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諵譁-大宗师(7)

庄子諵譁-大宗师(7)

作者: 晓云感恩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2-07-21 23:08 被阅读0次

挑战无极的人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为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

所谓“相与”就是相同,“孰能”,孰:谁,哪个人能做到四件事?

第一:“相与于无相与”,相同在无相中。哪一个人能够做到彼此相同地活在无相之中?那就是不着相,活着的这个生命,一切不着相;不被现状所迷。

第二:“相为与无相为”,光解脱了也不行啊!要能够入世,能够有所作为。虽然入世,还在做一个平凡的人,一切所作所为不着相;因此我们可以讲,道家始终处在出世入世中间。

第三件: “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哪一个人能到天上去?在天上的云雾里去游玩,“挠挑无极”。“无极”又是一个名称,代表无量无边的这个大宇宙,把这个空空洞洞的太空,无量无边的宇宙,用指头挑起来;随便在手里翻转,谁能够做得到?

第四个: “相忘以生,无所终穷。”能够忘了这个现象界的生命,“相忘以生”,忘记了现象界的生命,“无所终穷”,抓住了生命一个真正的主宰,无量无边,无尽无止。

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为友。

三人彼此看了看,笑了一笑,三个人自己心里懂了,所以三个人做了好朋友。


方外人 方内人

莫然有闲(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待事焉。

忽然之间,过了一段时间,结果“子桑户死”,还没有埋葬,孔子听说了,就派他的学生子贡去看看“待事焉”,有没有什么事情要办。

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子贡进去一看,那两个朋友坐在旁边,既不流眼泪,也没有什么难过,在唱歌呢!或者编曲,或者弹琴,唱桑户啊,唉呀呀,你总算回去了,可怜我们两个人,还在当这个人!

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请问,人死了,你不流眼泪鼻涕,还唱歌,这个合礼吗?两个就面对面笑了。你还懂得礼啊!礼是什么意思啊?你懂吗?

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彼何人者邪?

他们两个是什么人啊?他们两个修到了好像满不在乎,一切皆空,甚至于把人的生命形体形象都丢掉了,一天吊儿郎当。在死人前面唱歌,颜色不变,还很高兴的。“无以命之”,我这就不懂了,老师啊!“彼何人者邪?”他们是什么人啊?

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孔子说:你不懂,他们是方外人士。方就是范围,他们已经超过了一切的范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们游方之外,跳出物理世界一切范围,什么都不能拘束他,所以叫做方外。像我嘛,还在这个范围以内。

圣人看生死问题

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

方之内与方之外不同,他们已经得道了,结果我刚才忘记了,还以世俗的观念,叫你跑去给他办丧事吊丧,惭愧惭愧!

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炁。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他们是得道的人,“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这个天地赋予一个生命做成一个人,所附的人体是个累赘;现在这个人死了,累赘已经解脱了,“游乎天地之一炁”,回到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的那个“炁”中。那个“炁”不是空气的气,等于现在讲的本能、能量,回到那个里头;所以他们对于现有形体的生命,看成是身上长的瘤子,应该割掉的。他们认为死啊,是把这个癌瘤割掉了,痛快得很呢!所以他们是这样一种人。“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他们已经解脱了生死,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也没有先后,一切都是很自然。

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

假于异物托于同体”,我们的生命不在这个肉体上,躯体是我们机械。至于使用这个机械人的时候,“忘其肝胆,遗其耳目”,什么内脏一切都忘记了,眼睛、耳朵也忘记了。“反复始终,不知端倪”,就像一个圆圈一样,没有开始,没有结束。

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这些人,对于世界红尘里的事情,早就得了解脱,得了真解脱是真逍遥,“逍遥乎无为之业”。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等于空,空不是没有,这个虚空里头,有无比的财富,雷哪里来?电哪里来?是虚空里头来;电是最大的财富,这不过是虚空里头含藏的一种而已!尚未发现的还多着呢!无为里头有大有为。所以他们“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你去给他讲世俗的礼貌,去吵死者,他们怎么接受嘛!“以观众人之耳目哉!”世俗的礼貌是给一般人看的,大家都在虚伪敷衍,这些人才不做这种虚伪事,没有时间虚伪敷衍。


子贡、孔子都命苦

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曰:丘,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曰:敢问其方。

子贡问孔子,那你算什么呢?孔子说我啊,上天给我的刑罚是受罪的,所谓“天之戮民”,等于说被天杀戮,活受罪。

子贡问:敢问其方

鱼忘水 人忘道

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

鱼在水里,不知道有水,道不须去求,人本身就在道里头活着。

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

孔子提出两个原则,一个人生活在道中,不知道有道,等于鱼活在水里,不知道有水。再引申来讲,鱼需要水,所以我们养鱼的时候,“穿池而养给”,故意挖个池塘放进水,才养得住鱼。人呢,本来有道,道本来在人这里,可是人自己找不到,就像鱼在水中看不到水一样,怎么办呢?“无事而生定”,真正打坐修定,就是说你的心里一天到晚觉得无事,心中无事嘛,就真正得定了。所以孔子这一句话,把修道的方法也告诉你,“无事而生定”。

真正的定,所谓做到无事,是于事无心,于心无事;这才真得到定了。定啊!并不是说你万事不管,盘腿坐在山上,心中无事那叫道;那个是半吊子道,半道;要于事无心,能够入世做事情,心中没有事,这就是工夫了。一天到晚地忙,可是心中没有事,于事无心,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过了就没有了;于事无心,于心无事,心中不留事,这样才是真做到无事。无事嘛,就是定了。

