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少不更事,焉能不败

少不更事,焉能不败

作者: 昌平老刘 | 来源:发表于2021-08-08 10:56 被阅读0次

假如朱允炆在登基为帝的那天,知道四年以后会被四叔干掉,他该会怎么想?

朱允炆登基没多久(甚至应该说没几天),就开始了对各个皇叔的夺权处理,他们知道燕王朱棣实力最强,也把朱棣当成了头号需要处理的劲敌。按照朱允炆与谋臣的看法,需要先剪除燕王羽翼,也就是说从那些不怎么强的开始,别人差不多了,才要对朱棣动手。

登基的第二年,朱棣到了南京。史书记载,朱棣行动上很不得体,走上了只有皇帝才能走的路。什么身份走什么路,古代是有规矩的,那绝不能错。就像询问九鼎的尺寸大小,本身是一件越礼的大事,说明有不臣之心。

据说没人告诉朱允炆,也可能有人说了,朱允炆没有追究。不管怎样,这里十足体现了朱允炆的少不更事。

打算削藩,已经成了当时朱允炆的“国策”,并且这个国策已经开始了行动,比如周王等,已经被干掉了。一开始没有对朱棣动手,是担心他势力强大,万一造起反来不容易控制。现在朱棣到了南京,那就是龙困浅水虎落平摊,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么让朱允炆白白浪费了。

不管朱棣走路不合规矩是不是报告给了朱允炆。最起码朱棣来南京,朱允炆是清楚的。按照常理,一个潜在的对手,应该时时处处盯紧了,一旦出现机会,绝不错过。朱棣来南京了,别说还犯了大错误,就算什么事情也没做错,也要想方设法给他找点错误,找个借口把他拿下,这才是封建帝王应有的基本素质。

可是什么都没有。不但当时没有对朱棣做出任何反应,朱棣返回北京以后没多久,上书说自己身体不好,儿子们都在南京没人照顾,希望能把几个儿子给放回去,朱允炆居然又同意了。

虽然朱棣的三个儿子没有朱棣本人值钱,但是怎么着也会让朱棣有所顾忌。毕竟虎毒不食子,父子连心。儿子在别人手里当人质,老子总得考虑下嘛。这么好的一张牌,朱允炆再次拱手送出。

第三个问题,就是那个不得承担杀叔名义的命令。两军对垒,俗话说刀枪不长眼,误伤情况实在不可胜数。可是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朱允炆,就能够下达这样可笑的命令。朱棣在后来交战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利用这个命令,自己孤身断后,让朱允炆的部队心有所忌,从而让朱棣多次反败为胜。

整体来看,朱允炆缺乏做皇帝的基本素质。从做事的能力来讲,还不如普通市井小民。其实,这不仅仅是朱允炆个人的问题,而是他所拥有的整个决策集团的问题。齐泰也好,黄子澄也好,正应了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老话,白白断送了朱允炆的大好江山。

更进一步,这也是朱元璋晚年的错误。朱元璋缺乏识人之明。大概是因为步入了老年的缘故吧。壮年时期的朱元璋,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齐泰与黄子澄,都是朱元璋给朱允炆选择的辅佐大臣,朱元璋没有看到他俩只会纸上谈兵的缺点,以为自己的孙子在他俩的辅佐下能够长治久安,这样的重要误判,才是后来导致朱允炆集团失败的根本原因。

当然,朱允炆本身的无能,是最终失败的最后因素。如果自己强大,自己知道怎样才能真正巩固自己的皇权,又怎么会失败呢?!

相关文章

  • 少不更事,焉能不败

    假如朱允炆在登基为帝的那天,知道四年以后会被四叔干掉,他该会怎么想? 朱允炆登基没多久(甚至应该说没几天),就开始...

  • 笑傲江湖三十

    权位如色,也必诱人 身在江湖,不能由己,当挺身而出。 如此行事,焉能不败。 哈哈哈,送礼有效

  • 4月3日 晴 周一 有霾

    读资治通鉴,看到楚汉争霸,觉得项羽焉能不败。刘邦手下能人众多,谋士有张良运筹帷幄,大将有韩信独当一面,猛将有...

  • 焉能入眠

    夜雨扰梦,深夜无眠,非无倦意,高枕随忧 好想在一个月朗星明的夜晚,深深入眠,不听窗外蛙声虫唳,不看远方车水马龙,若...

  • 中国梦

    焉能大成

  • 《通鉴》的另类读法(40)‖胆小如鼠,焉能不败

    文/澧之谣 《资治通鉴》原文: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

  • 少不更事

    以前刚出社会那会儿,啥也不懂,也没有什么长远计划,整天就想着去哪里玩,去哪里吃,哪里有妞泡。 上班也不爱上,挨了领...

  • 少不更事

    有什么能掩饰你的心事重重 月下的风已吹破了云彩 柔软的睫毛也随之起伏 有谁能抵挡从记忆中吹来的风 发出的声响引起莫...

  • 少不更事

  • 少不更事

    1. “虞洋,今天开学,早点去学校看看老师和同学们,和他们说说话。”他爸边洗漱边和虞洋说。 “有什么好看好说的,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不更事,焉能不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zn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