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6月16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1例,全部病例均与新发地市场有关联。北京市当前疫情涉及范围主要集中在新发地市场。绝大部分病例和外环境阳性标本主要在新发地市场综合交易大厅。初步推断本次疫情由人际传播或物品环境污染引发的感染所致。
经查,丰台区副区长周宇清、丰台区花乡党委书记王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张月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落实“四方责任”不到位、“四早”要求不力、消杀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依据调查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免职和问责处理。
农批市场作为人流量密集的场所,也是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场所,如果防控不利,一旦出现感染病例,病毒就会“乘虚而入”。特别是出入口防疫工作和日常早晚消杀工作,会对病毒从源头上进行有效抑制。
但,随着疫情的好转,北京新发地农批市场管理人员失去了应有的警惕,侥幸心理占据上风,给病毒留下了可乘之机,这才是最危险的。
▲ 新发地市场内部,图片来自官网
新发地市场防疫失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目前,新发地市场因为没有把好日常防疫关,给市场和商户、国家和社会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对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造成负面影响。
据官方数据,6月11日至15日,仅仅5天时间,北京累计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06例,绝大多数与新发地市场有关联。截至6月16日,137例病例绝大多数与新发地农产品市场从业人员、新发地市场购物人员有直接或间接关联,主要集中于新发地市场所在的丰台区花乡地区。
其次,对首都北京农产品供应造成负面影响。
北京新发地市场是首都名副其实的大“菜篮子”和大“果盘子”。市场占地1680亩,管理人员1500名,固定摊位2000个左右、定点客户4000多家,日吞吐蔬菜1.8万吨、果品2万吨、生猪3000多头、羊1500多只、牛150多头、水产1500多吨。
新发地市场承担了首都北京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2019年交易量1749万吨,交易额1319亿元人民币。在全国46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新发地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已连续十七年双居全国第一,该市场“停摆”,对首都及周边省市的农产品供应和物价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北京新发地市场,来源于官网
再次,对某类行业造成连锁式重大损失。
市场内部所有农产品进行休市处理,有水产商户向新闻媒体爆料已将几千斤的草鱼进行弃置处理。
所有农产品品类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三文鱼行业。
自北京新发地市场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后,短短几天之内,三文鱼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市场、商超、餐厅全面下架,相关行业也无奈地承受前所未有的冲击,直接给国内外三文鱼相关行业带来的损失超百亿元。
由此可见,一个农批市场防控不利,造成如此巨大负面影响,远比做好防控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
这次北京新发地农批市场疫情爆发事件,也给农贸行业从业者敲响了一记警钟。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农贸市场在漫长的“防疫战”中做好防疫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稍有不慎,在疫情当下很有可能造成首当其冲的影响。
农贸市场仍是稳物价保供应的重要民生场所
农贸市场作为汇聚人流量最大的公共场所之一,也是防疫的最关键点。前有华南海鲜市场,现有北京新发地农批市场,都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
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农贸市场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民生“菜篮子”、“米袋子”甚至是“果盘子”。这一点毋庸置疑。
尽管新冠病毒先后两次爆发在农贸市场,对农贸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甚至有人开始质疑农贸市场是否需要继续存在下去,但事实证明,农贸市场在疫情当下,依旧是最重要的民生场所。
北京新发地农批市场,就是一个例子。
虽然新发地市场因疫情被关闭,新发地市场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但北京的蔬菜供应并不能因此暂停,为了保证首都北京的大后方供给,新发地市场从6月14日12时全面启动临时交易区,目前有5个临时交易区正常运营,主要批发蔬菜和水果,而且每天来市场交易的车辆都在增多,蔬果交易量稳步上升。
6月16日,临时区蔬菜交易量为2100吨,6月17日上升为2880吨。部分在外围的商户仍坚守在批发一线,保证市场供应。
▲临时交易区
事实再一次证明:疫情期间,商场可以关闭,但是农贸市场却不能关。保供应稳物价的重任,仍需要农贸市场来担当。因此,对于广大农贸市场来说,唯有积极做好防疫工作,反思如何提高未来防疫能力,才是目前最紧迫的工作。
当务之急,农贸市场要如何做好防疫工作?
一、农贸市场要有防疫工作常态化意识
农贸市场作为人流量密集和生鲜产品密集的场所,防疫工作一定要有常态化意识。要意识到作为人流密集的场所,防疫责任之重。
对于农贸市场来说,特殊的人群和货物密集性,提醒市场防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而应该走向常态化。唯有进行常态化防疫才能更好的保卫一方防疫安全,这关系到一区乃至整个国家安危。
二、农贸市场防疫工作要把好“入口关”。
农贸市场人群密集度高,人员和货物进入市场前一定要把好“入口关”。
首先对市场管理人员和商户做好检查工作,作为市场工作人员更要以身作则,一旦有感冒发烧咽痛等症状,要及时报告并做好防护措施。疫情期间,要保证健康上岗。
市场入口处要有专人值守,对往来所有人员进行测温、检车是否佩戴口罩、查看健康码等必要的入口防疫工作;
对市场进货口往来的货物,要进行严格索证索票和场地溯源,把好检疫防控关,做好进出台账。坚决杜绝活禽、野生动物和不符合国家检疫规定的产品进入市场。
▲市场管理员对商户进行索证索票(图摄于19年)
另外,随着疫情的爆发,食品安全检测室和相关检测人员将被提到市场日常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一个保障市场整体安全的重要“防控基地”。
食品安全检测室,作为市场改造升级后的食安防控配套,唯有加强日常检测力度,才能保障食品安全。
▲市场内的食品安全检测室开放免费检测服务
三、市场防疫工作要把好“场内关”
农贸市场除了日常人群密集,生鲜产品更是密集。而各类生鲜产品具有易腐的特点,一旦变成易腐垃圾,很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市场内每天两次的全面病毒消杀。笔者认为,市场消杀工作并非只是疫情期间的防疫需求,更应该走向常态化。
除了场内消杀工作,场内及时进行无死角清洁,维护场内卫生,杜绝脏乱差,做好垃圾分类和易腐垃圾及时减量处理,也是切断病菌滋生的重要工作。
相信农贸市场在经历这次疫情之后,会将防疫安全放到与消防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议将其列为认定农贸市场安全的必要指标之一。
▲易腐垃圾减量处理设备
四、积极做好农贸市场防疫宣传工作
在疫情期间,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对于农贸市场而言,更要建立常态化的防控体系,其中市场举行定期的防疫宣传,就是对相关部门、对周边辐射居民担负部分防疫责任的重要举措。
无论是市场内的喇叭定时向广大群众播报防疫 知识,还是利用电子显示屏、粘贴海报、立展架、拉横幅等方式提高大家日常防疫意识,都是农贸市场应主动落实的常态化防疫工作。
▲市场防疫宣传
结尾
文章的最后,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有效防疫建立在市场环境整洁卫生的基础上,只有全面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让新一代农贸市场彻底取代脏乱差的市场环境,才能让全国各地农贸市场日常防疫管理进行得更加顺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