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在婆婆家楼下偶遇了一位老师。我报出名字,他大约想了几秒,总算想起了我。老师教过那么多学生,见过那么多不同面孔,记不得都是常事,记得是幸运。
和老师从十几年前的风,谈到今日的云。时间长着两根竹竿腿,怎么追都追不上,就像抓不住的风,触不到的云。我有一些小幸运,遇见了老师,和旧时光打了个照面。
老师还是当年的老师,老师如今还是老师。十几年,时间隔山海,师心未变。
小时候的我,也有过一个教师梦。那时,对于物质生活匮乏的我来说,教师是个“高大上”的职业。当了教师,就意味着可以住好一点的床铺,吃好一点的饭食,穿好一点的衣服,这些所谓的“浮皮潦草”的东西的吸引力一点都不弱。小孩子还有一点虚荣心,觉得当了老师就能昂首挺胸,走路带风。即使大风刮来,二八分在风中凌乱,也能淡定地从学生身边走过,不带走一粒灰尘。另外,“钱多事少离家近”也是一层原因。
放到今天看, “钱多事少离家近”是无稽之谈,十个老师九个累,还有一个“硬咯吱的了”。之所以有此等想法,是因为读小学时有此等实例。那时有一位语文老师,讲课别有“套路”。上课进门,打开课本。先读两遍课文,然后叫学生把课后生字一个字写十遍,这节课就完事儿了。剩下的三十分钟干什么?老师在讲台磕瓜子、嗑麻子,坐等下课。如若现在还有这样的“吃瓜”老师,不仅学校和教育局会给他点“果子”吃,学生和家长也会让他“下课”。但这个“吃瓜套路”深深诱惑了年少无知的我,让我觉得教师生活是那样“简单美好”,轻松得让人想哭。
后来,随着年级的递进,目睹了诸多“拼命三郎”。有的谈笑间就将整节课讲得通透,有的层层分析循循善诱,有的厉害到没有任何一道题能难倒,有的彻夜分析学生成绩,有的不分星期礼拜辅导学生……他们给了我走向远方的梦,却让我的教师梦渐渐“破碎”了。且不说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三尺讲台下要付出多少,岂是我这种“吃瓜群众”能胜任得了的。
我是打心眼里佩服“拼命三郎”的。传道、授业、解惑,想要做好一样就很难了,何况是三样。我中学时的一位老师,那些年意气风发,讲课激情澎湃,唾沫横飞,深受台下“水军”喜爱。课下,他亦是好师长,什么烦恼到了他那里,最后都变得云淡风轻。他的日常就是在学校做事,从无疲累之态。他便是三样都做到的,这样的“三郎”在业界恐怕也是难得。
我最佩服的其实不是拼命不拼命,而是不论过了多久,无论身在何处,仍在为最初的梦想作注脚,驰而不息。多年过去,我的那位老师生了白发,但风采依旧,仍葆有初心。他说,上课前无论他有多么糟心的事,只要一登台便什么都忘了,只一心投入课堂中。初心最是难得,最是滚烫。那些在岗位上燃烧热血,从未动摇过初心的老师,是值得岁月的回馈的。
这些年,我身边的不少亲友做了老师,他们谦称自己为“教书匠”。匠人只要有匠心,便是好的。没做成“教书匠”,做个有匠心的他行匠人也好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