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古代神话考(五)--中国古代神话的宇宙观

中国古代神话考(五)--中国古代神话的宇宙观

作者: 林响溪 | 来源:发表于2019-04-16 08:41 被阅读0次

莽荒时代,古人跻身于天地之间,弱小无助、艰难求生,对天地和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发自内心,当力量无法战胜现实时,幻想便成为了有效的自我安抚手段,于是人们尝试用神话的方式对宇宙作出解释。

创世神话讲述宇宙起源、世界诞生,先有天地方能有人类和各种动植物,才能有容纳生物活动的空间与场所,也才能有各种文化思想的产生。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

世界各国的创世神话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中生有”,认为世界是某个大神(如上帝)“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另一类则是由物质的改造、变化而创造出来的。

从无到有的创世,是唯心的,而有物质基础、物质根据的创世则是唯物的,中国创世神话显然属于后者,接下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神话的宇宙观。

一、宇宙起源--中国神话的气化说

屈原在《楚辞·天问》的开篇就有“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的疑问,表明古人一直保持着对天地宇宙起源的探索热情。

屈原天问图

《庄子·内篇·应帝王》中记录了浑沌开窍而死的故事,庄子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战国时期流传的创世神话,故事讲的是代表速度和时间的“儵”与“忽”为“浑沌”凿开了七窍,浑沌死了,整个宇宙世界却为之诞生。

而中国最为人熟知的创世神话是东汉三国时兴起的“盘古开天辟地”,此神话版本众多,综合起来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天辟地,第二阶段为神躯造世,第三阶段为阴阳化生。

庄周梦蝶图

《三五历纪》中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一阶段)

《五运历年记》云: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一二三阶段)

《淮南子·精神训》载:“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三阶段)

《礼记·礼运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食,五行之秀气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三阶段)

阴阳化生说

从上可看出,中国神话体系中天地人均因气化(秉气)而生,万物也由“气”(炁)变化而来,宇宙有起始、有创生,这种虽然淳朴,但是暗合宇宙爆炸起源论(唯物性),是中国古人对宇宙起源的主流认识、普遍认识和传统认识,与西方的主神造宇宙理念有极大区别。

近现代,部分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创世神话深受古印度神话影响,其主要观点有:1、印度是世界上神话、故事的重要发源地,盘古神话的两大母题(卵生神话、尸体化生)在印度《吠陀经》神歌中都可找到;2、后汉所译佛经《摩登伽经》等里的大神安荼义为鸡卵,安荼神话中包括两大母题。三国吴人徐整编写《三五历记》时可能看过此经;3、印度婆罗门教创世大神梵天(简称“梵”,其读音与“盘”或“盘古”相近)。

印度教典籍-《吠陀经》

小编觉得这种提法是极其荒谬的,即使在《三五历记》中徐整也提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这分明是中国的气化宇宙说,非要牵强附会到“卵生神话”上去。

许多国家都有“卵生神话”,可能有同源互传的,但古印度作为一个消失的文明,其影响力之大,可以让世界上所有的“卵生神话”都受其影响?后面两条论点更加牵强附会,懒得驳斥。

最可能的情况是各民族根据神话思维的规律各自创造出来的,因为在相同的社会历史发展环境中,往往会产生相似的想象。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

环顾中国少数民族起源说中,布依、纳西、傣、白等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是气化(气本原)说;苗族的雾罩说、彝族的雾露说、侗族的大雾说和瑶族的浮云说也是气化说的一种变形。

只有藏族和蒙古族的神话受藏传佛教和苯教(受佛教影响)影响,与印度神话有类似的传说,由此可见中国创世神话并未受古印度神话影响。

苯教的唐卡

中国的宇宙论和宇宙生成论比其他文明更接近现代物理学的观点。而气化说(一气化三清)和万物有灵说更是直接影响和催生了中国的原生宗教--道教。

二、万物的起源--万物有灵说

《淮南子·天文训》载:“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淮南子》借用《道德经》的宇宙生成理念)

老子一气化三清

按中国古人的宇宙观,万物皆秉气而生,有清气、浊气、正气、邪气、亦正亦邪之气等等。因此万物皆有灵性,有七窍者皆可成仙(包括动植物和珠玉金石),这种朴素的宇宙观称为“万物有灵”。

道家借用了这套理念,封神讲玄、完善体系,讲世间有灵性之物均可洗髓伐毛、脱胎换骨,即使奸恶之徒,只要痛改前非,常清常静,积德行善,感应天地的清灵之气,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就能我命由我不由天。

