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蕴含着如水般的温和而博大的教育力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于不经意间滋润学生心田,启迪学生思想,培植学生心中向真、向善、向美的种子,向着光明生长。
环境优美润心灵
环境的影响是一种静态教育,对学生会产生不着痕迹地熏习和濡染。教室的一草一花、一书一桌都是教育的载体,发挥着无声的教育作用,营造出教育的氛围。教室环境之美,美在“净”、“静”、“进”“竞”。你看,上课前,同学们都会按照各自分工,齐心协力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自习课,同学们埋头学习,教室里鸦雀无声;闲暇时,同学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阅读书籍,充实自我;课堂上,同学们你争我抢,竞相发言。窗台上的绿植生机勃勃,展现生命的活力;黑板上方的“向着光明成长”,督促同学们文明向上;后墙上的“许愿树”收藏着同学们的美好愿望;侧墙上的荣誉证书见证同学们奋进拼搏;图书角的书籍诉说同学们阅读经历。把教室打造成一个“诗意的地方”,同学们置身其中,慢慢地学会进取拼搏,学会文明礼仪,学会谦让和谐。
丰富活动提素养
没有了活动的教育,就如死水无澜。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挥,素养得到提升。你听,一阵阵洪亮的诵读声从教室传出,那是同学们正在准备经典诵读的节目;一个个肃然的表情,认真地聆听解说,那是同学们清明参加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那是同学们在敬老院参加志愿活动;一声声有力的表达,那是同学们正在开展班级辩论会。借助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按照学校安排,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根据课程要求,设计主题鲜明地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了集体凝聚力,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学生活力,全体同学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严于律己,争做文明中学生,达到了活动育人的目的。
激扬文字抒情怀
在师生共同成长的日子里,我们叙写事情,抒发情感,用文字的力量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涤荡思想,润泽心灵,融洽情感,共同成长。我让同学们写每日一记、班级日记,一事一议,用细腻的笔触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班级成长的方方面面。春花秋月,餐前饭后,欢愉痛苦,诗书茶画,课堂课间,教室宿舍,网络热点,时政要闻,都是写作的素材,同学们或评或议,或抒怀或感慨,表达观点,发表看法,其内容丰富,情感真实,语言灵动,趣味良多,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作为老师,我也会参与其中,每一级新同学到来,我会用他们的名字编出一篇文章,表达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一周写一篇班级日记,关键时间给全班同学写封书信,不断地激励他们。利用文字的独特魅力,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找到情感的栖息地,让同学们在文字的美好表达中获取进取的力量,感受生活的美好。
身正为范励志行
有人说,学生是家长的影子,其实,每个学生在与教师长期的相处中,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论语》中有句话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就是告诉我们,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无形中产生的教育效果会更加美好。作为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表面形象,穿衣打扮简洁优雅,语言表达文明风趣,处事公平令人信服,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作为教师,更要注重自我素质的提升,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位喜欢读书、学识渊博、风趣幽默、充满智慧、师德高尚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让学生耳濡目染,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向真向善向美,励志前行,完善自我。
柔弱的河水会让鹅卵石臻于圆滑美丽,无声的教育会让学生品格温润美好。做一位热爱美、创造美、维护美的教师,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教育的征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