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络循行路线 - 草稿

经络循行路线 - 草稿

作者: 瑜伽潜能瑜伽创始人杨华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19:12 被阅读62次

手太阴肺经

本经自中焦的胃脘部起始,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中府(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正中旁开6寸,云门(锁骨下窝凹陷,肩胛骨喙突内缘)】,走向腋下,沿上臂前边外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外面,下至肘中(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中),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沿大鱼际外缘出拇指之桡侧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列缺)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商阳)。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自食指桡侧端(商阳)起始,沿食指桡侧上行,出走于两骨(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伸拇长、短肌腱)之中(阳溪),沿着前臂桡侧,向上进入肘弯外侧(曲池),再沿上臂后边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髃),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然后向前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向下贯穿膈肌,入属大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过来挟着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挟鼻孔两旁(迎香)。脉气由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于睛明穴,折到承泣穴,四百等,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到人中,地仓,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面部动脉搏动处)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际之间的凹陷处),沿发际,到额前头维穴(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脖颈动脉搏动处),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从乳根(前正中线旁开4寸,第五肋间隙) 穴折到不容穴(肚脐正6寸,正中线旁开2寸),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气冲)。

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气冲),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折到髀关穴下行大腿外前侧,至足三里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注,本支从足三里下行到下巨虚(外膝眼下6寸,外膝眼与解溪(踝关节前中央凹陷处) 连线上,又折到丰隆穴(外踝尖上八寸,外膝眼与解溪连线外开一寸,再向下行】

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足背动脉处) 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上传中,请稍候...

足太阴脾经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胫骨后侧)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下半截是肝经在前面,上半截是脾经在前面),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从冲门(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府舍(肚脐下4.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再经过中级,关元穴,然后到达腹结(肚脐下1.3寸,正中线旁开4寸),大横(肚脐旁开4寸),再到下脘穴),入脾胃,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注:  从腹哀(脐上三寸旁开4寸)转到食窦(第5肋间隙,正中旁开6寸】

从周荣穴(第二肋间隙,正中线旁开6寸)分出络脉到达大包穴(第六肋间隙,腋正中线上)

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本经自心中起始,出来属于心系(心脏周围脉管等组织),向下贯穿膈肌,联络小肠。它的分支,从心系向上,挟着食道上端两旁,连系目系(眼球与脑相连的组织):它外行的主干,从心系上肺,斜走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肢前边,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侧,下行肘节(少海,曲肘90度,肘横纹内测端午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沿前臂尺侧,到手掌后豌豆骨突起处(神门,腕横纹尺侧端),进入掌中少府穴(握拳小指尖的位置4.5掌骨之间)沿小指桡侧出其末端(少冲,指甲根外0.1寸)。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自手小指尺侧端(少泽)起始,沿手掌尺侧缘赤白肉际上行过后溪(握拳,小手指掌指关节处),出尺骨茎突养老穴(尺骨茎突桡侧凹陷),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出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踝之间(小海,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按照处),向上沿上臂后边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贞臑天禀曲外中】在大椎穴与督脉相会,向前进入缺盆(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胚,沿着食道下行,贯穿膈肌,到达胃部,入属小肠。

肩贞:  腋后纹头直上一寸

臑俞: 腋后纹直上,肩胛岗下缘凹陷处

天宗: 肩胛岗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

禀风: 肩胛岗中点上方,岗上窝中

曲垣: 肩胛岗内侧端上缘凹陷中

肩外俞: 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肩中俞:  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它的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颊,到外眼角,折回来进入耳中(听宫)。经过【天窗(横平喉结,乳突肌后),天荣(下颌角后,乳突肌前凹陷中),颧髎(,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听宫】

另一条支脉,从面颊部分出,行至眶下,到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睛明穴,然后斜行到颧部(颧髎)。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离正中线督脉1.5寸,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横平第二颈椎棘突,旁开1.3寸,后发际直上0.5寸),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开1.5寸下行,穿过臀部,会阳穴(骶部,尾骨旁开0.5寸)到承扶穴(臀沟中点),到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阳穴)。

另一分支从项天注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秩边穴,环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委中穴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承山穴,飞扬穴(昆仑直上7寸)到脚踝后昆仑穴,仆参穴(昆仑直下赤白肉际处),再到申脉穴(外踝尖下,外踝尖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处)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

循行部位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状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缘,分出一支进入足跟,

主干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经过三阴交,再从腿后沿,至腘内侧,沿着大腿后侧沿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经过中极,关元和任脉联结!

