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晚上上海精神分析大会,看到糖心理分享的这段,不知为何有种力量感涌入。
除了感慨心理咨询始终殊途同归,精神分析同存在人本之间的相互融合外,更重要的是被“被抛态”这个概念所打动。
我们手上的牌,从我们出生起就决定了。如何能够打好自己手上这把牌,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清楚自己的潜力和力量的界限,真的很重要。
今年的第六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上,IPA中国委员会主席Peter Lowenberg的报告里,分享了一段对“精神分析态度”的理解。
“精神分析的态度”是存在主义的,意味着一种道德立场,对自己、对自己的过去、对塑造自己未来的东西负责。
我们都被抛入这个世界,没有选择在何地,何时,以何种方式。这是Heidegger的“被抛状态”——我们被“抛入了现实之中” 。
没有人问我们,你希望得到这对父母或这个家庭,这个民族或这个国籍,这个地球上的地方,这个DNA或这个躯体吗?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负责和发展我们内在的“被抛态”的潜力。
“精神分析的态度”意味着把无意识融入我们的生活,接受它的存在和愿望,以及最终的死亡。
我们会重塑我们的历史,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无力却又分离的,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会去塑造它并重新看待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