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进他人内心7项修炼

走进他人内心7项修炼

作者: ycyoes | 来源:发表于2023-09-06 23:26 被阅读0次

    释一行禅师曾经说过:成为自己生活的艺术家。生活的艺术,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做人的艺术。所谓做人的艺术,并不是逢年过节送个礼,见面时说话保持分寸就够了。真正决定人际关系质量的是一种能力:在面临矛盾冲突时,你是否有能力维持友谊的小船,让它不要说翻就翻。

    我们在遇到人际冲突或危机时,可以借机提升内在自我,从超越偏见和情绪的视角,洞察对方内在的真实需求,从而化解冲突,收获双赢乃至多赢的好关系。

    矛盾的激化:“分歧”是如何演化成为“冲突”的

    人都是有情绪的,相处之间,碰撞难免,有意或无意,有心或无心。或遭到拒绝,或被蔑视,抑或批评、被骂,即时反应可能就是解释。

    解释向来都是没用的。它们唯一的作用就是引发别人的反驳。如果你想要别人反驳你,那就率先提出你的论据。

    解释没法帮你和他人达成共识。相反,越解释情况越糟糕。

    “看什么看,再看把你眼珠子挖出来!”
    没错!这叫作‘威胁’。

    威胁向来都是没用的。除非你是想故意引诱对方对你发出威胁。如果你想让别人威胁你,那就率先威胁别人,这招百试百灵!

    威胁只有在以下两种条件下才会有效:第一,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第二,争议无关重大事件。这二者缺一不可。

    威胁会引发恐惧,而恐惧会激起对方的攻击性。
    威胁事关生死,事态通常都是在这一环节失去控制的。

    当我们与别人出现了分歧,我们就摆事实讲道理,然后威胁对方,最后辱骂对方。大多数冲突都是经历了这三个步骤演化来的。

    “起初,我们都是冷静、理智地交流;然后,情绪会渐渐发酵;最后,我们的思想会被情绪左右。起初,人们之间仅仅是出现了一些分歧,而最后我们却陷入了冲突和争斗。威胁是个拐点,通常矛盾都是从那时候起开始恶化的。”
    有些情况分歧会直接发展成威胁或人身攻击。这三步其实都是基于人们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即认为武力对抗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当你手上有很好的反驳观点、威胁手段或者一针见血的评论想要发表时,你是很难控制自己不将它说出来的。如果你成功克制住了这种欲望,你就等同于关上了通往地狱的大门。这是要明白的第一个道理。

                            解释
                            威胁
                          人身攻击
            没有赢家:胜者元气大伤,败者心存报复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与他们的利益背道而驰的方式解决问题呢?”
    “为何人们会如此不善于处理争端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总是感情用事,恐惧和愤怒使得他们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他们开始变得特别擅长做些荒唐事,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控这两种情绪。还有,在面对别人的解释、威胁和人身攻击时,如何保持冷静和淡定。需要记住这一点:在分歧与冲突当中,谁能保持冷静,谁就是最强者。只有这个人能够掌控一切,而冷静是阻止矛盾激化的唯一途径。

    学会如何控制情绪

    ‘保持冷静’是要学会的第一个本领。学不会这个,就永远没办法解决争端。在我们遇到问题时,‘愤怒’是最具破坏力的一种情绪,而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抑制住这种情绪。但是抑制愤怒并不代表你不能愤怒,而是既要意识到你的愤怒,同时又要将它控制住。之所以要‘意识到’愤怒,是因为它可以像一个信号一样提醒你‘情况有些不对’,而‘控制住’愤怒,是因为愤怒会让你有‘与人较量’的冲动,进而引发你与他人的‘口角’。”

    像恐惧或愤怒这样的情绪,在警示我们的同时也给我们面对危险的能量。情绪给您的警示,先去听听,总是好的。听完之后再去判断这些危险是否真的存在。作为能量的情绪并无好坏之分。只是有时他们的爆发来得恰到好处,有时候却不合时宜。一切都取决于您如何利用它。就像您可以用锤子钉钉子,也可以用它锤别人的脑袋。锤子还是那个锤子,用法却不同了。

