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6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学会没学会,不是老师认为的。

06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学会没学会,不是老师认为的。

作者: 岳洋芊里 | 来源:发表于2021-02-01 22:24 被阅读0次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只要带十条干肉来当见面礼,没有我不教的人。”

孔子教人是有教无类的,也是因材施教的。

所以,孔子教学是“收费”的,这是为什么呢?一来,这就是一个门槛和理由吧,只要你愿意给我“付费”,我就教你,有教无类。二来,孔子的影响力真的是太大了,如果“造反”的话,鲁国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孔子以“收费”的态度表明,自己只是为了赚钱,并不是为了“谋逆”,这是孔子的一个生存方式,是一股教育力量,而不是在积蓄一股政治力量。

所以,孔子当时就已经开启了“有教无类”的知识付费模式。

可是,“有教无类”,在当今社会,已经很难了。因为各个学校都在争取升学率还有优秀的口碑,以至于很多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失去了受教育的资格。清华大学为什么优秀呢?因为他招进去的学生就是那最顶尖的0.1%,所以,到底是学生成就了清华,还是清华成就了学生?所以,真的很希望现在的老师或者校长,能够好好的传承孔子的“有教无类”。

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其实我们在某些程度上,也都是别人的“老师”,所以我们对于不同的人,要采取怎样的“影响方式”,也是需要琢磨和研究的。

另一方面,也让我想到了,现在讲的,免费的目的终究还是为了收费。所以,如果我们现在想赚钱,那就认认真真诚诚恳恳去用赚钱的目的去做事,而不是想赚钱却不好意思说赚钱,这样反而谁都尴尬。

虽然这句话在讲孔子以“赚钱”来表明自己并非政治目的的思想传播,也是在阐述“有教无类”对于社会教育的影响之大,但是我还是放在自己身上,意识到了【个人品牌的付费意义】。

首先要有内容,其次必须要付费,为什么?因为生存和发展。

其实,这也就是需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而且是让他人能够接受的理由。比如说益伴的付费和全返的模式,其解释方式便是:收费,是因为我们值得(内容好);返还,是因为你们值得(坚持学习)。所以,这个说辞,真的需要好好研究,如何让他人乐于接受并认可。

当然啦,付费要看你的内容是否值得,而我们自己,更要考虑更多的附加值。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学的过程中,不到苦思冥想时,不要去提醒学生;不到欲说无语时,也不去引导他。已举一例却不能理解其他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多说了,先让他自己想想。”

老师教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好比“啐啄同时”。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如能够对应到当今的就是“翻转式教学”。也就是要把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到了极点,再去点播、启发他们,这个时候,学生的收获才是最大的。

孔子希望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如果没有学会举一反三地话,孔子便不再重复了,而是让他自己去想,自己去琢磨,然后琢磨到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也就是要让学生对“怎么学不会”或者“好想学会”产生求而不得的“痛苦”,《认知天性》里说,只有人的大脑产生了摩擦,才能对一个知识、一个事物产生深刻的接纳和认知,所以,如果不让大脑充分感受到“痛苦”,对于不会的东西,讲再多作用也不会很大的。

所以说,我们在教别人的时候,也要启发他们的举一反三。我们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对于有用的东西,再难也要攻克克服,而不是困难就跳过,我们就不学了。

这在我学板绘的时候深有感受。一开始的时候要学习很多枯燥的基础知识,机器不听话,手法也不会,真的很磨性子。而且还因为要学画画,把PS的基础课程也学习了一遍,很多年前买的手绘的小课程也学习了一遍。摸摸索索大概经历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但就是因为喜欢,所以坚持了下来,现在感觉机器也听话了,手法也有底了,而且不急不徐,觉得这是可以学习一辈子哪怕没有成绩也能够让自己愉悦与开心的一件事情了。也找到了价值感和坚持下去的意义。

而这些,如果没有最一开始的那些困难,又怎么能具备今天一看便知如何操作的能力呢。

今天樊登读书运营学院开营了,我报名了“活动官”和“内容官”的职位,原因是发自内心的恐惧和抵触,恐惧麻烦,抵触麻烦,所以,为了克服这种恐惧和抵触,我选择了硬上弓,因为我知道,对付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直面它。

所以说,在孔子谈教学的内容里,我们也能寻找到自己学习的方法,这应该也算是会“举一反三”了吧。

相关文章

  • 06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学会没学会,不是老师认为的。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只要带十条干肉来当见面礼,没有我不教的人。” 孔子教人是有教无类...

  • 评价语使用的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并不是所有的回答都需要评价。收集反馈信息时,学生争论交流时,老师负责传递发言接力棒。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https://baike.baidu.com/ite...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几年的教育理念愈来愈倾向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中讲道:“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人的情绪也如同火药一般,当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么是爆炸,要么是自燃。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心情有些沮丧,上课上砸了! 说起来好惭愧,跟着宗大师学了那么久了,直到今天教研,才真正弄懂了单元导...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有时候跟别人讲道理的时候,总会给人一种“卖弄”的感觉。对方表面上迎合,很可能内心已经在抵触了,这样,讲了也白讲。 ...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6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学会没学会,不是老师认为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zs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