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伯恩斯有句名言:“爱,哦,诗意的爱情,半是天使半是飞鸟,纯粹的奇迹和狂野的欲望。”在早年的我眼中,爱情美好纯洁,是人类已知的极致欢愉的源泉,是无与伦比的人生体验。爱是分享、信任和完全付出自我。
多年后的我,在听到“亲爱的,人在市场各有身价”这样的话时除了初初的惊讶,倒也可以细细品味。和商业交易一样,每件事物和每个人都具备可以量化的价值,人人都想在爱情和生活中尽力取得最佳收益,与产品一样,人的价值可能都是主观的。通常而言,怎样交易合算、怎样不合算,世人都有共识。
电影《春娇与志明》中有句台词是“人的一生总会爱上几个人渣”,假如在那一刻二人彻底分手,倒是及时止损的做法。不过,春娇在失望和不舍中恶性循环,拼命想摆脱张志明,结果却成了另一个张志明。
爱情兹事体大,你认为你需要遇见对的人,其实,你在进行一次精确的经济学计算。我们都是爱情市场时待价而沽的商品,等价理论的拥护者列出了人们在“自由市场”上选购丈夫或妻子时看重的六大要素:相貌、物质或财产,地位或名望,知识或学问,社会风度或性格,人品,男男女女按照自己的准绳和偏好在市场上寻找伴侣,在情场中,能摆到讨价台上的品质越多,你越有可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你各方面的资本越均衡,别人就越容易爱上你。在一场恋情中,两人的品质越相当便越有可能进入婚姻。
对于个人而言,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就结果来看,茫茫人海寻找到命中唯一的可能性无疑是大海捞针,更何况,世上哪有什么唯一,薛兆丰带火了一段话“如果你认为某个人是你生命中的唯一的话,那你是对偶然性有着深深的误解,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这个唯一的话,你们根本就没有机会遇见。”常见的情况是,多数人在合适的年纪时选择了身边一位合适的人,共同朝双方共同利益最大化去努力,这种最大化称为“帕累托最优”,即在没有任何人利益受损的前提下,两个人都因对方的存在而变得更好、更幸福。
在婚姻市场上,男人比女人也更现实,尤其是经济能力、社会地位越高的优质男,他们选择伴侣的时候是会权衡利弊的,女人会择优而取,男人也一样。女人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束马上就会长出一束,永远都会有比你年轻貌美身材好、嘴巴甜会哄人的美女出现,就算不要求门当户对的优质男,选择伴侣的首要条件反而不是外在条件,而是看综合条件(外貌过得去就行)。婚姻本质就是利益交换,尽量做到利益最大化。
想要赢得优质异性的青睐首先要懂得展示自身的高价值,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例如:我有什么?我可以给到你什么?你可以在我这里获取到哪些你想要的东西?(人脉、资源、名声、地位、情绪价值、陪伴、物质、知识等方面)
前几天有个热搜:是什么让你决定分手。
一个姑娘的回答:那天在路上看到一棵奇怪的树,却没想要告诉他。大概连生活中的有趣我都不想和你分享的时候,我们之间就彻底结束了,大概是失望攒够了,细节打败爱情,他吃定你舍不得离开了,吃定你爱他比他爱你多一点,给个台阶你就下了,随便抱抱你就妥协了,然而他还是会再犯,还是不会顾及你的感受,你知道这种情景在你生活里以后还会上演千万遍,就觉得绝望了,大概是“我年龄大了,不好骗了,总不能一直妥协吧”大概最根本的是“我厌恶那个和你在一起时候的自己,我的价值一直在递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