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你好:一百种人生活法,只有一种最酷!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57242/0b52f4934d91c71d.png)
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温熏的春光,夏日的风已从远方徐徐而来。一年漏过了三分之一。今天得说一句:五月你好!
四月是个美丽的季节,生而向阳。身边好几位朋友都是四月生人。《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给女儿写的美文,如今让李宇春唱成了歌曲。
四月是个充满变化的月份。身边有朋友离开了体制内。有朋友迅速开了自己的公司。有的朋友还一头扎进对兴趣爱好的经营中。
我呢,最近刚读完一位叫Spenser写的书。他在书里说,一个人在30岁之后还是只有工资收入,那么他的职业规划是失败的。这句话简直给我当头棒喝!
当然作者是从投资的角度,呼吁要建立品牌意识。他认为在当今时代,工资是不值钱的,品牌才是最有价值的。人人可以把自己的能力打造成产品和品牌。就这一点来说,有很多人看了他的书听了他的课,真的给自己打了鸡血。
同样要给青年人打鸡血的还有马爸爸。最近,马云连续说了三次996:第一次说996是福报,引发网友痛骂他“资本家贪婪的代表”;他不得不连发两篇回复,说理性讨论比结论更重要,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和被剥削没关系。
为何一个996会引发如此热议?有网友一针见血:“生活中大概率的情况是:你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最后还因工作996,进了ICU。”
还是韩寒那句: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怎么办呢?
我一直很喜欢趋势大师的大前研一的观点。有人说他的张扬和口无遮拦,不仅让中国人觉得奇怪和惊讶,就在日本甚或整个东方也都绝无仅有。
近年大师潜心研究中国经济,在《China Impact》一书中,他开篇就写道:“中国已经觉醒。”
大师在【专业-你的唯一生存之道】(原书名: Professionalism )中就说,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无法逃避。真正的专业远远超过你知道的。专业不是职业,专业人士更不同于专家,普通人就可以。
我的妈妈就是普通人。前两年我们家想在首府置业,但一时没法决定在哪一块买,又不是刚需,看了一阵楼后大家就把这个决议搁置了。
不久后一天,妈妈给我和弟弟下命令,说赶紧凑钱去买吧。我说在买哪儿呢房子这么多,还没看完呢。她说不用看了,习大大去首府考察时划了一片新区。
于是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赶上了那年国庆第一波抢楼团。如今回过头来看,那片区域还真是楼价涨得最快的,也是规划做得最好的——新加坡式宜居花园。后来我问妈妈,你怎么知道这消息,她说,天天看《新闻联播》呀!
你能想象吗?我妈妈学来的这个专业投资,找中介都不一定能这么快告诉你。因为他可能不看《新闻联播》。
大师说了:如果不能成为真正的专家,便如脚底的米粒,捡起来也不能吃。这话深得我心!
其实,大师本人在回忆他的职场经历时就说过,他当初进入麦肯锡完全没学过商业经营,有如赤手空拳,但凭一腔热情。正是不断的学习,他后来成为多家公司战略顾问,在很多大学开了商业课程。《专业,你的唯一生存之道》则是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连载文章,后来集结成书。
在我看来,大师给我们人做出最好的预见是:专注于当下。分心去想表演结束后的掌声,将会破坏演出,因为那一刻其实还没有到来。想做出最好的表演,就必须全心专注于当下,做到了,掌声自然伴随而来。
大师类似的观点还有:一生能够尽情享受休闲生活的次数毕竟是有限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真正一流的地点,尽情品味休闲的真味呢?
品尝人生真味还有一层意思:不要急。
印地安人有谚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听说印第安人通常赶三天路后,就要停下来休息一天,为的是等自己的灵魂赶上来。
每当有媒体问到汪涵,他对工作和生活是怎么做规划,他总喜欢用这个句子回答;而毕淑敏直接把这个句子,写进了一本书里让人家停一停,去旅行。
正在对自己着急的,停一停,让你的灵魂跟上来。
正在对别人着急的,停一停,让你的灵魂伴侣跟上来。
能够说出“我不急”的,那你最好了。
不要说太晚,也别说没有准备好,当下就是最好的生活。
最后,还得得借用Spenser老师的话,给看到此文的亲们打个鸡血:做个对生活知足的人吧,只有知足,才能幸福;做个对事业贪婪的人吧,唯有贪婪,才能生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