    有的时候,真实的情况和我们所以为的相去甚远。如果我们只从自己以为的想法出发作决定,那是极度危险的。

    很多时候情绪并非根据现实产生,而是源自自己的想法,即情绪并不取决于正在经历什么,而取决于觉得自己经历了什么。比如在产生分歧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相信一些表象。而这种错觉,会引发愤怒这样的情绪,激发冲突。

    这样的错觉有哪些呢?
    第一,当别人不同意我们的看法时,我们就会认为他想跟我们对着干,是不是?
    其实呢?
    其实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

    第二个错误是:当有人威胁我们时,我们会认为他想让我们害怕,但其实,真正的情况也恰恰相反。”
    如果他不害怕,何须威胁别人呢?

    第三个错误是:如果别人批评或者侮辱我们,我们会觉得他打算伤害我们。是这样吗?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一个人表现得极具攻击性,是因为他自己正在痛苦当中,‘世上并没有坏人,只有受苦的人罢了。’

    第四个错误是:当别人表现出轻蔑时,我们总认为这代表他看不起我们,是不是?但实际上那些总表现出鄙夷的人真正看不起的是自己。于是,为了平衡内心的自卑,他们总是试图显得高高在上。

                                对方拒绝=他有自己的需求
                                对方威胁=他害怕了
                                对方表现出攻击性=他在承受痛苦
                                对方表现出轻蔑=他自卑
    

    我们的恐惧愤怒并非源自真实的情况,而是源于我们对事实的理解。换句话说,就是我以为的事实。在分歧中,我认为人们是在针对我,他们想要让我害怕,想伤害我,然后愤怒就这样产生了。反之,如果我能明白,他并不是在针对我,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他并没有想让我害怕,只不过是他自己感到恐惧,他并不是打算让我痛苦,只不过是因为他自己正在承受着痛苦,我就没理由感到生气了,甚至,比起针对他,我更愿意倾听安抚他,让他安心。完全不同的情感就会由此诞生:好奇心、同情和同理心。

    在与他人出现意见分歧时,纠正自己错误的看法,情绪就会自发地消失。

    拒绝、争吵、威胁、攻击性,实际上这些情绪都与你毫无关系,全都是对方自己的事情,完全与你无关,如果你能领悟到这一点,你的愤怒就不会产生了。当然,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所以我们能用一句话总结吗:别把这看作是针对你的

    有时候,尽管你很努力、又很勤奋,还是会被愤怒情绪所左右。这种时候,你可以这种方法,不需要从你的愤怒情绪入手,只需要尽快离开冲突现场。闭嘴,然后离开。为了防止你的离开被解读成“拒绝对话”,你可以说类似下面几句话:“我现在心情很复杂,我觉得自己说出的话没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我需要去冷静一下,待会儿我们再重新讨论。好吗?

    然后离开现场,走远一点。距离和时间可以让愤怒平息。

    如果情况允许,我劝你在离开的这段时间好好善待自己。认真对待这种愤怒,把它当成一个孩童一样善待它、用心照料它,心平气和地问问它:“你这样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刚刚你周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旦你找到了引发你愤怒的根源,然后用安慰自己来取代那种令你痛苦的情绪。你会发现,你的愤怒与他人没有关系,只是因为你联想到了自己过往的经历。别人只是让沉睡在你心中的痛苦经历苏醒了过来。

    如你所见,这种方法适用于你,也适用于他人:他人的愤怒与你无关,你的愤怒也与他人无关。等待时机成熟,你的心情平复下来,就回到对方身旁,重新开始和对方交流。至于需要多长时间,等到你内心重新冷静下来即可。

    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你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那么多,那么两者之间保持一段距离也能够让愤怒情绪平复下来。

    学会如何管理他人的情绪

    “面对那些感到害怕、悲伤和失落的人,我们通常说些什么呢?”

