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物质与物欲(二)

物质与物欲(二)

作者: 还是夏雨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19:54 被阅读3次

      四大皆空是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诸多佛经都告诉我们,“放下”便可离苦得乐,我一直在追求这种四大皆空的状态,仿佛那样自己就可以摆脱尘世的痛苦。于是努力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希望能放下一切。

       我时常告诫自己:不担忧未来,不懊悔过去,只活在当下,扫地时只是在扫地,擦桌子时只是在擦桌子,无论做什么都只关注当下要做的事,没有焦虑,没有懊悔,无喜无悲,一切平和而有序,这本应是美好的境界。很多人追求的那种超脱的状态。但当真的找到种感觉时,却分明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虚无感。难道这就是无我的状态?可我非常清晰的觉得我不喜欢这种感觉,太虚妄,也许会是麻木和沉沦。  

      如果真的“无欲无求”,放弃了对所有物质和精神的追求,那会是什么样?会不会就像一个人得了厌食症的人对待事物那样厌恶和排斥。这可是病态的。我想佛家追求的“无欲无求”一定不是这个样子的,而应该是 对某个特定的事物的欲求而已。由于那种欲求过于强烈,以至于无暇顾及其他。正因如此,对于金钱,名誉,地位等等,那些为世人所追逐慕求的一切,就越发显得淡薄无谓,只是淡然以对。有着某种超越世俗物质的欲望,才会变得对其他“无欲无求”的。像研究,艺术等领域,确实能够容易让自己心无旁骛。

       那么,从事一般职业的人们该怎么办呢?你当然可以从你的兴趣爱好中找到让你集中你的“欲望”的对象。其实,如果再简单一些,把“谦虚谨慎地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作为那样的一种“欲望”,是不是就会自然而然地让你找到那种“无欲无求”给人带来的宁静感了呢?

      如果说这也太难,我们追求金钱,名誉,地位等等这些世人贪慕的东西的时候,只要不违法并同时能顾忌他人的利益,又何尝不可呢?因为只有有了合理的追求人才能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我想,佛家强调的四大皆空,不是强调虚妄,而是要世人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我等凡人难以企及,不妨要求自己,不要有非分之妄想,脚踏实地做好当下该做的事。

      只要不过分,“物欲”没有错。

相关文章

  • 物质与物欲(二)

    四大皆空是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诸多佛经都告诉我们,“放下”便可离苦得乐,我一直在追求这种四大皆空的状态,仿佛...

  • 物质与物欲

    人对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无非是衣、食、住、行。衣——夏衣为蔽体,冬衣为保暖;食——不过一日三餐;住——六尺之...

  • 物欲世界,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奈斯比特在《大趋势》这本书中提到,高技术必须与高情感相平衡。换言之,就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平衡。在当今社会,这句...

  • 清心寡欲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往往抵挡不了物质的诱惑,迷失在物欲的泥沼当中,不能自拔。 有的人甘愿沦为物质的奴隶,整日...

  • 有空和自己聊聊吧

    矛盾与渴望 我从不掩饰自己是一个物欲的女人,我需要金钱也需要物质,但是我从不过...

  • 在如今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到底还有没有真爱?

    大家觉得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真爱到底还有没有? 虽然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前提,如今的社会把物质生活放大,但在物欲...

  • 物欲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物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以前以为物欲就是对物质特别渴望,追求物质带来的享乐或者满足感。外在表现可能就是不断买买...

  • 二、物质与世界

    框架: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含义——从自然界到人类——从物质到意识 一、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含义————共考过5次,相对...

  • 物欲:追不到头的跑道

    物欲: 物欲,名词,指对物质享受的欲望。面对物欲,需要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这样才能免遭毒手。 我大学舍友第一天是自...

  • 物质做减法:拒绝沦为物欲附庸

    《庄子·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在深林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只能占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物质与物欲(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dl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