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尽头是夜,无眠的终点是什么?
不需要安慰,不需要鼓励,不需要关怀,不需要帮助,为了满足父母满满的虚荣心,她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小学开始,独自一人上学,下学,无论刮风下雨,白雪皑皑,还是身单力薄,感冒发烧,只为了一个信念:让母亲开心。她努力学习,执行着父亲早早定下的军令状,为的是让他满意而免去对母亲的大呼小叫。为了母亲,她可以6岁起,想方设法做家务;她可以绞尽脑汁编笑话博母亲一笑;她可以省吃节用,给母亲买她爱吃的;她甚至可以为母亲牺牲自己的生命……
日复一日地围着母亲转,渐渐地忘记了自己。时光荏苒,她到了大学,也许一直在那样的环境下,塑造了一个比同龄人都成熟的心境,看得清世间的是是非非,也体味了不少人情冷暖。一刹那,她意识到父母亲那种让自己愕然、畏惧、恐慌的相处方式是一种常态,是他们正常的生活方式,她释然了,同时也迷茫了,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要坚持为母亲的快乐而活,她不知道自己前方的道路该何去何从,她甚至不知道没有了母亲的精神支柱,她在世界上存留的价值是什么……在以母亲的喜乐为指引的途中,她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自强,学会了高傲,学会了霸道,更学会了隐忍,可是,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爱好什么,擅长什么,只知道讨厌那些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的人,不仅仅是讨厌吧,甚至恨之入骨,令人发指,面对这样的人,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沉默。
她开始反思自己,并暗暗发誓将命运的长鞭紧紧握在自己手中。她开始广交朋友,彻打心扉;开始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也开始了独揽大局,尽管风光无限,光鲜亮丽,但每每暮色降临,烟花易冷时的凄凉侵入骨髓;人总是忘乎所以,放浪形骸,当一切浮华都成为过去时,繁华也就悄无声息了,只留下本本真真的荒芜。
人往往在难以活下去的时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而在容易活的时候不安分地活。
自己的主体地位拔升了,她的注意力从别人身上转移到了自己,开始考虑自己为什么活着,为谁而活,活着的意义何在;也许正像《我与地坛》中那样: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所以,她深深的知道:活着是自己的一种选择,既然选择了活着,为什么还要痛苦的活着?她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尽管,自己不是圣人,不是救世主,至少可以让自己周边的人快乐,就这样,她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活着,是一个充满了无穷力量的词,其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和承担,去忍受现实给我们的幸福、苦难、无聊和孤寂,去承担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和命运所赐予的使命。她,开始步入人生的第三个阶段……
春花秋雨,夏荷冬梅,在这静致安好的岁月里,愿她晴天相伴,快乐相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