    “我们常说,别担心,别害怕,别伤心,或者这不要紧。”

    “那么这些话有作用吗?”

    “没有,恰恰相反。”

    为了缓和别人的情绪,我们总是反对他们,而这只会让这些情绪更加严重,因为情绪是一种能量,我们越是压制,能量就越活跃。

    首先要注意到自己反对他们的这种倾向性。用‘冷静’‘别害怕,别伤心’来安抚他们……几乎是人们下意识的反应。

    唱反调和做评判是永远不会有效的,反之,还会加剧冲突。然而这却是每一个试图安抚别人的人下意识去做的事。

    “那该怎么做呢?”

    “什么也不做!”

    什么也不做,就相当于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我不反对您,也不对您做出评判。这相当于一种‘和平宣言’,或者相当于告诉对方‘不与其开战’。

    如果你想做点儿什么,你要说的就是‘对’,或者见机行事,将其替换成‘同意’‘好的’‘很好’‘我懂’。重要的是,要向对方表明你不会攻击他,也不会评判他。

    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你不能把这句‘对’当作一种妥协或者投降,你口中的‘对’应当是一种‘欣然接受’的态度。‘对,我知道您不同意我的看法’,‘对,您之所以生气,自有您的道理’,‘对,我准备好了跟您聊一聊,看看我怎样才能满足您的需求’。

    ‘对’这个词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并不在于这个词义本身,而在于其背后隐含的态度。你的态度越是开放,你越是容易平复对手的情绪。

    态度,是指接受‘他不赞同我’的事实,并且接受他的愤怒,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欣然接受’。

    对方如果在盛怒之中,唱反调和评判可能会使对方做出更过激的行为。如果对对方的情绪、行为表示认可、理解,可能会缓和对方情绪。先平复自己情绪,冷静下来,以真诚的态度去沟通。

    如何在分歧中寻找共识

    当别人拒绝你的某项提议时,你首先需要对其背后的原因表现出兴趣,态度要尽可能诚恳。你可以问‘您为什么不同意呢?’,然后认真倾听他的回答。他的回答就像一座金矿一样,包含很多值得推敲和利用的信息。

    我们总是乐于向别人解释为什么他们是错的,但其实我们最应该做的恰恰是表现出对别人观点有兴趣,这也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自私一些——真心实意地表现出对别人的兴趣。

    将‘不是的,因为……’换成‘是的,为什么?’,将武力对抗换成智力较量。一个诚恳的‘为什么’拥有无穷的力量!

    如果你想让别人对你产生兴趣的时候,就需要首先表现出对他人的兴趣。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不自在,但多实践几次就好了。等你尝到甜头的时候,就能够将这种新的处事态度坚持下来了。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需要强迫自己一下。

    当别人拒绝你时,先问问他拒绝你的理由是什么。

    仅仅询问并且理解对方拒绝的理由并不足够。重要的是让对方理解自己已经明白了。

    如果你想让别人闭嘴,你得先真正地倾听他。

    通常在纷争中,我们首先倾向于怀疑对方,等待对方向我们证明自己心怀善意。有时候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先假设对方是善意的,除非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他们不是。我们先假设他们是因为正当的理由拒绝我们,再怀着诚意努力去理解这些理由,仔仔细细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完全听懂了。如果在做完这一切之后,我们发现对方并不想被理解,也只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就行了。”

    前两个步骤是为了帮助人们缓和情绪,理解他人的拒绝并非针对自己,先缓和自己的情绪。接着,不要唱反调或是做评判,试着缓和对方的情绪。第三个步骤则是询问拒绝的理由,打听出对方的需求,好明白如何才能让对方同意。第四个步骤则是复述,让对方自己与他感同身受。到这儿为止,对方会感受到被倾听、被理解,因而保持安静。

    不妨怀着善意,相信每个人的本心是善良的,心怀悲悯之心。即使后面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所设想的,也只需改变自己的态度即可。

    总结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化解一场纷争需要经历哪些重要的步骤?

