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何家会伤人(二)

为何家会伤人(二)

作者: 摇篮曲_42fc | 来源:发表于2024-03-21 12:50 被阅读0次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妈妈是孩子的镜子。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镜子你看着他们时,你也在他们的镜面上留下了镜像,由此你也可以看到自己。妈妈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面镜子。生命的最早期,妈妈注目着婴儿,婴儿就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存在。

    一个人之所以对别人的反应极度在意,都是因为对方好的反应会让他有短暂的存在感,而对方坏的反应会让他的存在感瞬间崩毁。

    这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而多是幼时没被看见。一出坏孩子,我们社会最容易找到的理由是这个孩子被宠坏了,他的父母对他太溺爱了,可真实的理由却常常是父母根本看不到他。

    若一位妈妈想让你的孩子心里健康,在他婴幼儿时多和他互动,看到他并带着喜悦是至关重要的。

    与笑到形成的呗论是一旦孩子得到的爱足够了形成了一个健康的自我他就不会去顺着父母的意思了。顺着父母的意思的最佳前提是,孩子缺乏存在感,它的价值感都有赖于父母乃至社会的认可。

    有健康自我的人,他会很爱父母,但他做事情首先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不是服从父母的语言。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马斯洛发现成为自己的人有许多优点:

    宽容而又嫉恶如仇。

    那自己的一切体验。

    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情绪为中心。

    超人独立的性格不迷信权威。

    没有审美疲劳。

    能容忍模糊状态有高度的创造力。……

    所有的孩子一开始都是成为自己的人,但抚养者们非得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自己的孩子,于是孩子的意志就被压制了。最终在不同程度上丢失了自己。

    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而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一开始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时说,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声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他们可能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分离的一生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他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他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拒绝分离就等于拒绝成长。

    在处理分离上会出现三种结果:

    一成熟分离

    一边给予一边告诉孩子和亲人,你是你,我是我,关系仍然亲密但关系中的了两个人都拥有独立而健康的人格。

    第二拒绝分离

    这样的关系不一定亲密 但关系中的两个人必然会粘在一起。

    第三单纯分离

    名义上是亲人但拒绝爱与亲密。

    与家的三种分离模式。

    成熟分离:爱家但又喜欢独立。

    拒绝分离。恋家无法独立。

    单纯分离。逃离家庭,拒绝与家庭继续保持联系。

    男孩儿进入男人的世界女孩儿进入女人的世界。

    怎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呢?核心就是重视与配偶的关系,明白这才是家庭中最优先的关系,亲子关系则不是。

    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里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男孩儿成为男人女孩儿成为女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3到6岁会打下一个非常关键的基础。但如果男孩儿想成为有魅力的男人,女孩儿要成为有魅力的女人,他们不仅要进入同性父母的世界还要进入同性的大世界。譬如结交众多的同性朋友,我们不断回到异性的世界,但我们首先属于同姓的世界。与同姓的交往,喝茶聊天,饮酒做乐,学习充电,集体运动和随便什么事,都可以让男性补充男性的能量让女性补补充女性的能量,从而让他保持他的男性魅力,让她保持她的女性魅力,这才是这个世界最和谐健康的整体关系模式。

    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无限制的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的给予自己。

    你爱有两种包办性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

    包办型的高度溺爱一般都伴随着一个高要求—好成绩。

    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溺爱等于过度的阻碍。

    溺爱中长大的人容易有一个连环反应。

    一,挫折商低,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现严重的逃避行为,譬如多在家中不出门。

    二,躲在家中后脾气很大容易对父母发脾气严重的还会拳脚相加。

    著名的溺爱的例子是杨丽娟事件。

    看不得孩子受苦其实是自己的问题。

    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做父母的需要提醒自己控制住自己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要尊重一个幼小的孩子受挫折的权利。

    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给孩子买东西而不是陪伴与细腻的关爱,那么孩子就没有办法发展到灵魂层面的爱,而是会执着于东西。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

    抑郁情绪均来自丧失我们心理世界的任何一部分重要内容的丧失,都会引发或轻或重的抑郁情绪。

    “好孩子”易有两个恶果

    一,叛逆期推迟

    二,缺乏生命力

    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家会伤人(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bf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