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坨

作者: 什么东西wasssup | 来源:发表于2016-12-06 20:20 被阅读0次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武汉、荆州,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江陵等地的汉族传统小吃。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武汉、荆州,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江陵等地的汉族传统小吃。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外焦里嫩,色泽鲜艳,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满嘴芝麻香。

    欢喜坨的来由一

    1930年代,汉阳棉花街有一家沔阳人开的店子,专做“欢喜坨” 。用糯米粉和水搓成圆球,裹上芝麻,温油下锅慢慢炸黄,起锅后倒入另一口有饴糖的锅中翻炒,再起锅,转入铺满芝麻的箩筐内簸几簸,欢喜坨就做成了。

    它形如核桃、外酥内软、甜而不腻,是当时流行的早点,沿街叫卖的小贩称它为“白糖欢喜坨”。

    这段文字来源于武汉一本饮食杂志,它真实地记载了沔阳欢喜坨打进省城大市场的过程,可以证明欢喜坨的发源地就是沔阳。

    沔阳人一般把逗人喜爱的小孩称为欢喜坨,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才把食物喊成欢喜坨吧。

    欢喜坨的来由二

    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

    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

    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

    后来,随着人们饮食口味上对油重、量大食品的冷落,欢喜坨渐渐退出“主流早点”的行列。

    但是武汉的大厨并不愿放弃这一份热气腾腾的美食,于是对它进行改良。

    改良后的欢喜坨,面粉和芝麻的选料更讲究,“个头”增加了一倍,且由实心变成了空心,看着大气,吃着精致,且酥糯爽口。还有了一个雅气的新名字——大麻元

    2004年,武汉明星花园酒店就是以这种“大麻元”申报“中国名点”,获得成功。

    随后,大麻元在江城大、中型酒店就得宠起来,其价格由过去早点摊上的每个5角,变成了每份(12个)14元左右。

    现如今,街头巷尾欢喜坨的身影更难找了,市价也涨成了一块五一个,有时候我们真要感谢那些街上的小摊贩,是那些阿姨伯伯手中,做出了最接地气的“武汉味道”,哪天他们不做了,我们的早点美味里就又少了一样珍品。

    好在欢喜坨的“上层路线”走得不错,在馆子里合家吃饭或宴席酒席的时候,总免不了点上这么一盘热气腾腾的“团团圆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欢喜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wr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