故而中国古代成仙之人层出不穷,另有很多修炼成精的妖怪,各类神话志怪小说中举不胜举。

八仙过海图

三、天地的概念--天圆地方与地水传说

在宇宙形成的过程中,天不断升高地不断加厚,最终形成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万里,天大地小,天像一个大圆盖子盖在大地上,这就是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盖天说。

古代先民凭着肉眼观察和想象,不仅认为天是圆的,而且认为大地是方的,由神人托起或神龟驮着漂浮在大海上,因此自古就有四海之说,东南西北海环绕着方形的大地,而大地之下又有“黄泉”存在,这就是古人的天圆地方,大地环水、地载于水的宇宙观。

最能体现天圆地方的建筑-天坛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源于殷商神话宇宙观的遗存,《吕氏春秋》、《淮南子》、《周髀算经》等都有记载。

而天地之间有四极八柱支撑,所以天地不会重新合在一起,体现了古人宇宙观的神话性,这种宇宙观是以大地为基准定位,由地下到地上而天空的天地统一整体。

古人通过共工怒撞不周山的故事,解释了史前那场肆虐整个世界的大洪水的由来(同一时期各国神话基本都出现了大洪水);而地震则是负地龟在运动。

神龟负图

可见很多神话都是为了解释世界本源和自然事件而创造的。

四、宇宙结构的三界

天上神界、地上人界、地下鬼界,这是中国古人认为的三界,通过人界引出了中国庞大的天庭系统和地府系统。

天界(天庭)几乎是人界的高配版,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人们的精神寄托;而地府是加强版的人界司法系统,强化了“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朴素理念,将人们的各种不满和不公(制度漏洞和弊政),通过地府的方式得以心理弥补,以达到负面情绪的释放。

十殿阎王图

地府传说从客观上抑制了社会生活中快意恩仇事件的发生,符合儒家治世思想的原则,有效配合了当时的司法体制。

五、古代地理的原始猜想

由于道路状况和运输速度的限制,古人的地理知识十分缺乏,关于神州的猜想神话应运而生。

首先建立起的是西方昆仑山神话体系,人们把当时技术条件无法攀登的、高耸入云的昆仑山看作是登天之梯,将昆仑山进行神化。在道教天庭体系出现之前,昆仑山一直被当作天帝之宫、神的乐园,是神住居游戏的地方。

同样,古人对很少能到达的大海也充满了向往,黄河注入的大海之中,就出现了一个东海仙境,仙山仙岛的名字很多,三个最出名是“瀛洲、蓬莱、方寸”,东海仙境是仙的乐园。

西王母、东王公石刻画像(东汉)

在道教兴起之前,西神东仙中人间的神话格局维持很久,东王公与西王母并称两大神仙系,最后被道教借用去,成为了玉帝和王母,住址也迁至天庭。

再后来,随着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增多,演变出了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虽然与真正的地理有些出入,但是却成就了一部名著《西游记》。

六、时空认同的宇宙观

《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古代很早就把宇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了。

中国古代的时间空间概念都是根据太阳确立的,是太阳运行位置抽象化的结果。太阳起于东方,落于西方,温暖地区为南,寒冷地区为北。

古代计时工具-日晷

根据太阳的运行轨迹,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建立了二十四节气;根据地球的自转规律,将1天分为12个时辰,1个时辰分作8刻,每刻等于现在的15分钟,再以下的时间单位则是约数,一盏茶约为10分钟,一柱香约为5分钟,至于分秒等概念,历朝历代标准、叫法各不相同。

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宇宙观是:天地万物都是秉气而生,创世神神躯化万物,圆形的穹庐之天由四根擎天柱支撑着,四方的后土大陆由神龟驮负着,天地之间有天梯(昆仑山南天门)相连相通,整个宇宙世界是三分的、多维的、具有平行世界的(天庭、地府和其他秘府胜境),时间与空间是互相配合的,即三维空间(现实世界)加一维时间。

神秘莫测、广阔无垠的宇宙

神话宇宙观是先民神话思维的结果,它是先民对宇宙整体的想象与超越,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抽象性的特征,含有天文地理农耕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神话宇宙观有合理的认识与不科学的因素,但其中透出朴素的辩证意识,为后世子孙认识宇宙奠定了体系与框架基础。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如果侵权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神话考(五)--中国古代神话的宇宙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cv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