知,甚至可以加强我们这些菜鸟对于老鸟的服从,因为对于这种无知状态的自知,反而会强化我们对于专家的尊重。
但是在拼命吃鱼吃肉的例子里面,情况就有些不一样,的确有一种非常强的情感力量在抗衡我们已经获得的关于养生的知识,这就是对于肉的美味的渴望。这种渴望可以压制住养生知识,最终促成不合理的行为。
那么关于德川家康的例子我可以补充一下,因为德川家康这个人好像平常不太吃barbecue,所以那天他吃barbecue的鱼的时候,就被鱼的鲜味给折服了,所以才克制不住,才管不住自己拼命地吃。而且日本人平常吃的东西腥荤的都比较少,所以这一天他吃的蛋白质太多了,他身体的代谢就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由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缺乏自控这一现象之所以发生,乃是因为基于知识的力量还不足以强大到压制那些与之抗衡的基于肉欲或者情感的力量。换言之,只要基于知识的力量足够强大了,就足以压制住后面这些造反的力量。
3、何为失控?理性暂时斗不过欲望
这种观点或许会让人想起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面说的马车比喻。柏拉图认为灵魂有三个部分构成,理性或者叫努斯,这是第一,第二是激情,第三是欲望。理性必须是统帅者,必须是驾车者,以便控制住激情与欲望这两匹烈马。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亚里士多德似乎是在重复柏拉图的意思,他似乎是在说缺乏自控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理性控制不了欲望。但需要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想法虽然承袭他的师傅柏拉图,但要比他的师傅要复杂一点。他并不是简单地说理性斗不过欲望,勿宁说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基于知识的力量暂时斗不过基于欲望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和理性斗不过欲望这种简单的说法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这区别就在于基于欲望的力量,它本身也可以掺杂少量的理性,而基于知识的力量,里面也可以掺杂少量的非理性因素。
就拿我要吃很多肉很多鱼的这样一个欲望来说,即使是这样一种欲望的产生,也会牵涉到少量的理性的因素。比如这种欲望就会被编织到如下这么一个三段论推理之中,而三段论推理本身就是理性运作的产物。
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是这样的:凡是北海道的炭烧烤肉,都能够满足我对于肉的食欲。
小前提则是这样的:眼前的肉的确是上好的北海道炭烧烤肉。
结论:我要吃掉眼前的肉。
显然这是一个推理,但这个推理是包裹着这个欲望了。所以打个比方来说,欲望就是蛋黄,推理的形式就是蛋黄外面的蛋皮,而与之对抗的基于知识的力量,其实也包含了一些感性的因素。比如我的养生知识表面上看是个知识,是一个理性的产物,但是它里面的欲望成分就是我本人对于长生的渴望。
所以亚里士多德眼中的所谓的理性与欲望的斗争,并不是真正的纯理性与纯欲望的斗争,双方其实都已经是理性欲望的混合体了,只不过双方的掺和比例不一样。
4、缺乏自控的哲学前提:纯粹的形式或质料无法存在
有人说了亚里士多德干嘛一定要做出这样一个修正?把话说得更精密一点,这当然首先是基于他的一个哲学上的重要的区分,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形式与质料的区分。
亚里士多德认为天下万物都是形式与质料的结合,纯粹的形式与纯粹的质料显然都无法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之中。我们所提到的理性、知识显然就更类似于形式了,欲望就更像是质料了。但是即使是理性,也需要少量的质料相互配合。欲望也需要少量的形式配合,否则它们都无法独立地在心理世界中存在。
这里讲的纯粹是一个哲学上的理由,这样基于形式、质料二分法的一种新的针对理性与欲望之间关系的观点,到底有什么应用价值呢?我认为它的应用价值就在于它能告诉我们如何去征服基于欲望的力量。这一点是对我们的人生哲学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怎么能够增强自己的自控力。
传统的柏拉图的心灵模型是很难告诉我们怎么样切实地提高自己的自控力的,因为在他的灵魂模型里面,欲望和理性乃是彼此不同性质的东西。既然如此,理性又怎么能够真正地控制欲望呢?