本经脉直行于腹腔内,从肾上行(肚脐旁开0.5寸),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在腹部离正中线0.5寸,到胸腔离正中2寸(步廊穴以上)】

本经脉一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

本经自胸中起始,出来属于心包络,向下贯穿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在腋下三寸与乳头相平的部位(天池)又向上行至腋窝下面。沿上臂前边,行走在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过劳宫穴,沿中指出其末端(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劳宫穴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关冲)。脉气由此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自无名指尺侧端(关冲)起始,上出于四、五两指之间,沿手背行至腕部(阳池),向上行经尺、桡两骨之间,通过肘尖部,上过肖泺穴(肘髎与肩峰连线上,肘尖上五寸)到达肩髎穴(在三角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再到天髎穴【在小肠经上方,经过岗上窝里的天髎穴】到肩部,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从足少阳胆经后面,前行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在膻中(两乳之间),脉气散布联络心包,向下贯穿膈肌,统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分支,从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经颈至耳后,过天牖(和你平下颌角,乳突肌后缘凹陷处) 和翳风穴,上行出耳上角到颔厌穴,然后屈曲向下到达面颊,直至眼眶下部。

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翳风,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正方凹陷处)进入耳中。出行至耳前,经过客主人(即上关穴)前边,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丝竹空、瞳子髎)。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足少阳胆经

起源于瞳子髎(目外眦0.5寸) 到听会穴  到颔厌穴(头维到曲鬓连线的上四分之一处)到曲鬓(耳前鬓角发际后沿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沿着耳朵一圈(而尖上1.5寸)到达完骨穴(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从完骨沿侧头半圈到达阳白穴(眉毛直上一寸,瞳孔直上),沿阳白到风池绕侧脑半圈。

由颈侧,经肩(过肩井穴,到大椎交会,再过禀风穴),进入锁骨上 窝。

直行脉再走到腋下(液渊穴,折到日月穴,在折到京门穴,再折到五枢穴,再折到环跳穴)!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过阳陵泉(腓骨头前面的凹陷处),光明穴(外踝尖上五寸腓骨前沿)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有三分支;一支从耳(风池穴)穿过耳中,经耳前到眼角外;

一支从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会合于目眶下,下经颊车和颈部进入锁骨上窝,继续下行胸中,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肋到耻骨上缘阴毛边际(气冲穴),横入髋关节(环跳穴);

一支从足背(临泣穴,第4.5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分出,沿第1~2跖骨间到大拇指甲后(大敦穴),交与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腘横纹内侧端凹陷)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

环绕过生殖器,过脾经冲门(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府舍(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4寸处)。再过任脉中极,关元穴!

至小腹,到达章门(第11肋游离端下际)  期门(乳头直下前正旁开4寸,第六肋间隙)  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分支

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之内。

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3

相关文章

  • 经络循行路线 - 草稿

    手太阴肺经 本经自中焦的胃脘部起始,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

  • 经络循行路线

    手太阴肺经 本经自中焦的胃脘部起始,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

  •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手太阴肺经

    一、手太阴肺经 经络有两种循行:体表循行跟体内循行。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学习中医,得知道经络走到哪里,它所顾到的脏...

  • 十二经络循行

  • 身上的疙瘩

    我是一名专业的经络调理师,发现凡是过来调理的客人,沿着经络循行的路线上,基本上都有着或大或小的一些疙瘩,有人说身有...

  • 黄帝内针学习笔记(7):巧记经络

    好几个朋友跟我说,任脉督脉好记,还有十二条经络不容易记住啊! 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熟记经络循行路线,这是黄帝内...

  • 经络循行图——子午流注

    你知道你的夜生活为什么在夜里一两点的时候还很high,一过三点就蔫了呢? 你知道为什么晚上熬夜后,即使第二天上午补...

  • 10月15日任脉歌诀背诵

    10月15日周 经络歌诀背诵 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 《人体营气的运行路线及其循行规律》

    人体营气的循行路线虽与十二经的循行顺序基本相同,但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常规十二经的循行路线是始于手太阴肺经,最终由...

  • 12经络原穴详解: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

    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二经络在脏腑上各有所属,并有各自特定的循行路线。"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络循行路线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qm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