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学生时代,上学这事真是又苦又累,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对我来说,是费时费力还学不会学不好的东西。再怎么点灯熬油,一点儿成就感也没有,还经常挨打受骂,以泪洗面,面对自己寒酸的分数苦不堪言,学历更是羞于启齿。除了“又懒又笨”这四个字,就没法解释我怎么会有这么可怜的成绩单了。
是什么让学习本身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如今作为一个母亲,看着自家的儿子每天发奋图强,努力学习的样子真是稀奇,经常忍不住思考和寻找,到底是什么,让这孩子如此的喜欢上学,忙忙碌碌还能乐此不疲?
这个周五接他回家,路上听他滔滔不绝。既有社团活动的快乐与惆怅,又有课程紧张的急迫与压力。还自我总结:心态不错,接受现实。
柔道运动让他筋疲力尽,摄影社让他拓展视野,动漫社让他兴奋不安,绞尽脑汁。他说五天里,两天没吃午餐,一天晚餐泡面代替,就因为时间紧迫不够用,实在太忙了。午餐不吃是为了写完一篇千字以上的英语作文和招募动漫社团员,晚餐不吃是要背完这周自定的单词量。
我说他可以拖一拖,周末再做。他说不行,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当天就得做完当天的事,不然越积越多。问他是“想做学霸”吗?他回答:“不,是学习本身就让我快乐又充实。身体上的累,睡一觉就好了。”
这不,周末一大清早,我爬起来的时候,儿子早已伏案而坐,忙碌已久了。我真是汗颜,也在反思中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是儿子比我聪明吗?是学习环境比我那时候好吗?是他摊上好老师了吗?还是我没遇到像我和他爸这样开明的父母?
是什么让学习本身成了一件快乐的事人活这一辈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驱动?
弗洛伊德说:人生就是要追求快乐,内在的驱动力是性。
阿德勒说:人生是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内在驱动力是自卑。
而从集中营走出来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则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发现生命的意义。
最简单的例子:你在辛苦工作的时候,你在抚养孩子的时候,苦和累是常态,为什么你能挺下来呢?为了公司上市,为了孩子成人,反正你心中一定有一个非凡的意义。
传奇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自己走出集中营后才知道,自己的父母兄弟,甚至新婚的妻子都惨死在了纳粹的集中营。而他不但坚强的活了下来,而且愤然用了九天就写下影响世界的心理学名著《活出生命的意义》。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他的观点:
他认为,人只有在超越自身时才能理解自己。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能超越自身的局限,使自身的存在充满意义。
人类的生命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仍有其意义。这种无限的人生意义,涵盖了痛苦和濒死、困顿和死亡。我要他们决不能放弃希望,而该坚信目前的挣扎纵然徒劳,亦无损其意义与尊严,因而值得大家保住勇气、奋斗到底。
他67 岁领取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 岁时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并到世界各地演讲推广“意义治疗”法。
他发明的临床心理学“意义治疗”,基于一个洞察:“目标”和“意义”作为抵抗沮丧及一系列焦虑失调症的保护性因素,能够有效地促进精神健康。
丹尼尔.平克,著名的未来学家,趋势专家,他被称为21世纪商业思潮的拓荒者。他的书《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也提到:第三种是意义感。
意义感其实就是对应的马斯洛需求定理的最高层,自我实现。在未来,意义感会变的更为重要,所有有才能的人都会追求自我实现,要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学会把自己做的事情嫁接到一个很伟大的目标上就很重要。
教主沃伦也很有说服力地指出,目标能带给我们的生命一种“能量”和“复原力”。持续不断的能量正是源自目标当中的信念所带来的激励。
心理学家邦妮·贝纳得,她发现那些在困境中能够迅速适应的儿童有四个关键的特质:目标感(超越当前,追求更长远的目标)、自主性、社会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技能。在这四个关键特质中,目标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正是由于目标感的驱使,孩子们才有了去构建其他几项特质的动机。
正如罗尔德·达尔所指出的那样 :
“激情”跟生理本能和原始的情绪要素同样,都根源于深层的大脑系统。但是“激情”会和人类最高层次的努力紧密相连:对“创意”和“理想”的激情、对“美”的激情、对“艺术”和“音乐”的激情,还有在运动、商业或政治上取得成功的激情,对人、事、物或爱好的激情等,都能够让人产生一种超然的感觉。青春期燃烧的激情完全可以用在更健康的地方,服务于更高水准的目标。
借由“目标”的存在,有目标感的年轻人,不仅可以规避自我毁灭行为的风险,更是可以展露出明显积极的态度,激发自己对认识世界的渴望。
“目标”可以把人引向一种自我满足。有了人生目标的人,会不再关注自己如何,而是沉迷于手头的工作或者待解决的问题。当他们集中全部的心力去解决一个问题时,会发现自己其实拥有着以前从未认识到的能量:没有尝试用过的天赋潜能、新的技能、未开发的精力储备。
当他们朝着目标迈进的时候,会有一种由衷的兴奋感,忘记每天的忧虑和痛苦,忘记自己身在何处,忘记时间……总之忘记了物质世界里所有纷扰内心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正在经历着一种极致的感觉状态,也就是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伊所称的“心流”状态。
米哈里定义心流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米哈里齐克森提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
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 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8.不断优化的障碍,我们对于所从事的活动是力所能及的,且具有一定挑战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加完成障碍的能力。
有目标感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动机、主动参与、有快乐感,并且对于他们找到的有着巨大价值的目标能够深入其中、持续追求。这些拥有最高驱动力的年轻人,他们每个人都在热爱的领域当中找到了重大的意义。
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有目标感的任务,尽管也会感觉劳累,但他们找到了能给人带来深深的满足感、幸福感以及兴奋感的人生意义。
以上部分内容希望详细了解的朋友,请参考《人生观:父母最长情的告白》一书。
学习知道了这些,我就知道自己与儿子之间真正的、最大的差距在哪儿了,那就是儿子有明确的、有意义的人生目标。而我那时候,茫然混沌,找不到人生方向,更别说自己为什么活着了,连自杀的念头都有过。
12岁那年,儿子爱上了动漫,为此开始自学日语,暑假去纽约学习电影制作,节假日就去动漫公司实习,他把“做中国人自己的动漫”当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此一路高歌,越挫越勇。
不但学业越来越优异,而且对动漫的兴趣也没有因为中国市场的艰难,苦痛挣扎的状态而受打击,反而更加执着。认真思考,冷静分析,计划未来,设想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才华与能力,能托住自己的梦想,同时逐步完善自己的技能,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他自己的话:我好好学习,除了我喜欢学习本身给我的快乐,我还要用我的成绩告诉大家,我是VIP,我有资格享用最好的资源来成就我的梦想。
是什么让学习本身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