这就好比有一支欧洲的殖民军队跑到海外,试图长久统治另外一个民族,但由于这支欧洲军队中根本就没有人能够会说这样一个新民族的语言,这样的殖民统治是不可能的,因为二者之间没有起码的交流管道。
亚里士多德的模型则能够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他告诉我们,基于知识的力量里面其实也有感性因素,基于欲望的力量里面其实也有理性因素。所以二者彼此之间就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所以要进行彼此的沟通,也并非是不可能的。
我们再拿吃肉的例子来说,前面已经提到了,如果我要吃掉前我眼前的一块北海道的炭烧烤肉的话,这种欲望里面已经包含了三段论推理了。关于养生的知识,则会包含一个内容与之相反的三段论推理:
大前提即凡是多吃肉都可能会引发三高,这个三高就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小前提:眼前的肉已经是属于我今天吃的第二十块肉了,属于过多了,所以我如果吃了眼前的肉就会引发三高了。
结论:我就不能够吃掉眼前的肉,以免提高引发三高的概率。
请注意,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这样的一个三段论的论证本身是与情感因素有联系的,因为它是与下面这样一个三段论互相配合的(新的三段论是大前提):
大前提:引发三高会引发我寿命变短。
小前提:我不想让自己的寿命变短。
结论:所以我不想引发三高。
很显然,这句话背后有情绪的因素,什么因素?怕死这种情绪。
所以这又进一步印证了我前面所说的观点,就基于这种欲望的力量与基于知识的力量,各自也都有对方的成分,基于知识的论证的力量背后也有感性的成分,那就是怕死的力量。
5、拉长时间线,让情绪成为知识的朋友
不过有人爱抬杠就会问了,为什么说基于养生知识的力量毕竟是基于知识的?那是因为时间线长短的问题。讲到时间线长短的问题,大家可以去回顾一下我在讲柏拉图的最后一个环节里面所说到的,一个时间线的长短的观点对于人的人生道路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柏拉图主义还是多多少少对亚里士多德主义产生了一些思想上的影响。如果就以我们当下所讨论的养生的案例为事例,我们就可以说怕死的情绪是基于某种更宏大的时空观的,至少你得考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当然取决你现在是几岁了。口腹之欲则是基于某种更小的时空格局,比如说吃顿饭大概半个小时、一个小时。
但是为何基于更大的时空格局的情绪更容易成为知识的朋友?这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永恒的,而二十年显然要比半个小时更接近永恒。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学术工作者会对创作伟大的作品更富有激情?激情当然也是一种感情,但是既然这种激情促成了永恒的作品的产生,那么这种激情也就更容易成为知识的朋友,而不是欲望的朋友。
说到这一点,我们现在应该也就能够知道,如何在亚里士多德的思维框架里面来对付自控力不足这个毛病了,一言以蔽之,药方就是拉长时间线,提高人的境界。
大家说这具体该怎么做呢?有很多心理学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比如我们可以让更大的时间格局变得感性化。有些人说我的时间格局就是那么小,不要紧,你可以通过一些心理的暗示能够把时间格局变大。
比如说有一个哥们他的时间格局就非常的小,他就觉得抽烟很痛快,云山雾罩的,不愿意想很多的别的事情。但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劝他,比如让他看很多科教片,有些科教片里面有些让人触目惊心的镜头,比如有一些老烟民他死后遗体捐献了以后,医生就把他的肺拿出来,把他的气管拿出来,和正常的肺和气管做个比较,简直是惨不忍睹。
然后就对现在这位老烟民说,你是不是也想像他这样呢?弄不好就会把他吓住,他就会更多地想自己老年以后那种惨状。
或者也换一个办法,如果这个老烟民同时在从事某一个很重要的事业的话,你就可以让他所从事的更伟大的事业来激励他。你可以这样对他说,你这样祸害自己的身子,糟践自己的身子,难道你不想做大事了吗?你做的那件大事是可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做完的。
当然了,如果有一些人他本来就没有任何大的人生计划,也没有大的人生意义,甚至已经放弃了对于超过五年以上的任何人生计划的规划,那么这个方法也许对他们不是特别适用,但是我相信这样的人是不包括在看理想这个节目的用户群里面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亚里士多德也会说,也许美德即知识,或者说真正的知识的确能够触发合理的行动。但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真正的知识可不是一句冷冰冰的定义,而是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的。
条件一比较简单,就是你至少字面上、意义上的知识要把握。
第二,你要具备另外一种知识,就是对于前面这条知识的运用,在大的时间格局里面所导致的后果的知识。这句话听上去有点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一条知识及养生的知识,如果你把它运用了,在十年和二十年以后,它到底会造成什么后果?你得清楚,它会对你十年和二十年以后的人生带来好处的。
那么第三个条件,你要有某种更加宏大的人生格局,以及维护公共利益正义等价值的正面情绪。为什么这也很重要呢?这是因为大的时间格局是要通过一个非常宏大的人生目标来撑大的,你人生目标就这么小,你的时间格局就大不了。
以上所说的这些合力,又要足以克服与之对抗的各种各样的力量,特别是对于当下的这样一种口腹之欲的欲望。
好了,今天我们说了很多如何克制欲望,提高自控力的话,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注意,就是快乐和欲望之间的关系。
快乐和欲望之间显然是有联系的,因为肉体欲望往往的确能够带来快乐。但有意思的是我们做一些非常高大上的事情也会带来快乐,比如我们听莫扎特,我们听贝多芬,对于数学家来说思考数学问题,对于哲学家来说思考哲学问题也能够带来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