    必要前提:记住“武力对抗”会适得其反。在整个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都要避免陷入解释、威胁和人身攻击的怪圈当中。

    第一步:平复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感觉内心出现了想要攻击对方的冲动时,我们需要尽力抑制住它。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几种方法做到这一点:

    • 纠正对事实的误判;
    • 通过深呼吸来分散注意力;
    • 或只需收住自己想要伸出的拳头;
    • 或其他任何一种可能奏效的方法。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每当你感到内心再次燃起了这种冲动,就需要在脑海里回顾这一步。完成这一步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这大概是最难完成,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你并没有攻击对方的冲动,那自然更好。你就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了。

    第二步:平复他人的情绪

    如果与你对话的人能够保持冷静,那就好说了,你就可以直接跳过这一步。但是如果对方不冷静呢,你又该怎么做?答案是“什么也不要做”,或者说“几乎什么也不要做”。尤其不要和对方说“你冷静点儿!”或者“你生气是没有用的!”。此时你应该遵循“不唱反调,不做评判”的原则。具体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你可以用“同意”“好的”“是的”“没错”等来回复对方。这些字眼可以向对方传达这样一种信息:“你这样说以及你选择以这样的方式说,自然有你的道理。我愿意与你探讨这个问题。”这样做你会收获到惊人的效果:对方的情绪起初会有些波动,但随后便会逐渐稳定,直到最后慢慢平复。实现这一步,只需要你说出“我同意”的一刹那间就够了。如果你成功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又成功平复了他人的情绪,那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了。

    第三步:试着理解他人而非让他人被理解

    如何做到这一步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向对方提问题”。最有效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不同意我的观点呢?”之后便要倾听他的回答,并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甚至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的利益着想努力去理解和接受别人的观点,而非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你要学会从他们在做解释时所说的话语中寻找双方的“共识”,并欣然接受对方的观点。这是双方达成“共识”的先决条件。这时候你多一些对别人的“私心”:让自己多为对方的利益考虑!

    一旦你理解了他人的想法,解决方法便会自己现身,分歧也就迎刃而解了。但通常来说,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你需要继续完成下一步……

    第四步:通过复述别人的话来让对方明白“你已经理解了对方的观点”

    如果你想让别人倾听你的观点,你需要先让对方发言。然后再用自己的话将你所理解的对方的观点讲一遍。之后问对方“我说得对吗?”。这样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对方会眉头上扬,露出满意的笑容,大赞一声“对啊!”。而后他便会闭上嘴,听你说话。复述有两个好处:第一,你可以检验一下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对方的观点;第二,让你的对话者知道自己被人理解了,进而打消继续争论的念头。

    但是实现这一步有一个前提条件——不要因为用错了一个词,让你之前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这个词就是接下来这一步的关键词。这个词的使用也是一门艺术。

    第五步:使用表并列的词汇提出自己的观点,而非将双方观点对立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你可以运用以下这些字眼,比如:就我而言、对我来说、与此同时、从我的角度出发……而不要用极其生硬的“没错,但是……”。然后等到双方都明确了对方的观点之后,问问你自己“如何才能让对方的诉求得到满足,同时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呢?”。如此一来,你就可以发挥两个人的聪明才智,来寻求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们开始进入第六步。

    第六步:提出解决方案

    采用可能的双赢方案。如果我们自己找不到可行的方案,试着问问别人有没有好主意吧。然后我们可以一起针对其进行讨论。

    如果找不到任何双赢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妥协折中的方式解决问题。人们往往会接受折中的方案,因为这样至少能够建立友好协作的关系。

    那么,如果连折中的方案也不存在呢?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并非绝不可能发生。此时,可以与对方协商,再花点时间一起探讨可能的出路。尽管最终不一定能找到解决方案,但至少维持了良好的关系。而这种良性关系对于未来协作的达成至关重要。

    image.p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他人内心7项修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fl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