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497236/681f0a8aaade6a85.jpg)
不为物质所累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总是会羡慕城里孩子的穿戴,曾经有个梦想就是拥有全世界各种款式的衣服和鞋子,放到一个大房子里,穿坏一件再穿一件。
那时候,时光在我心里是永恒的,衣服却总是不够多。
可能是这样的成长经历和梦想让我多年保持着一个习惯,旧衣服和鞋子总是舍不得扔,一定要穿破开洞才不会觉得可惜,可现实是每年都会添新衣服,好多衣服只是放着不再穿,久而久之,衣服塞满了衣柜,为此又买了新衣柜,房子也变得拥挤。
这几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过多地物质占有反而成了负担,可要扔掉那些多余的无用东西更会令人难过。那是与一种生活习惯的决裂。
去年新房子装修好后,总是在想一些东西真的没必要搬进去了,可翻来翻去好像还是什么都不该扔掉。
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一篇“断舍离”的文章,描述的仿佛就是我一直以来的状态,无限的物质占有带来的饱和状态以及杂乱无章。我按照里面提到的办法,把物品按使用频率分类,再按重要程度取舍。
一些旧沙发和旧桌子被卖到二手市场,旧衣服送给需要它们的人,长势不好的花想办法施肥换土壤……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幅度调整,终于不再到处都堆满了东西,真正重要的却时常被埋没而找不到,我也不再纠结这些东西何去何从。
虽然刚开始会舍不得扔掉,甚至做完后就后悔了,总想着太浪费,说不定还有用呢,可是很快这种焦虑就被空前的轻松感取代了。
之后买东西的时候总会去想这件物品的重要性和使用效率,消费更加务实,不会再想着今年一定会瘦的,然后就把两条同款不同色的裙子都买了,结果放在衣柜里,一次都没穿过。
所以,“扔”并不一定是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节省。
电视新闻上偶尔会爆出来一家人吃剩饭中毒住院的事件,这样的节省又是何必呢?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还伤害自己的生命。
对物质的过度掌控,经常会把得变成失。
不为人际束缚
很多刚上班的年轻人应该都会面临一个困惑,就是领导的饭局应不应该去。不去的话怕领导多想,日后在工作中给小鞋穿,去的话不管男女都得喝酒,不是充当服务员,就是陪衬交际花。
一两次还好,时间久了,工作热情会随之大幅度下降,甚至想离开这家单位的心都有了。
每个人都要走过这个阶段才知道,靠陪酒在单位立足的人会一直在陪酒,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偶尔跟领导坐下来喝点小酒的人才是真正能获得领导尊重的人。
道理很简单,人们会短暂喜欢颜值高、会交际的人,但会长久欣赏有实力有水平的人。
经常可以看到有文章写女人过了三十岁就不应该再用颜值立足了,原因可能就在这里。所以可以凭颜值的岁数千万不能忘了攒实力。
等有了实力,就有了自由,很多没必要的社交应酬完全可以拒绝,不用强迫自己去周转于各个酒桌,只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
做事情的方式有很多种,必须参加无效或着勉强的应酬只是证明自己还不够强大,与其花时间通过某种手段获得一些并不对等的人际关系,还不如努力提升自己,把自己培养成能和别人平等自如对话的人。
不为工作捆绑
身在体制经常可以听到有人抱怨自己被工作约束了,工作模式固定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干其他事情,久而久之一些能力逐渐退化。
体制对一些人来说的确是荆棘笼,没有勇气逃出去,又时常被刺痛。
可同时体制对另一些人来说也是平台,总有人能依靠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价值。
捆绑人生的从来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自己的心态、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把握时机的能力。
站在这座山上,望着远处并没有踏足过的山说好,只能是一种虚妄的幻想。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情。
不管多繁琐的工作,总有人会拎的清、干的好,所以当抱怨工作的时候,不妨先试着把工作按轻重缓急整理一下,再认真地一件一件去做好,不仅是为工作负责,更是为自己。
不管多平凡的岗位,总有人能干出不凡的成绩,只要能把心沉下来,把工作真正放在心里,没有实现不了的价值,只有不愿意付出的努力。
要是实在不喜欢当前的工作,那就勇敢地遵从自己的内心,去追逐梦想,每一个梦背后都有一对隐形的翅膀。
总之,人生苦短,一定要把生活折腾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网友评论