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是《战国策》里的一篇寓言,讲的是,某羊主人发现羊圈破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赶快把羊圈修好,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然后,第二天羊又少了一只。他很后悔,把羊圈修好了,再也没丢羊。后人比喻为,做事出了错要马上查找原因,补好漏洞,以防类似的损失再次发生。
XX事故后,张总经理提出要建立安全管理逆向思维,要“亡羊补牢”,及时吸取其他单位和自己单位出现过的问题教训,制定措施进行补救。“亡羊补牢”的典故,大家耳熟能详,很多管理人员也经常在安全管控上提出这样的要求,亡羊补牢未必晚。但从另一个层面讲,事故发生后的补牢虽然重要,但损失毕竟造成了,如果在“亡羊”前,多做一些准备性的工作,即“补牢”又“捕狼”,是否能实现更好地效果囊?
亡羊补牢。煤矿生产,安全为天。安全生产无小事,关乎我们生命财产安全,如果因一时的疏忽懈怠,对明知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就往往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重在预防,切不可等到“亡羊”后,才去补强安全防范的“牢”。亡羊捕狼。安全管理既需要被动地防御“外敌”,又需要主动的“出击”。举个例子,就以煤矿最简单的系安全帽带为例,不系安全帽带的行为就好比一批饿狼,我们即要强化防御能力,更要主动出击,用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震慑这样的“饿狼”。
其实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绝对“不亡羊”的“牢”也是没有的,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将管控措施做到位,即“补牢”又“捕狼”,才能将“亡羊”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