敢问其方,那么就要有定,有静定,而认得自己本有的道。因此孔子作一个结论。

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又进一步了,开始说养鱼,必须要挖一个池放下水,给鱼在里头悠游自在。修道,必须要做到心中无事,才生定。进一步呢,等于鱼在水里头,不知道有水,水也不觉得有鱼了。真得了道的人,不觉得自己有道;“相忘乎道术”,得了道的人,忘了自己有道;

天之君子 人之君子

子贡曰:敢问畸人。

“畸人”就是一个怪人,单独,超乎常情的人。

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畸者就是奇数,阳数为之奇,所以,得道人的行为与众不同,称为畸人。孔子说,得道的人为畸人,阳数充满,是纯阳之体,与人不同。“畸于人而侔于天”。他是不合于人世间要求的人,但他是合于天道。下面孔子有个结论,这个不光是讲修道,是讲做人的道德,人生哲学。

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那些认为自己是君子,是了不起的人,在上天看来是个小人。实际上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往往不合于世法,被世俗看起来,很讨厌。但是你要知道,不是全才的人,不够格为大宗师,庄子所引的这四句话,不是指大宗师;如果是大宗师的话,是天之君子,也是人之君子,那就是有圣人之才,也有圣人之道。这里是讲,有圣人之道的人,无圣人之才,所以处世都是不高明的。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一起结为朋友,说:“看谁能够相交于无心无肺,相助于无所作为?看谁能够登天穿雾,超然万物之外,遨游太虚,忘掉生死的区别,没有止尽?”三个人相视而笑,彼此心意相通,于是成为契友。

漠然之中过了不久,子桑户死,还未安葬。孔子听说了,派子贡前往助理丧事。只见那里有的编曲,有的弹琴,相互唱和道:“哎呀桑户啊!哎呀桑户啊!你已经返归本真了,而我们还寄寓在人间啊!”子贡快步向前,问道:“请问面对死尸歌唱,这符合礼仪吗?”

二人相互看了看,笑着说:“这种说法哪里懂得礼的真意?”

子贡回去后,把此事告诉了孔子,说:“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修行却不讲礼仪,把形骸置之度外,对着尸体唱歌,脸色全无哀色,真是无法说清。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他们是生活在尘世外的人,而我却是生活在尘世内的人。尘世外与尘世内是彼此不相干的两个世界,而我竟然派你去吊唁,这是我的浅陋啊!

他们正在和造物者做朋友,而游于万物之初的浑沌境地。他们把生命看作是附着的肉瘤,把死亡看作是肉瘤的溃散。像这样子,又哪里知道生死先后的区别呢!假借于不同的物体,寄托于同一个身体;忘却内部的肝胆,遗忘外面的耳目;让生命随其自然而生死循环,不去追究它们的头绪;无所牵挂地神游于尘世之外,逍遥自在地遨游于无为太虚之乡。他们又怎能心烦意乱地拘守世俗的礼仪,以此让众人来观看听闻呢!”

子贡说:“那么先生是依从方内还是依从方外呢?”

孔子说:“我是个摆脱不了方内桎梏,终究要遭天道处罚的人。虽然如此,我与你还是向往着方外之道。”

子贡说:“请问有什么方法吗?”孔子说:“鱼儿相互追寻水源,人们相互向往大道。相互寻找水源的,挖个水池来供养;相互向往大道的,无为而逍遥,心性安祥宁静。所以说:鱼儿游于江湖就会忘掉一切而悠然自乐,人们游于大道之中就会忘掉一切而逍遥自在。”

子贡说:“请问不同凡响的异人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说:“异人是异于普通人而顺合于自然天道的。所以说:天道所视的小人,正是俗人眼中的君子;俗人眼中的君子,正是天道所视的小人。”)

():此段来自另一本参考书

相关文章

  • 庄子諵譁-大宗师(1)

    大宗师第六 《大宗师》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是讲,人由出世的修养而超凡入圣,完全解脱,等于是《庄子》前三篇的总论。一...

  • 庄子諵譁-大宗师(2)

    用兵的原则 《大宗师》是讲先有出世的成就,就是所谓得道了,内圣成功了,内圣以后外王。并不是说得道的人同这个世界没有...

  • 庄子諵譁-齐物论(7)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 ...

  • 读庄子諵譁

    欲得不得。欲失不失。得失之妙,何以参透。方知我心空,而世人心不满,他心必扰我心,如我心尽色,五彩之妙,而世心空无只...

  • 唯道集虚:从驱逐烦恼到充盈活力

    ——读《傅佩荣讲庄子》 南怀瑾在《庄子諵譁》说,人在烦恼中最好读《庄子》,可以寻得解脱,傅佩荣亦以此切入,解说《庄...

  • 【南怀瑾老师】话说人的一生

    话说人的一生 本文摘录自 《庄子諵譁》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这几句话...

  • 【南怀瑾老师】道家用以拨乱反正的是什么?

    道家用以拨乱反正的是什么? 本文摘录自 《庄子諵譁》 《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及《杂篇》。《内篇》只有七篇...

  • 听南怀瑾《庄子諵譁》有感

    鲲鹏展翅几万里, 蝶飞三尺亦为奇。 若要高飞逍遥游, 深厚涵养等风来! 2018.6.1 ​​​

  • 《庄子諵譁》 读书笔记

    这本书其实和《老子他说》系列是一起购买的,但是看完老子后就懈怠了,一直到最近才拿起来阅读。 人都说读史书要在人生低...

  • 庄子諵譁-齐物论(1)

    齐物论第二 《齐物论》讲万物皆齐,皆没有差别。 这一篇《齐物论》所讲的,是我们人如何从物理世界的束缚中解脱,而到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諵譁-大宗师(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qv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